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Sjögren综合征

学术   2024-11-12 19:30   山西  

特别声明【本微信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术语

缩写

  • Sjögren综合征(SjS)

同义词

  • 干燥综合征

  • 干燥复合征

定义

  • SjS:导致唾液腺和泪腺组织破坏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外分泌病

    • 原发性SjS:眼干和口干,无胶原血管病(CVD)

    • 继发性SjS:干眼症和口干,伴胶原血管病,最常见类风湿性关节炎

  • Mikulicz综合征

    • 影响唾液和泪腺的自身免疫性外分泌病

    • 以前认为是原发SjS的变体

    • 考虑为伴有IgG4异常的独立疾病

  • 青少年SjS

    • 青少年时期的男孩好发

    • 通常到青春期消退


影像

一般特征

  • 最佳诊断线索

    • CT示双侧肿大的腮腺伴多发囊性和实性腮腺内病变±光滑、圆形的腺体内钙化

  • 位置

    • 双侧唾液腺和泪腺

  • 大小

    • 亚毫米到大囊肿或混合的囊实性肿块>2cm

  • 形态

    • 急性期弥漫性双侧腮腺肿大,晚期萎缩

    • 变异形态:明显实性结节类似肿瘤

    •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提前进展的脂肪沉积

  • 成像表现取决于疾病的阶段和腮腺内是否存在淋巴细胞聚集体

    • 最早阶段SjS:腮腺可表现正常

    • 中间阶段SjS:两侧腮腺弥漫分布粟粒型小囊肿

    • 晚期SjS:两侧腮腺大囊肿(实质破坏)和实性肿块(淋巴细胞聚集)

    • 任何阶段都可能有实性的腮腺肿块,类似继发于淋巴细胞聚集的肿瘤

    • 明显的腮腺肿块+颈部淋巴结肿大易于发生恶性淋巴瘤

CT表现

  • 平扫CT

    • 腮腺对称性肿大,CT密度和不均匀度增加

    • 双侧腮腺点状弥漫性钙化

  • 增强CT

    • SjS各阶段表现多样

      • 早期,弥漫性亚毫米液体密度囊性病变

      • 囊肿类似HIV相关的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实性肿块,可类似肿瘤

      • 慢性SjS示萎缩和脂肪变

    • 实性部分不均匀强化

MR表现

  • T1WI

    • 散在的低信号病灶,反映扩张导管内和腺泡的唾液

  • T2WI

    • 双侧,弥漫性,T2高信号,1~2mm病灶(早期,Ⅰ和Ⅱ期)

    • 多发T2高信号灶>2mm(晚期,Ⅲ期和Ⅳ期)

  • 增强T1WI

  • 不均匀、轻度强化的结节样腺体和纤维化,伴无强化的囊性变区

  • MR导管造影

    • 对SjS的诊断敏感(接近95%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SjS各个阶段的严重程度

    • 可显示SjS呈点状、球状、空洞状的T2高信号病灶及腮腺远端导管的破坏性改变

    • 取代传统的造影

    • 与涎腺内镜竞争

超声表现

  • 早期阶段粟粒改变(≤1mm点状囊变)可能被漏诊,但晚期阶段容易显示

  • 彩色多普勒显示血管增加

非血管性介入

  • 传统的导管造影

    • 分期的参考标准

    • 导管狭窄和扩张的交替区域(串珠样)

    • 腺泡溢出物到扩大的腺泡(苹果树样)

