图1:宋濂画像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另有玄真遁叟等别号,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县)人。得明太祖朱元璋礼遇,并被誉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曾奉命主修《元史》,有“太史公”之称,同时也是“明初诗文三大家”(另有高启、刘基)之一。72岁时病逝,追谥文宪,故史称“宋文宪”。
作为元末明初著名文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宋濂不仅在中国久负盛名,而且其文名也远播海外,尤其是著作在日本广为流传。现日本仅一家国立公文书馆就藏有旧内阁文库收藏的宋濂文集等著作60余种(包括不同旧藏者的同一刊本)。宋濂书法也堪称一流,至少不亚于通常书法史上所谓明初“三宋二沈”(宋克、宋璲、宋广、沈度、沈粲),传世手迹历来备受珍视。
京都国立博物馆所藏中国法书中,有一件集明清两代近五十家名人书迹于一体的墨宝,名曰《先朝宝翰》。其所收墨迹中,继明太祖和宣宗皇帝之后,排在第一的即宋濂楷书《送钱君允一还天台诗并序》。这一书迹并非普通送别诗,而是一篇叙事长诗,记述台州吴越钱王后裔钱允一向明太祖进呈祖传铁券之事,同时颂扬明初开国气象,带有颂圣文学意趣。整篇字体端庄沉稳,笔法精妙,不失为一件值得珍视的书法文物。因文字记述的是明代历史上的一桩实事,故其史料价值首先值得肯定。
图2:宋濂书《送钱君允一还天台诗并序》
图3:宋濂书《送钱君允一还天台诗并序》
(局部)
现释文如下(因个别文字剥落已模糊不清,兹对照全集本加以补充):
皇帝即位之二年秋八月,大将军帅师取燕都,西北州郡次第皆平,而天下归于一统。
上将以日南至之朝,亲服衮冕,郊祀天地,大告武成。复念开国大臣劳烈之多,又将锡之以铁券,前一月,下礼官议其制度,近臣奏言,唐和陵时,尝赐钱武肃王,其十五世孙尚德实宝藏之。
上遣使者,往其家访焉。尚德既奉诏,即匣券及五王遗像上之。
上御外朝,与群臣共观。皇情悦豫,敕省臣饗尚德于中书,恩意有加焉。已而,尚德思东归,陛辞之日,命还其券,复以礼遣之。濂时待罪禁林,目击其事。尚德以濂知之颇详,请序其事,而系之以诗。
濂闻之,钱氏实有此券已五百载。宋淳化中,杭之守臣尝连玉册进之,元丰五年又进之,及今熙朝又进之,是盖三登天子之廷矣。非其子孙世济其美,能保之而弗坠乎?颇又闻,宋季避兵,券没于官渭水中,凡五十六年,为渔父所获,尚德之父世珪始购得之,元之至顺二年也。由是观之,似非偶然之故,岂果有百灵诃卫之乎?濂因不辞而诗之,以侈尚德遭逢之盛,而见钱氏之世至今犹不替云。尚德字允一,天台人,博学有贤行。诗曰:
大明天子开鸿基,雄兵百万皆虎貔。
东征西讨逾十载,变化不翅云雷随。
功成治定四海一,剖券分苻恩泽施。
前王遗制久已泯,钱氏世宝犹无亏。
天使持书往征取,有翁橐负来丹墀。
鞠躬俯伏再拜起,旋解韬藉重重披。
精铁锻成大逾瓦,中突旁偃形如箕。
又如圆甗剖其半,一片玄玉谁瑕疵。
凿窽填金文绚烂,笔画方整蟠蛟螭。
誓辞三百有余字,河山带砺无嫌疑。
继陈五王有真像,仿佛犹是唐冠衣。
腰围白玉金作钵,吻带左右分三髭。
重瞳回光屡下照,笑语愈觉天颜怡。
便敕太官给珍馔,上尊法酒浇琼卮。
忆初唐纲既解纽,恣舞鰌鳝号狐狸。
斗牛王气果凌厉,豫章占术元非欺。
入都健卒猛如虎,指使不异驱婴儿。
罗平鸟图骋怪幻,内黄外白跳狂痴。
龙剑一挥赴水死,大勋星日同昭垂。
因兹赐券代牲歃,彭城开府如三司。
衣锦城空嘉树死,共守尚有三楼危。
淳化元丰两进入,宠光曾受天王知。
炎精讫箓九鼎沸,一旦失去官河麋。
岂伊神物欲变化,相逐雷剑为龙飞。
孰知余且一举网,所获非鳖还非龟。
终然鬼物所诃护,不使光彩埋荒陂。
泥涂沙砾幸免累,宝玉大弓欣有归。
我知天意实有在,武肃弘烈何堪微。
八州生灵数百万,拔出水火行中逵。
子孙食报岂终极,政如稼穑随年肥。
高牙大纛入黄阁,金章盭绶趋彤闱。
不知堆床定几笏,但见肘印悬累累。
七叶珥貂未足拟,一门三戟终前衰。
况翁文采烂五色,嗜古不管头垂丝。
秦淮呼酒话离别,远盻官舸如星驰。
于时同云幂四野,势欲酿醸?雪增寒威。
行行若过表忠观,好剔苍藓观残碑。
洪武二年冬十月二十五日,銮坡散吏金华宋濂书。
落款后钤“金华宋氏景濂”朱文印。
历史上,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大封功臣,仿效或吸收先朝旧制,确定明代铁券形制之事史籍已多有记载。宋濂《送钱君允一还天台诗并序》亦是这一史实的相关记载之一。从文字上看,这一书迹与《宋学士全集》所录的同诗文存在一定出入,尤其是“序”文差异较大。据笔者粗略统计,相对于全集本545字之“序”,书迹“序”文仅368字,明显少177字,书迹疑是经推敲删改后的定稿。
诗本身与全集本也略有差异,如“东征西讨逾十载,变化不翅云雷随”,全集本为“东征西讨十余载,变化不异云雷随”。“又如圆甗剖其半”,全集本为“又云玄甗剖其半”。“吻带左右分三髭”,全集本改作“吻角左右分三髭”。“指使不异驱婴儿”,全集本改为“指挥不异驱婴儿”。“衣锦城空嘉树死”,全集本为“衣锦城空嘉树老”。“宠光曾受天王知”,全集本为“龙光曾受天王知”。“孰知余且一举网”,全集本为“孰知渔者一举网”。“七叶珥貂未足拟”,全集本为“七世珥貂未足拟”。“嗜古不管头垂丝”,全集本为“嗜古不管头如丝”。
因手迹文字与通常版本多有出入,故在校勘或研究宋濂作品上也有一定参考价值,至少从两者的异同处,可窥知作者语言锤炼之迹。
图4:明刊本《宋学士全集》(卷三十二)载《送钱允一还天台并序》
图5: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明刊本《宋学士全集》
作者:张明杰,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