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流《法音梁氏族谱》五卷五册,光绪二十五年刻本。北流,旧称“古铜州”,与广东省高州、化州、信宜接壤,又被称之为粤桂通衢,据说历史上也曾富甲一方,素有“金北流”之称。
在这部家谱中,收录了一篇短文,短到不足二百字。是这样写的:
此谱光绪十七年次岁辛卯众议重修辑稿,至壬辰年春稿成,费工资米饭钱一十五千文。越戊戌年孟春月榖旦,权请本处陈绍徽用散字刻刊,工资钱五十余千文,刊至五月中旬,卒然会匪猖獗,陷容、北、陆、兴城池,并困郁林、博白城,缘此停工。六月兵临匪败,己亥年春复兴工,端午节告竣,每部五卷,用六刀本造刻成三十一部,另才白纸一部,凡三十二部,重阳按丁颁发谱牒。
这里提到的“陷容、北、陆、兴城池,并困郁林、博白城”,即容县、北流、陆川、兴业、郁林、博白数县,为广西玉林辖区。会匪,即指李立廷的天地会。
李立廷,玉林陆川县平乐人,青嗜武术,娴拳棍。光绪十八年,李立廷在陆川县平乐圩以开“宝馆”(即赌馆)为名,用赌博形式广泛结交天地会会党和农民群众,因此天地会在玉林地区得以不断发展壮大。到了光绪二十三、四年间,李立廷的天地会组织已发展到玉林五属和容县、贵县一带,会众公推李立廷为天地会玉林五属地区会首。
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初四日,李立廷与副手廖十八聚集2000多人带头“起事”,先占平乐圩,随即占领陆川县城,活捉知县。起事如此顺利,激得北流、博白、兴业、容县等地会党斗志昂扬。李立廷声望大振,一呼百应,率领着十万人马浩浩荡荡向玉林城进发。五月十八日发兵,经两昼夜激战,城外官府据点被一一扫平。遍及乡里的会党成员人人臂缠红布,自称“转红”。途中相遇,互称“契弟”,统尊李立廷为“大哥”。
这次事件史称“戊戌之变”,《清德宗实录》载“光绪二十四年七月初十日谕”,云:“广西匪徒,闻系孙文党羽。匪首李立廷出安民伪示,洋报内载孙文办理转运,暗中主谋,集股购械,分股窜扰。”
“戊戌之变”失败之后,李立廷只身逃往南洋,加入了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广州见到李立廷时笑道:“你回广西后要对广西人民说:现在不要反了,要好好支持我们革命政府。”民国初李立廷回广西任水师统领、都督府顾问、梧州水上警察厅长等职。
言归正传。在这篇不足二百字的短文中,提及的几个名词,是印刷史上以前不曾有过的。这里一一稍作解释。
“本处陈绍徽用散字刻刊”,很显然,这里说的“散字”,就是木活字,否则不好理解。从此谱为刻本来看,原来是用木活字印刷的,因“戊戌之变”,才改成雕版印刷。
“用六刀本造刻成三十一部”,这里的“本造”,应该就是本地造的纸张。刀是量词,主要是用于纸张,一刀通常为一百张,也就是说,用六百张本造纸,印了三十一部家谱。家谱每部五册,也就是共印了一百五十五册。
“另才白纸一部”,才白纸,大概是白纸中的一种,与本地造的纸张有别。草堂所藏为白纸本,不知道是才白纸印的这一部呢,还是本造纸印的,就需要对本地纸张的研究的专家鉴定了,但以才白纸的可能性为大,因为比较白。
这个家族在当地是名门望族,如民国初期任交通部次长的梁士模出自这个家族,据说现任广西师范大学校长梁宏也出自这个家族。在网上找到一篇《北流近古文化》,其中有一节“一个家庭留学生群 ”是这样写的:
北流新丰观南塘屏梁士枢、梁士模兄弟之家是旧时东平梁的首富。梁士枢早年赴南洋经商,发了财,回国后又大办实业;梁士模为民国名宦,民国初年曾为国会议员,交通部次长,孙中山大总统顾问。这两兄弟本来出身世家,文化根底深厚,文化意识特浓;加上见世面多,感知时代脉搏,深谙送子弟读书的重要,于是便很自然地在他们的家庭出了一个留学生群。
留学生群成员:梁士梯,东京帝国大学高师;梁士梓,福冈高等工业学校;梁士栻,东京日本大学福岛高等商业学校;梁毅之(女),奈良女高师;梁左四(女),东京高师;梁景英,日本工科。
这个留学生群遍及诸多学科,诸贤各自为国效劳,贡献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