    • 截断的腺管内分支模式

  • 涎腺内镜

    • 分期准确度未知

    • 没有被广泛应用

成像推荐

  • 最佳影像方案

    • MR涎腺成像

      • 可进行横断位分析和分期


鉴别诊断

慢性感染性或阻塞性腮腺炎

  • 导管不规则扩张和狭窄

  • 缺乏实性肿块

  • 可能存在多发性结石

    • 涎石通常是长方形、锐利或尖的

    • SjS中的钙化是圆形规则的

HIV的良性淋巴上皮病变

  • 双侧肿大的腮腺内混合的囊实性病变,可能完全类似SjS

  • 扁桃体增生和颈部反应性淋巴结肿大

  • 缺乏腺体钙化

沃辛瘤

  • 20%是多发的,可为单侧或双侧

  • 肿瘤呈不均质的典型表现

  • 如果是囊性的,则会出现壁结节

腮腺非霍奇金肿瘤

  • 腮腺实性肿块,通常无囊变

  • 可伴有或不伴有颈部肿大淋巴结

  • 慢性全身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症状常常已经很明显

腮腺转移性疾病

  • 原发性恶性肿瘤和其他转移性病灶常同时存在

  • 头皮、脸部、外耳的皮肤癌

  • 单侧或双侧、单发或多发腮腺肿块,边缘呈浸润性改变

腮腺结节病

  • 结节病的罕见表现

  • 颈部和纵隔淋巴结

  • 双侧肿大的腮腺内混合的囊实性肿块,伴有颈部反应性肿大淋巴结


病理

一般特征

  • 病因

    • 缺乏了解的免疫介导的疾病

    • 病毒感染、激素或表观遗传变化被认为是触发因素

  • 导管周围的淋巴细胞聚集体破坏唾液腺泡

  • 自身免疫失调导致泪腺和唾液腺的腺泡细胞和导管上皮细胞的破坏

  • 激活的淋巴细胞选择性损伤泪腺和唾液腺,导致组织损伤

分期、分级和分类

  • 基于传统或MR涎腺造影

    • Ⅰ期:点状造影剂/高信号≤lmm

    • Ⅱ期:球形造影剂/高信号1~2mm

    • Ⅲ期:空腔状造影剂/高信号>2mm

    • Ⅳ期:腮腺实质破坏

  • 与疾病持续时间适度相关

直视病理特征

  • 增大的腮腺存在多发小到大的囊肿和淋巴细胞聚集体

显微镜下特征

  • 实验室活检:CD4(+)T淋巴细胞

  • 导管周围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上皮肌上皮岛

    • 早期阶段: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阻塞腮腺内导管远端导管扩张

    • 晚期:激活的淋巴细胞破坏涎腺组织,留下较大的囊肿和实性淋巴细胞聚集体


临床问题

临床表现

  • 最常见的体征/症状

    • 质软,双侧腮腺肿胀

  • 其他体征/症状

    • 眼睛、口腔和皮肤干燥

    • 继发性SjS相关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

  • 临床特征

    • 患者主述反复发作的急性腺体肿胀

    • 少见症状:慢性腺体增大并伴有急性发作

    • 少见症状:无痛性腮腺肿大

  • 实验室检查

    • 唇腺活检阳性或抗Sjögren相关A抗原或B抗原的自身抗体进行明确诊断

    • 95%的类风湿因子阳性

    • 80%的抗核抗体阳性

    • 希尔默测试阳性(泪腺分泌减少)

人群分布特征

  • 年龄

    • 50~70岁

  • 性别

    • 女性明显好发(90%~95%)

    • 绝经期妇女最常见

  • 流行病学

    • SjS发病率:不足0.5%

    • 类风湿性关节炎后,第二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 青少年SjS

    • 男性<20岁

    • 腮腺炎反复发作率高

    • 大多数人在青春期自然消退

自然病史和预后

  • 多年缓慢发展的进展性综合征

  • 原发性SjS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

    •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相对风险率=13.8

治疗

  • 对症的湿度替代疗法

  • 如果是全身性疾病,可以使用免疫疗法


诊断要点

关注点

  • MR导管造影术来分析导管和实质

读片要点

  • 边缘呈浸润性改变,明显的实性肿块和颈部淋巴结肿大提示恶变

本文摘自

华夏影像诊断中心
华夏影像诊断中心www.dic120.com是以远程医学影像咨询、会诊及网络再教育为主要业务方向、为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医学专业人员和广大患者服务的开放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