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月和9-10月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季,主要表现:发热、咽峡部疱疹、咽痛、流涎、因咽痛影响进食等。多见于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
疱疹性咽峡炎有传染性,主要以粪口和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亦可接触传播:如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黏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机物品等造成传播。但是家长们不必太担心,它是一个自限性的疾病,一般预后良好。
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1
潜伏期(3-5天)
可无任何症状,但病毒会在体内大量复制。
2
前驱期(1-2天)
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可达39-40℃,伴有咽喉部红肿、食欲不振等。
3
水疱期(2-3天)
除高热外,口腔上颚黏膜出现水疱。
4
溃疡期(3-4天)
低热或热退,水疱破溃形成为浅溃疡,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现象。
疱疹性咽峡炎没有特效药,临床上主要是对症治疗。
1
降温处理:体温38.5℃以上者,物理降温的基础上,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
常用退热药物:
布洛芬口服,5-10mg/kg.次;
对乙酰氨基酚口服,10-15mg/kg.次,两次用药间隔4-6小时,24小时不超过4次。
2
中成药:常见的包括蒲地蓝口服液、蓝芩口服液等,但要遵医嘱使用。
3
若因咽痛拒食而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需静脉输液纠正。
用药的注意事项:
无合并细菌感染者不应使用抗菌药物。
1
注意隔离治疗
1、对患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物品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2、患儿应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
3、家长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为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2
降温处理
1、低热优先选择物理降温方式,可帮助孩子温水擦浴,适当减少衣被散热,不建议用冷水擦拭,禁用酒精擦拭降温。
2、高热患儿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退热,体温超过38.5℃有用药指征。
(有热性惊厥史的小朋友,需结合既往发热伴惊厥的情况,使用药物退热具有个体化特点。没有热性惊厥史的小朋友若精神好,可先予物理降温,体温38.5℃-39.0℃时再使用药物退热。)
3
口腔和饮食护理
1、患病期间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2、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口腔有疱疹、溃疡,饮食方面尽量以清淡为主,避免辛辣刺激及过冷过热的食物,选择软糯避免过硬的食物,避免引起口腔咽峡部的不适,从而影响患病期营养的补充。
3、大龄患儿,可以每天用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卫生,也可减轻咽峡部疼痛症状。
重点:密切观察患儿情况,如果有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心率呼吸增快或呼吸困难、手脚发凉、皮肤发花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患儿和隐性感染者感染后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对同血清型病毒产生免疫,但不同血清型的病毒间不能产生交叉免疫,因此同一患儿仍可因感染不同血清型的病毒而导致再次感染发病。
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较强,预防指南请收好。
1
勤通风
注意家庭环境卫生,勤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清洁及温湿度适宜,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
勤洗手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流动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洗手。
3
勤清洁
酒精对肠道病毒无用,家长们可选择煮沸方式消毒宝宝的餐具水杯等用具,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或擦拭消毒玩具、台面地面等经常接触的地方,经常换洗晾晒衣物毛巾被子等,通过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灭病毒。
4
少出门
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去人流密集的场所,比如室内游乐场、商场、滑滑梯等。
5
提高身体抵抗力
充足休息,加强运动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有助于抵抗病毒入侵。
疱疹性咽峡炎目前暂时没有针对性疫苗接种,6月-5岁适龄儿童可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咨询接种肠道病毒EV71灭活疫苗(手足口疫苗),预防因肠道71型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等。减少重症、死亡病例的发生!
~ THE END ~
资料来源:“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