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当你开始骗自己,这意味着什么?

文摘   健康   2024-09-01 00:05   中国台湾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更多

 

  

在人生的风雨中,我们常常呼喊「坚强」,然而这两个字究竟代表什么?它真的是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坚韧,还是只是一种自我欺骗的幻觉?

事实上,当我们面对困难时,这种「坚强」常常并不如我们想象中那般真实。它更像是一道防御机制,帮助我们在现实的压力下站稳脚跟,甚至成为我们生存的必要条件。这种自我欺骗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我们,但也揭示了人类心灵深处的脆弱与矛盾。

 

自我欺骗的进化意义

「自欺的坚强」力量是人类在面对生存挑战时进化出的一种心理机制。早在人类的远古时代,祖先们便要面对极端气候、猛兽袭击和疾病肆虐。如果没有一种内在的欺骗机制来安抚自己,他们可能早已被恐惧所吞噬。

正如生物学家罗伯特·特里弗斯(Robert Trivers)在《The Folly of Fools: The Logic of Deceit and Self-Deception in Human Life》中所指出的,自我欺骗是一种进化策略,帮助我们在社会竞争中占据优势。当我们对某个错误的信念深信不疑时,这种信念反而可能让我们更有说服力,使我们在竞争中更具优势。

然而,自我欺骗并非总是无害的。过度的自我欺骗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例如,1982年佛罗里达航空90号航班的坠毁便是因为机师在自我欺骗的情况下低估了机翼结冰的危险,最终导致了飞机失事。这种自我欺骗不仅能成为我们的力量来源,也可能带来致命的错误。

 

幻觉作为心理防线

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来自外界的压力和内心的挣扎,这些都可能使我们感到无力和沮丧。此时,坚强的幻觉便成为一道心理防线,帮助我们在困难面前不至于崩溃。事实上,这种防线是我们内心深处的一种保护机制,让我们能够在风雨飘摇的世界中保持稳定,继续前行。

例如,一位独自抚养孩子的单亲妈妈,每天为生计奔波。她告诉自己:「我必须坚强,否则我的孩子怎么办?」

这种坚强,其实是一道心理防线,让她能够面对无数的挑战。内心深处,她或许知道这份坚强并不牢固,却依然选择咬牙坚持,因为她别无选择。这便是生活中常见的坚强幻觉:即使前路困难重重,依然选择相信自己能承受。

再比如,一位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面对无休止的加班、苛刻的上司和竞争激烈的同事。他告诉自己:「我不能倒下,因为这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径。」

这种坚强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欺骗,他依旧随时可能在压力下崩溃。即便如此,他依靠自欺得以忽视内心的疲惫,坚持前行。这种自我欺骗帮助他在职场的困难中找到一丝力量,甚至让他在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唐吉诃德:幻觉的双面刃

坚强的幻觉不仅存在于现代人的生活中。

早在几个世纪前,米格尔·德·塞万提斯的作品《唐吉诃德》便生动地揭示了幻觉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唐吉诃德,一个痴迷于骑士小说的老绅士,决定自己也要成为一名骑士,保护无辜,惩治邪恶。于是,他穿上破旧的盔甲,骑着瘦弱的马匹,手持长枪,踏上了他的英雄冒险。

这场「冒险」更多是幻觉的产物,而非现实的真实体现。唐吉诃德将风车当作巨人,把旅店当作城堡,并认为自己是上天选中的勇士。这一切,都是他沉迷于骑士幻想的结果。

唐吉诃德的故事告诉我们,幻觉能使我们坚强,使我们强大;但幻觉也同样会使我们陷入不必要的麻烦。在唐吉诃德的心中,他的每一次冒险都是神圣的,每一个挑战都是上天赋予他的使命。

这些挑战在现实中往往与他的幻想大相径庭。他的坚强源自于对自己角色的坚定信念,这种信念虽然为他带来了无穷的勇气,却也让他屡次遭遇挫败。

这种幻觉与现实的冲突,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自我欺骗:我们往往选择相信那些符合我们期望的幻象,因为这些幻象让我们感到安全,让我们觉得自己可以掌控一切。

然而,当这些幻象与现实相悖时,问题便随之而来。我们会发现自己在追逐一些并不存在的目标,并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幻觉的真实;真实的信念

