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小白礁,到底打捞出多少宝贝?

美食   2024-12-10 07:28   浙江  

象山小白礁,那片神秘的海域之下,藏着一座沉睡百年的历史宝库,“小白礁 Ⅰ 号” 沉船宛如一部凝固的史书,记录着往昔的繁华与沧桑。

从船上发现的各类物品,可以推测出一些与之相关的人物类型及他们背后的故事。例如,发现的玉印上刻有 “源合盛记” 商号,据此可推测船上或许有负责押运货物的商人或伙计。这些人带着宁波本地的特产如梅园石,以及精美的瓷器、货币等,前往外地进行贸易活动,他们怀揣着对财富的渴望和家族、商号的期望,踏上了这条充满风险的海上贸易之路,却不幸在途中遭遇沉船事故,他们的故事也随之被大海掩埋,直到考古发掘才逐渐被人们所知晓。

以下是一些从 “小白礁 Ⅰ 号” 打捞出来的宝贝:

青花瓷碗:在出水的文物中,青花瓷碗数量众多,仅 2014 年新出水的 145 件文物中,就有 78 件是青花瓷碗 。这些青花瓷碗,胎质细腻,釉色温润,青花发色浓郁艳丽,图案丰富多样,有花卉、人物、山水等,绘制精美,线条流畅,展现了清代中晚期高超的制瓷工艺水平。

五彩瓷:五彩瓷碗等也是重要的发现之一,五彩斑斓的色彩相互辉映,图案生动活泼,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为研究清代瓷器的装饰风格和绘画技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青瓷瓶:造型优美,线条流畅,釉色青中泛黄,玻璃质感强,体现了中国传统瓷器的独特韵味和审美情趣。

中国古铜钱:包括 “乾隆通宝”“嘉庆通宝”“道光通宝” 等,这些铜钱不仅是当时的流通货币,也是研究清代经济、金融制度以及货币铸造工艺的重要实物依据,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商业贸易的繁荣程度。

外国年号钱币:还发现了日本的 “宽永通宝”、越南的 “景兴通宝” 等外国年号钱币,这充分说明了当时宁波作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有着广泛的经济交流和贸易往来,也从侧面印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西班牙银币:一枚罕见的西班牙银币的出土,更是引起了考古界的广泛关注。这枚银币不仅是中外贸易往来的直接证据,也反映了当时的国际贸易格局和货币流通体系,对于研究清代的对外经济关系和海上贸易路线具有重要意义。

玉石印章:印章上刻有 “源合盛记” 四个字,推测可能是商号的名称,这为研究当时的商业组织和贸易活动提供了重要线索,或许可以通过这一商号,探寻到更多关于这艘船的货物来源、贸易目的地以及背后的商业网络等信息。

木砚台与毛笔:木砚台制作精良,造型古朴,毛笔的笔头保存相对完好,这些文房用具的发现,反映了当时船上人员的文化生活和精神追求,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远洋贸易中的传播和影响。

铜质砝码:是当时商业交易中用于称量货物的重要工具,其出土对于研究清代的商业计量制度和贸易规范具有重要价值。

锡盒:工艺精湛,密封性好,可能用于存放贵重物品或药品等,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生活方式和物质文化水平。

梅园石:作为宁波特产的梅园石,是 “小白礁 Ⅰ 号” 运输的主要货物之一。这些梅园石质地细腻,色泽温润,是优良的建筑和雕刻材料。在当时,梅园石可能被运往国外,用于建造具有中国风格的建筑或制作精美的雕刻艺术品,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雕刻艺术的对外传播,也反映了当时海外对中国文化和建筑材料的喜爱与追捧。

船体主龙骨:长达 14.25 米的主龙骨,是船体的核心支撑结构,其巨大的尺寸和坚固的材质,显示了古代造船技术的高超水平。16 个成年人都无法将其抬起,可见其密度之大、分量之重,也说明了当时的造船工匠在选材和建造工艺上的严格要求和精湛技艺。

船体肋骨、隔舱板等:这些船体构件的发现,为研究古代造船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小白礁 Ⅰ 号” 既具有水密隔舱、艌料捻缝、铁钉连接船板等典型中国古代造船工艺特征,也保留了一些国外的造船传统,如以密集肋骨为横向支撑、双层结构的船壳板内夹植物纤维状防水层等,是 “古代造船技术中西合璧的首例实证”,对于研究中外造船技术的交流与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象山当地,一直以来就有着浓厚的海洋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商业贸易传统。自古以来,象山人就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勇敢无畏的冒险精神,积极投身于海上贸易活动。而 “小白礁 Ⅰ 号” 的发现,更是为这一传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宝贝的出土,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发现,更是象山海洋文化和商业文明的历史见证,它们将继续向世人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海上贸易历史,传承和弘扬着象山独特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 。


历史的背面
历史的背面,换个角度看历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