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的来临,寒冷干燥的天气给大家的皮肤带来了诸多挑战。特别是老年人和婴幼儿,婴幼儿的皮肤屏障脆弱,娇嫩的皮肤外露在环境下容易出现干裂红痒。老年人的皮肤生理功能逐渐衰退,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减少、皮肤变薄、外周血液循环功能减弱,在冬季更容易出现各种皮肤病问题。因此,做好冬季皮肤护理至关重要。
常见冬季皮肤病
干燥病
这是老年人冬季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下肢是好发部位。由于皮肤干燥,角质层含水量降低,神经末梢更容易受到刺激,从而引发瘙痒。
干燥病的危险因素还包括频繁洗澡以及周围环境温度较高而湿度相对较低(如冬季室内取暖环境)。起初可能只是局部瘙痒,如小腿、臀部、背部等,若过度搔抓,可能会导致皮肤破损、继发感染,甚至发展为全身性瘙痒。
湿疹/特应性皮炎
冬季气候干燥,皮肤表面的油脂分泌减少,在某些皮肤屏障受损的患者中容易诱发疾病的发作,如湿疹、特应性皮炎或银屑病等。
常表现为皮肤干燥,出现瘙痒性的红斑、丘疹、斑块,甚至有像“下雪”或“蜡滴”一样的较厚的白色皮屑。
冻疮
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儿童或末梢循环不良的老年人容易发生冻疮。
缺乏运动、手足多汗、鞋袜过紧、长期在寒冷户外等因素可增加冻疮发生的风险。手足、耳部、鼻尖等是冻疮的好发部位,初期表现为局部皮肤红斑、肿胀,伴有瘙痒、疼痛,受热后反而加重,严重时可出现水疱、溃疡,愈合后可能会留下色素沉着或瘢痕。
护理方法
1、皮肤清洁
传统肥皂会使皮肤碱化,并损害皮肤天然保湿屏障,从而加重干燥及瘙痒,可以选择温和的pH接近皮肤酸性的沐浴露或沐浴油。
冬季婴幼儿或老年人洗澡不宜过于频繁,因为过度清洗(例如一天多次)可加重皮肤干燥。洗澡水温度不宜过高,控制在 37℃ - 38℃左右,避免使用过热的水烫洗皮肤,以免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洗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 5-15分钟为宜。洗完澡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皮肤,避免用力擦拭。
2、皮肤保湿
保湿是冬季皮肤病护理的重中之重。
洗完澡后应立即涂抹保湿护肤品,以锁住皮肤水分,保持皮肤滋润。更为厚稠、油腻的润肤产品往往可以更有效的保持皮肤水分。在日常护理中,可根据皮肤干燥程度,多次涂抹保湿产品,尤其是容易干燥的部位,如四肢、躯干、面部等。
对于皮肤瘙痒症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含有凡士林、甘油、尿素、维生素 E、神经酰胺等成分的保湿剂,这些成分有助于修复皮肤屏障,缓解瘙痒。
3、日常生活
冬季应选择柔软、透气的棉质衣物,皮肤病患者避免穿着紧身、化纤材质的衣物,以免摩擦皮肤,加重皮肤病症状。同时,要注意保暖,尤其是手部、脚部、头部等容易受冻的部位,可佩戴手套、帽子、围巾、厚袜子等。饮食上,适当多喝水,以保持皮肤的水分含量。环境中保持室内空气湿度在 40% - 60%之间,可以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室内温度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 18℃ - 23℃即可。
注意事项
避免搔抓
搔抓不仅会加重皮肤瘙痒症状,还可能导致皮肤破损、继发感染,使病情加重,瘙痒的时候可以通过轻轻拍打、涂抹保湿霜等方式缓解瘙痒。
谨慎用药
若出现皮肤疾病,在加强保湿还未能缓解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避免自行使用含有激素的药膏,尤其是长期大面积使用,以免引起激素依赖性皮炎等不良反应。
定期检查
老年人应定期进行皮肤检查,尤其是患有慢性皮肤病的患者。及时发现皮肤病变的变化,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要注意观察皮肤有无新出现的皮疹、瘙痒、疼痛、溃疡等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扫码添加皮肤科小助手
👇预约或咨询👇
黎钰莹
广州和睦家医院
皮肤科&医疗美容科医生
黎钰莹医生201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2020年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并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基地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目前已取得皮肤科主治医师资格。
在加入广州和睦家医院之前,黎医生曾在广州公立三甲医院工作,随后在循证医疗门诊担任皮肤科医师,负责皮肤科诊疗和医疗美容相关操作治疗。
黎医生擅长常见皮肤病如湿疹皮炎、带状疱疹、荨麻疹等,儿童皮肤病如特应性皮炎、荨麻疹,痤疮,色素性疾病如雀斑、黄褐斑,损容性皮肤病如痤疮、痤疮瘢痕、玫瑰痤疮等、面部光老化的治疗。
黎医生参与发表多篇核心期刊论文,曾在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暨东亚皮肤科学术会议发言。黎医生是美国艾尔建乔雅登、保妥适官方认证医师、热玛吉官方认证操作医生、酷塑官方认证操作医师、欧洲之星Fotona 4D 星医师认证、以色列美迪迈黄金微针认证医师,也是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专科医师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