幻觉与信念之间的微妙关系正是我们人类心灵最深处的矛盾体现。信念,在某种意义上,不过是一种有意识的自我欺骗——它并非来自外在世界的客观真理,而是源于我们内心深处对于自我、未来和生命意义的强烈认定。

在心理咨询的现场,这种信念的力量经常被忽视。一些来访者在面对人生的困境时,会因为失去信念而陷入无尽的绝望之中。他们无法再依靠自我欺骗来支撑自己,于是失去了对未来的希望。

这时,咨询师的角色便是帮助他们重新找回那种信念——即便这种信念在本质上仍是一种幻觉。咨询师需要引导来访者理解,信念的价值不在于它是否完全符合现实,而在于它能否为人提供一个继续前行的理由。

信念,或者说自我欺骗,并不总是理性的,它往往建立在不确定性和未知之上。

即便如此,这种信念却是理性活动的基础。如果我们要求所有的信念都必须经过理性的验证,那么人类几乎无法持有任何信念,因为现实世界中有太多变数和不可知的因素。我们只能在这些不确定性中寻找某种内心的支点,这便是信念的力量所在。

唐吉诃德便是这种信念的具象化。他的冒险虽然荒诞不经,但却源于一种信念——他相信自己是一位骑士,一位可以改变世界的英雄。这种信念虽然最终导致了他一次次的挫败,但也让他在那样一个平凡的世界中,活出了属于自己的非凡生命。

 

哲学咨询与心理咨询的差异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哲学咨询与心理咨询之间的微妙差异。

哲学咨询师致力于帮助来访者认清现实,哪怕这是一种痛苦的觉醒,就像从美梦中醒来,直面现实的残酷。哲学咨询强调的是一种认知上的转变,要求来访者在面对残酷现实时,能够通过理性的思考来重新理解自己的处境。

而心理咨询则不同。心理咨询师不会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来访者之上,他们尊重来访者的生活方式,但会帮助来访者对真实与幻觉有一定的认识,并尊重他们的选择。

心理咨询更多地关注来访者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在自身的生活背景中找到一种平衡,而不是强迫他们去面对残酷的现实。

很难说哲学咨询或心理咨询哪一种更好,因为生命是复杂的,没有单一的标准答案。哲学咨询或心理咨询的观点,放在整个人类生命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小小的两个水花而已。

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咨询师的职责便是在了解来访者需求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他们的咨询方法。

 

结论:拥抱幻觉,活得坚强

我们活在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界中,这些挑战要求我们时刻保持坚强。然而,这种坚强往往只是我们用来抵御恐惧的一道心理防线。尽管如此,这份幻觉却不可或缺,因为它能帮助我们在逆境中找到力量,继续前行。 

我们也必须谨记,自我欺骗的双刃剑效应。过度沉溺其中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但适当使用这种心理机制,则能帮助我们在现实中取得成功。在现实与幻觉之间取得平衡,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与安稳,这是我们在这个不可知的世界中活下去的秘密。 

幻觉与信念的力量,不仅仅是心灵的慰藉,更是我们面对困境时的希望与动力。信念,虽然有时只是幻觉,但它却是我们生存的重要支柱。正如唐吉诃德在他的冒险中展现的那样,信念让我们有了继续前行的理由,即便这个理由并不总是符合现实。

无论是哲学咨询还是心理咨询,最终的目标都是帮助来访者找到他们在这个复杂世界中的位置。

哲学咨询或许更加直接,带有痛感,迫使我们面对现实的残酷;而心理咨询则更加温和,帮助我们在幻觉与现实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两者各有优劣,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理解并运用这些工具。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接受幻觉的力量,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理解这种矛盾,接受它,并学会在这种矛盾中生存,这便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会的课题。

幻觉可能使我们坚强,甚至强大,但它也会让我们陷入迷途。通过哲学和心理的双重视角,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类心灵的复杂性,从而在生活的挑战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道路。

 

作者:高浩容。哲学博士,台湾哲学咨商学会监事。著有《小脑袋装的大哲学》、《写给孩子的哲学思维启蒙书》等著作。公众号:"容我说"

容我说
准备好了吗?和真实的自我相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