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王公望:以人掩其书——宋濂书法研究
文化
2025-02-04 00:01
湖南
宋濂其人
宋濂(1310-1381年),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祖籍金华潜溪,后迁居金华浦江,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后世有“宋龙门”和“太史公”之称。
明学士宋濂像
少时曾受业于吴莱、柳贯、黄溍,元末谢绝朝廷招贤,闭门著书。洪武皇帝登基以前数年被朱元璋聘为五经师,为明朝的建立制定礼仪制度。官至翰林编修、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兼善赞大夫;洪武十年,以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涉“胡惟庸”案而被牵连,流放途中病逝于夔州。
文名盛隆,书名寂寞
宋濂是与刘基、高启齐名的一代文宗,开台阁体诗文创作先河,声名远播海内外。同为文人翘楚的刘基赞其“文章第一”,同修元史的王祎将其与司马迁相提并论,明初朝鲜、日本等外国使节则不惜重金收购《宋濂文集》。
位居洪武时期书法界领军人物三驾马车(宋克、宋璲、宋广)之一的宋璲是宋濂次子,故学界有将宋濂与“三宋”并列,统称“四宋”者。客观地说,宋濂的书法对后世影响不大,后世多论其人其文,鲜有论及其书者。
历史上有以书掩其人者,如书圣王羲之;也有以人掩其书者,宋濂即是。
笔者以为,宋濂书法之所以对后世影响不大,主要原因如下。
其一,其毕生主要致力于理学研究、文史考证和明初礼仪制度建设,不以书法为事业。
其二,没有了以书法鸣世的企图心,也就不会刻意创作有影响力的大件作品。
其三,存世书法作品数量少,限制了其书法影响力。
简单地说,贵为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宋濂没有将“书法传世”当回事,以平常心对待,导致其存世作品数量少,从而减弱了其在书法领域的影响。
书法面貌及其渊源
宋濂存世书法多以在历代流传著名书画作品上的题跋为主要存在形式,很少有独立的作品。
与赵孟頫、文徵明等呈现典型书法面貌的书家不同,宋濂书法的面貌呈现多样化状态。以下,笔者将按照楷书、行书和草书三大类别梳理其书法特征。
三类楷书
受赵孟頫复古思想的影响,宋濂的楷书也有复古倾向,作品多取法晋唐。
宋濂跋《欧阳修谱图序》
王达《九龙山居记》局部
一类为东晋钟繇的小楷书和唐代《灵飞经》的混合体,这个书体类似于赵书中《洛神赋》一类小楷,但又增加了钟繇小楷的圆润及些许隶意。明初王绂之兄王达及明中期文徵明、王宠等人小楷书皆受此影响。
宋濂跋《张胜温梵像卷》
简言之,这类楷书的主要元素有三:钟繇楷书的圆润、唐人《灵飞经》的秀美、隶书之尖锋入笔与顿挫收笔。宋濂在《欧阳修谱图序》《虞世南临兰亭序》《张胜温梵像卷》《赵孟頫饮马图》《赵孟頫自写小像》等书画作品上面的题跋皆为此类作品。
宋濂跋《赵孟頫自写小像》
另外两类楷书,皆源自其师柳贯。其中一种是将颜体的饱满和柳体的挺拔合而为一的风格,代表作品有《和冯子振游春图题诗》。
柳贯楷书题北宋董祥(传)《岁朝图》
宋濂《和冯子振游春图题诗》
另外一类也得自柳贯,只是体势不再挺拔,字型稍扁,隶意更浓,更加古拙。例如跋《陆柬之文赋》以及跋《耶律楚材楷书卷》。
柳贯跋《储遂良倪宽赞》
宋濂跋《陆柬之文赋》
宋濂跋《耶律楚材楷书卷》
两类行书
其行书作品目前仅见两种。
王羲之《平安三帖》
《智永四体千字文》拓本宋濂行书题跋
其一,日本藏《智永四体千字文》拓本宋濂行书题跋,字体修长,风格类王羲之《平安三帖》。
其二,行书录苏轼《赤壁赋》册,以唐楷为根基,受苏轼书法影响,体势欹侧,左下低右上高,墨色如漆,字体挺拔,出笔锋利,笔划开张,是尚法的唐楷和宋代苏黄尚意书风的结合体。
宋濂行书《赤壁赋》局部一
