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长,个人有算法,企业有章法

企业   2024-11-21 07:30   广东  


  作者:精亦诚刘欣

  来源:卓越运营实战(ID:yunying-pub)


持续、理性地完善自我或组织,逐步实现长久的进步和积累。


最近,有不少人都和我提到“成长”这个话题,这些人当中,既有老板和高管,也有中坚力量的骨干员工。


老板和高管,更多谈的是企业成长。骨干员工们,更多谈的是个人成长。实际上,在个人与企业的成长道路上,规律和方法的力量不容忽视。


对于个人而言,成长的路径可以看作是一种“算法”,通过对行为的有效管理,每个人大概率上都可以取得进步。


而对企业来说,成长的轨迹有其“章法”,遵循被事实反复证明的基本规律和常识,能够帮助企业实现长期发展。


简而言之,个人成长有算法,企业成长有章法。



01

个人成长有算法


大概在十六年以前,我开始学习时间管理。当时市面上几乎所有讲时间管理的书,我都买回来看了。那些书里面最让我惊叹的,只有一个人,前苏联专家柳比歇夫。


之所以只能笼统地称他为专家,是因为他涉猎的领域很多,有科学史、农业、昆虫学、哲学、动物学、进化论等等。他收集的有关跳蚤的标本,竟然比动物研究所还要多出5倍。他不仅完成了大量的研究,还撰写了数百篇学术论文、书籍和文章,成为一位高产学者。


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方法,始于他26岁时,直到去世前他一直坚持了56年。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将一天的时间以15分钟为单位进行记录,不论是科研、阅读还是社交活动,他都会详细记下所用时间,并定期总结和分析这些记录。这种记录帮助他明确自身效率,识别出哪些活动是他时间的“黑洞”,从而进行优化。


例如,当他发现某项研究占用了过多时间但产出不足时,他会重新规划时间分配。我们通常认为,这样一位分秒必争的科学家,必然是一个工作狂。实则不然,柳比歇夫一点都不996。说出来让自己汗颜,他一天真正的工作时间只有5个多小时。他的生活非常丰富多彩,会定时去游泳和散步,会到处旅游,经常陪伴家人,还广泛涉猎电影、展览和音乐会,并且会写出影评。


他的时间管理法不仅是一种工具,简直就是一种自我成长的高级算法。柳比歇夫认为,这种严格的记录方式有助于实现个人目标,因为会让他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时间流向,更好地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行为。他的人生算法,就是用详尽的时间记录与反思,来系统化管理自我,从而实现极高效率的成长,让自己在有限时间内达成了诸多成就。


关于柳比歇夫的事迹,你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奇特的一生》这本书,书里记载的就是他的奇特一生。


如果说再举一个通过主动改变算法,重获个人成长的案例,我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被大家反复提及的曾国藩。


曾国藩在55岁给九弟曾国荃的家书中,曾经回顾过自己一生三次“为众人所唾骂”及三次军事大败。具体内容这里就不展开了,单说被咸丰皇帝贬回老家的两年,曾国藩自己称之为“大悔大悟”之年,实际是他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


再出山后的曾国藩,连他的朋友们都惊讶地发现,曾国藩变了,变得他们几乎不认识了,从原来桀骜不驯、怼天怼地,变得谦逊和气、处事周到。


按照我们今天的说法,这是曾国藩改变了自己的成长算法,明白了要想在当时的仕途上有所作为,只靠一腔孤勇,不能成事,只会坏事。当然,曾国藩掌握了为官的秘密,却并没有改变内心的抱负,外圆内方的崭新算法,成就了后来的曾国藩。


不论是前苏联的柳比歇夫,还是晚清的曾国藩,虽说国度不同、时代不同、志向不同,但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成长算法,并不断调整改变,最终成就了自我。我们也许一辈子都无法达到他们的高度,但身处当下所在的环境,一定也有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成长算法,只是看我们有没有在努力寻找,并坚持下去。



02

企业成长有章法


我有一位八零后的企业家朋友,我们经常保持沟通。有一次,他颇为感慨地和我说:“我这些年四处学习,也看了不少企业管理的书,现在越来越发现,那些能长期发展的优秀企业,抛开行业不同、产品不同等因素,实际上基本做法都差不多,无非是用户导向、战略选择、不断创新、组织活力等老生常谈的东西,反倒是昙花一现的公司,幺蛾子不少,花里胡哨的让人看不清,但优秀企业恰恰是在那些基本的东西上做到位了,只是很多老板却总想着学点一招见效的偏方。”他的这番话,我也非常有同感。


企业能站在风口,可能是靠运气,但如果能持续成长,那就绝非偶然,一定是在遵循着基本的成长规律和章法。



优秀企业不仅关心市场上的变化趋势,还会特别注重遵循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或章法,包括客户至上、持续创新、优化成本、保持战略定力、激发组织活力、不做赌徒式投入、人才的长期培养、企业文化建设,等等。


