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是白天最短的一天。由于太阳高度角最低,所以今天也是雪松树影最长的一天。
雪松(Cedrus deodara,松科雪松属)作为城市园林中相当常见的树种,相信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宝塔状树型坚实挺拔,针叶墨绿,树枝平展,枝梢微微下垂。它的外型和“气质”都非常有特点,让人印象深刻。
作为一种原产于喜马拉雅山区的植物,植物学家将“神树”之名赋给了它。其学名种加词 deodara,来源于梵文 devadaru 神树。我隐约还记得,小学语文老师讲作文范文时,也总是将雪松树比作“神圣、沉默的哨兵”。
但即便雪松如此常见,我估计也没多少人见过它的“花”和“果”,尤其是“果”。
首先要解释一下,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雪松乃裸子植物,没有植物学意义上的完整花果结构。严谨的说,雪松的“花”应该被称为“雌球花”、“雄球花”,“果”应当被叫做“球果”。但为了行文方便,文章里有些地方就用简单的“花”、“果”代指了。
那么,雪松的果长什么样呢?当当~ 见下图↓
未成熟的雪松果,就是这样一个淡绿色的“粗毛线团”,大小如鸭蛋一般。球果粉绿粉绿的,有时有松脂流出,非常黏糊。
我第一次见雪松果,还是在北京植物园南区的大楼前。大约7月~8月,雪松枝头幼果发育,一枚枚球果逐渐饱满,将原本就下垂的枝条压得更弯了一些。
此前虽然在全国各地见了不少雪松树,但我却从未发现过结果。
琢磨了以下,大概有三个原因。一是,它的球果一般都长在高枝上,较难看到;二是,它只要一成熟,鳞片就会天女散花般的飞掉,所以也很难在树下发现掉落的球果。
最终,只有球果顶端几片比较牢固的鳞片还团结在一起,不肯散开。这时的它们看起来就像一朵朵重瓣的山茶花,非常好看。
第三个原因,雪松基本上是一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有少数是雌雄同株),只有雌树结果,雄树不结。
莫非我从小到大在杭州见到的雪松,大都是雄树?为了验证这个猜测,我去了一趟花港观鱼。花港观鱼的“雪松大草坪“,是园林设计上草坪空间处理的经典案例之一。四五十年过去,这里的雪松已经是高耸如云,足足比一旁的香樟树高上一倍有余。
冬季和早春是雪松的花期,看看枝头的花就可以判断树木的性别。雄球花较长似狐尾,雌球花圆胖。
我一株株看过去,居然真的全部都是雄树。不知道当初设计施工时是不是有意为之呢?
另据《中国植物志》,雪松雄球花较雌球花约早一周开放,这可能造成造成自然授粉困难。这或许也是雪松结果较罕见的原因之一。总之,现在你知道雪松也会结果了,如果有机会不如去亲自观察一下哦。
作者:蒋某人
图片:蒋某人
本作品采用 (CC BY-NC-ND 4.0) 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deed.zh
转载请务必保留以上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