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野果第一梯队:构棘和柘(zhè)

百科   科学   2024-01-02 21:30   浙江  

 

在我看来,入冬霜降以后,山间野果才算正式成熟。原本还带有些涩味果实,仿佛是一夜之间就脱了涩,变得香甜可口起来。如果懒得爬,我就会去杭州植物园里逛一圈,掉落一地的拐枣和柿子绝对能吃到满足。


拐枣和柿子还算比较出名,常能看到别人捡拾。但还有一种叫做构棘的野果就鲜有人问津了。

 

 

这种橙色野果就是构棘(Maclura cochinchinensis)——也叫葨芝——的果实。很多人可能会被它的外貌吓到,其表面布满龟裂纹,如果稍用力一按,还会有白色乳汁溢出,看起来不像能吃的样子。但实际上,构棘绝对可以位列美味野果的第一梯队。

 

   

它的味道是怎样的呢?如果你吃过桑葚,就容易想象了。作为桑科植物同门,构棘果与桑葚一样同属于聚花果,也有着近似的口味。相比桑葚,构棘果肉更多,口味更甜,且有一股淡淡的奶香。聚花果中央没有硬核,可以放心地一大口咬下去。但小果粒内还是有籽,得吐。

 

 

总之就是甜!好吃!这么美味的野果自然也是小鸟和松鼠先吃。每次去植物园,总能看到几个鸟儿在枝头啄食构棘果,有时闹得厉害了,就会劈里啪啦蹬下来好几颗。我也不是什么贪吃的人,每次地上捡捡、尝尝就很满足了。


  

如其植物名,构棘的枝条上也长有尖刺,其叶片呈长椭圆型,四季常绿。作为一种攀援藤本植物,植物园的这几株构棘已经将一棵大树缠得严实,看上去就好像冬天还没落叶一样。

 

 

虽然《中国植物志》和《杭州植物志》都说果期是6-7月,但根据我本人的记录,杭州地区构棘的果期应当为10-1月。

 

杭州野外的构棘不算太常见,我似乎只在余杭见过一次。它的同属亲戚柘(Maclura tricuspidata)就比较多见了,西湖群山的山脊线两侧常见。但毕竟是一种尚未被城市驯服的野树,只有去野外才好看到它。

 

↑这种橘红色的是柘

 

柘是一种小乔木,它的果实当然也可以吃,味道跟构棘差不多。成熟后表面橘红色,像是有岩浆要喷涌而出。由于乍一看颇似荔枝,所以它的别名也叫山荔枝。

 

柘的果熟期要稍微早几个月,我自己的记录是8-9月果熟,如果没人和动物去吃,能一直挂到冬天。

 

↑柘多变的叶片

↑柘的雌花序

 

如果不是果期,柘树的辨认难度也是第一梯队的,因为它的叶片变化太多、太大了。春季开花,雌花序是个圆形的、小米色的小球。


↑这是橙桑

 

我在辰山植物园还见到过引种栽培的橙桑(Maclura pomifera),也叫Osage橙(Osage是一支北美土著的名称)。它的果实看起来就更吓人了,简直跟一团脑花一样。但它应该就是不能吃的,据维基百科:果实味苦,虽然没有很强的毒性,如不慎食用时会导致呕吐,并不适合人类食用。

 



作者:蒋某人

图片:蒋某人

本作品采用 (CC BY-NC-ND 4.0) 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deed.zh

转载请务必保留以上声明



植物图鉴
就一介绍植物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