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气温变化无常,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学生人群抵抗力弱,适应能力差,免疫力低,在集体生活中极易受到流行性传染疾病的侵袭。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秋冬季常见的传染病和预防保健小知识吧。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原名诺瓦克病毒,是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该病毒基因多样且高度变异,每隔数年就会出现新变异株,人一生中可多次获得感染。该病一般急性起病,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发病后两三天即可康复。
传播途径
接触患者粪便和呕吐物、与感染者共同进餐等,会增加诺如病毒感染的概率。
主要症状
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也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反应。其中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
易感人群
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且感染后免疫保护时间较短。
预防措施
及时发现和规范管理病例,一旦发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病人,要及时就医并隔离管理。加强卫生及健康管理,确保饮水和食品卫生,对公共场所定期清洁与通风。
流行性感冒
传播途径
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
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感染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随着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
传播途径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
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易感人群
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预防措施
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肠道病毒70型或柯萨奇病毒A24型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眼病。
流行病学特征
1.潜伏期:数小时至48小时,一般为12~24小时。
2.传染源: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发病后2周内传染性最强。
3.传播途径:通过眼→手、物、水→眼的途径接触传播。
4.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5.隔离期限:一般为7天,到症状消失为止。
主要症状
1.潜伏期短,起病急剧,自觉症状明显,双眼先后或同时患病。
2.有剧烈的异物感、眼红、眼刺痛、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
3.早期分泌物为水性,重者带淡红色,继而为粘液性。
预防措施
1.及早发现病人并严格隔离急性患者,减少接触传播的机会。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个人卫生及家庭卫生,特别是手卫生,做到“勤洗手,不用脏手揉眼睛”。
3.流行发生时,家庭内一定要做到分巾分盆,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应擦拭消毒(75%的乙醇是有效的消毒剂),煮沸或开水烫。
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是指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可以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支原体肺炎是常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
主要症状
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咳嗽以刺激性的干咳为主,干咳少痰,而且夜间咳嗽比较厉害,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
预防措施
1. 多吃多汁的水果,少吃反季水果和高蛋白、高脂肪、高糖的食物,更不要吃快餐及油炸等垃圾食品。
2.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
3.合理膳食,保障睡眠、保持运动,让孩子养成正确的运动和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并提高体质。
学校传染病防治须知
学生应该做什么?
1.“防”: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尤其手部卫生;
2.“报”:出现身体不舒服,立即告诉老师和家长;
3.“养”:积极居家/住院治疗,避免带病上课。
家长应该做什么?
1.“防”:与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尤其手部卫生;带孩子及时接种疫苗;
2.“查”: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皮疹/腹泻等症状时,尤其家中或孩子玩伴中出现类似症状时,及时就诊治疗,查明原因排除传染病;
3.“报”:因病缺勤及患病原因报告班主任;
4.“养”:做好患者居家/住院治疗,避免带病上课。
END
图/文:刘双梅(部分内容来自网络) 编辑:宋雨霞
责任编辑: 廖彩霞
初审:熊贞 审核:彭勇 审定:何平、颜文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