宋濂行书《赤壁赋》局部二
宋濂行书《赤壁赋》局部三
两类草书
康里巎巎草书作品
宋濂跋《王诜烟江叠嶂图卷》
王守仁跋《闸口盘车图》
一类直接学康里巎巎,圆笔为主,行笔迅疾,锋芒毕露。宋濂跋《王诜烟江叠嶂图卷》就属于这一类型。无独有偶,同为理学家的王守仁在跋《闸口盘车图》时,也展现了这类书风,后者应该受到宋濂影响。
宋濂《致仪靖札》
宋濂的第二类草书是米芾和黄庭坚草书的结合体,其特点是行笔迅疾,八面出锋,笔划开张。宋濂存世信札,多此书风。
宋濂《致端如札》
综上所述,作为元末明初大儒,宋濂不但在思想和文学方面有很高的建树,其书法素养也是很高的。其眼界宽博,晋、唐、宋、元法书无不涉猎,远师钟繇、二王、唐楷、宋四家,近学赵孟頫、柳贯、康里巎巎,以上各家之书法风格在其作品中均有体现。由于宋濂在明初有很高的政治和学术地位,其文风和书风也就顺其自然地对后世产生了一定影响。其流传书法作品数量虽少,却并不影响我们对其学术价值的再挖掘和对其贡献与地位的肯定。
大佬远逝,其风犹存。
甲辰之冬,王公望于北美
古籍
始于2014年,古籍及艺术品收藏拍卖行业大号,数十万古董收藏家爱好者都在关注的掌中文史副刊,从古旧书趣味考古中解读新鲜历史观点,古玩、古董、书画、收藏、拍卖、国学、文化、历史、读书、苏富比、佳士得、嘉德、保利最新资讯等及时送达。
最新文章
戴敦邦笔下的蛇:传统生肖如何被绘出别样韵味?
关于哪吒的千古悬案:是男是女?倒霉孩子还是熊孩子?
于飞:钟馗信仰在日本的传播、形变与实践
莲蕊三千:哪吒形象的跨文明蜕变史
中国人为啥爱种菜
王巍:从考古看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一个90后盆景爱好者的痴迷与坚持
薛海波:论元颢、陈庆之北伐与南朝在中国统一进程中的地位
古籍中的哪吒:从佛教护法到道教神将的演变
尹翠琪:从高淳清代神像画试析道教神谱的图像结构
李天纲:三教通体——士大夫的宗教态度
黄景春:被称作“民间神谱”的《封神演义》
程十发《哪吒闹海》欣赏
古代文物上的百变哪吒
纣王之死
古籍《民间神像图》彩绘本鉴赏
尹飞卿:大理国写经体——从和尚字体到大理国“国体”
无锡五百年明代园林,被建筑垃圾填没!
闫力元:鲁迅先生生命里的六次“过年”
王公望:2024年,在美国感受中国文化
马未都:天津是我的福地
挖出古钱币,可以偷偷藏起来自己卖吗?
王公望:以人掩其书——宋濂书法研究
王晓黎|从《六祖斫竹图》东渡看禅宗画对日本画的影响
程俊英:辛亥革命以后,为何在日本掀起了中国书画收藏热?
程妮娜:从自称“中国”到纳入“正统”——中国正史中的《金史》
王子今:秦汉社会生活中的“节气”“节令”“节庆”
李细成:“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四种歧解辨正
杨小洲:也谈传统活字印刷为何未能取代雕版
戴燕:从吴郡到洛阳——论西晋统一王朝中的陆机、陆云
林梅村:敦煌古藏文《松赞干布本纪》残卷疏证
朱文哲:从思想启蒙到革命动员,《新青年》对工人工作时间的讨论
梁祝传说在山东诸城
浙江有个自然村是西洋人的后裔
“文化精英”马未都,该走下神坛了
孙文政:鲜卑族称与族源考辨
乔治忠 时培磊:中日两国历史学疑古思潮的比较
陸德富:潘祖蔭對大盂鼎態度的轉變
白軍鵬:《蒼頡篇》文本研究三題
家谱中不足二百字的短文,为印刷史增加了几个名词
登峰造极的宋画, 到底牛在哪里?
胡坤:黍离之悲——两宋之际一位陕西军人的转战史——以《田成墓志》为中心
周思成:南宋朝野对蒙古国家及北方社会的文化认知——蒙古政权的“文化威胁”促进了南宋理学官学化么?
郭旭颖:芦雁图的形成与发展
“斧声烛影”的学问
制造伏羲女娲
家谱中的“假谱”与辨伪
张明杰:宋濂书迹《送钱君允一还天台诗并序》
王义康:唐代文献所记怛逻斯归属考
许雅惠:宋、元《三礼图》的版面形式与使用──兼论新旧礼器变革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