这些章法并非短期的应对手段,而是长期的成长之道,比追逐潮流更能确保企业稳步前行,打造核心竞争力。


在这些基本原则之下,每家企业再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的基本章法。


《奈飞文化手册》描绘了奈飞要获得持续成长,在组织、人才、创新、协作等方面的基本章法。


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TPS),明确了丰田的成长章法,并形成一系列的工具方法。


华为1998年出台《华为基本法》,那16000多字,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描绘华为未来的成长章法。


美的“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的集分权16字方针,并以《分权手册》为载体的分权管理模式,也是美的从集权转向分权,走上职业经理人发展方式的成长章法。


很多企业已经过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初创阶段,都在寻求并形成自身的成长章法。有规律,不乱来。有章法,不乱打。



03

伴随企业成长,实现个人成长


对于个人来说,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成长平台。如何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成长,是每个个体都应积极思考的问题。下面提供6个基本的章法策略,供你参考。



1.

主动学习,提升个人技能


不论外部如何变化,主动学习都是个人提升竞争力的必经之路。抓住每一次的培训机会,积极参加行业会议和外部课程,提升自身的硬实力和软技能。我还记得当年自己在工作之余,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出没在各种内外部培训的现场。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受益匪浅,既掌握了新技能,又开拓了眼界。


2.

设立明确的职业目标


无目标,不成长。设立清晰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可以更好地促进自己更有方向地快速成长。哪怕就是定一个“五年内做到管理层”的单一目标,也会让自己多想想、多看看、多学学,现在到底应该做点什么,才能逐步实现目标。25年前我刚进入职场时,确实就是定了这么一个单一目标,只不过时间不是“五年”,而是“两年”。


3.

积极参与项目,积累经验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有许多新项目和新机会。作为个人来说,可以主动争取这些机会,积累实际经验。在这种项目经历中,能学到项目管理、团队协作、攻关解难等多项能力,从而获得长足的进步。每个项目完成后,还可以通过总结复盘,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进一步提升自我能力。


4.

关注软技能,提升软实力


除了提升实打实的专业能力以外,一定不能忽视软技能。不同的个人,面对不同的目标,所需的软技能也有所差异,如时间管理、人际沟通、跨部门合作、情绪管理、商务礼仪等。说到这部分的软技能,实在是忍不住又提到曾国藩。前面所说的曾国藩对自己成长算法的改变,更多是在提升个人的软技能和软实力,一个善于沟通、适应力强、更会调动资源的曾国藩,才能更有效地实现他的目标。


5.

寻求导师和企业支持


个人成长不仅依靠个人努力,寻求有经验的导师包括主动寻求企业支持,往往能加速成长。很多企业会设有正式或非正式的导师机制,帮助员工得到更好的职业引导。如果实在没有,那就要靠个人更多地主动出击了。


6.

在公司发展中,识别新的机会和领域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进入新的市场或产品线,这为个人提供了转型或拓展的新机会。作为个人来说,不应过多待在舒适区,变成脆弱的温室花朵,要想有更多成长,就要迎接更多挑战。我们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选择加入一些新的领域或部门,在新的岗位上培养不同的能力和视角。



04

激发员工成长,促进企业成长


个人成长与企业成长,二者并不矛盾。作为有更大话语权的企业,通过激发员工的成长,既能提升整体竞争力,也能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创造力,从而实现组织与个人的双赢。企业如何通过激发员工成长,来促进公司成长?下面是4个基本的章法策略,供你参考。



1.

提供学习与发展机会


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各类培训、外部学习机会等方式,帮助员工提升技能。有些企业总觉得这些做法,费力不讨好。实际这么想,还是一种短视思维。学习发展计划不仅帮助员工掌握新知识,还能增强员工在企业中的价值感,员工则会更愿意将所学,即时应用在工作中。


2.

明确职业发展路径


很多员工都希望在企业中,看到明确的职业成长路径。企业可以通过设立清晰的晋升体系、开展绩效评估等手段,帮助员工了解如何在企业中获得成长和晋升。这样做既增强了员工的目标感,也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留住人才。


3.

建立创新激励机制


鼓励员工参与创新,能够让员工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从而更积极地推动企业发展。创新激励机制在激发员工创新能力的同时,也会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并进一步吸引和保留具备创造力和潜力的高素质人才。


4.

营造积极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体验和成长空间。注重开放、平等、协作的企业文化,能够让员工更愿意主动承担责任、挑战自己。为什么那么多优秀企业,都非常重视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建设?因为其影响深远,既影响个人,也影响组织。


通过这些方式,企业不仅能打造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工作环境,还能更好地满足员工的成长需求,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的话


个人成长,依赖自律和高效的“算法”。企业成长,更需要遵循基本的“章法”。这两者的共同点在于:不急于跟随流行,不盲目追求短期利益,而是通过持续、理性地完善自我或组织,逐步实现长久的进步和积累。同时,这两者还可以双向奔赴,实现双赢。


世界经理人
世界经理人提供切合中国实际的管理思想和经验,推动中国管理与全球一流管理的实践接轨。更有多种管理培训,名家管理沙龙平台提供与卓越经理人交流的机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