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2025年的第一缕阳光,回望2024年的社会风向,两会热词“新质生产力”无疑是这一年和煦而持续的春风。春风吹遍了大地,这一年我们学校迈进了泰州市新优质学校之列。何为新优质学校?作为新优质学校项目诞生地的上海市提出了其核心理念:“回归教育本原,以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养培育及精神品格成长。”
这些年来我们追古溯源、取精用弘,形成了“世纪书院,百年实小”的品牌文化:如学校“集成”文化的提炼,“众乐”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儿童学习的“情智课堂”范式及评价,弘扬“世纪书院大先生”精神等。而今我们更要放眼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年儿童说:“我看到你们,就像看到了我们民族的未来。”这是总书记对青少年的期望,也是对现今学校“培养什么人”的期望——要培养未来之人才!
“持志·养正”是兴化实小的校训。孟子曾提出“持其志,无暴其气”,意谓要信仰恒定、内心稳定、行动坚定。兴化乡贤,近代文学家、教育家刘熙载给书斋起名“持志”,他总结自己的研教心得,对“持志”作深入阐发,写下508则箴言,题为《持志塾言》,开篇即指出:“志乃人之大主意,一生之学术事业,无不本此以贯之,故不可容其少有差夫。”旨在从做人、做事、做工作等诸多方面加强自我研修,提高人生素养。其思想之深刻、语言之精辟,堪称又一部《论语》。“养正”就是培育正气,如孟子所说的“养吾浩然之气”。学校养正楼的楹联是“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意谓:要培养天下最伟大的气节,效法古今具有完美品行的人。“持志·养正”的校训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相互映照。养正因持志而见贤思齐,不断进取;持志因养正而坚定奋发,浩心敦行。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对培养什么人有着深刻又生动的阐述,总书记说:“我一直强调,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没有哪一项事业像教育这样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所以说“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并进一步引用墨子《尚贤》中所言“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进而用“没有什么可隐晦、可商榷、可含糊”来警醒教育界:“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的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总书记的话告诫着我们在教育的根本性问题上必须要清醒。
综上所述,我把2025年的新年献词定为“持志·养正,做最中国学生”。做最中国学生是实小学子需秉持之志,涵养之气,是实小学子的集体人格,我想,“做最中国学生”应具备这样六个气质:
厚植家国情怀——养正气
202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颁布,在规定面向全体公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突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青少年处在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是精神世界和价值意义形成与发展的领航定向期,同时青少年面临着多元且复杂的文化冲击,更需要有主流的最强音感召,有强大的思想伟力引领。
我校以“一仪式、两读本、三活动”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主线,从而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仪式即每周一庄严的升旗仪式,两读本即《道德与法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三活动是红领巾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参观、寻访、观影、志愿者等)、非遗进校园活动、文艺汇演活动。通过以上方式,将理论融入实践,在实践中感悟道理,从而使孩子们主动关心社会发展变化,主动将个人前途命运与祖国前途命运相结合,涵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身正气。
练就健康体魄——聚元气
第十一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的主题是“新质学校——好的教育是森林的样子”,在这次年会上发出了“守住教育的底线”联合倡议书。倡议第一条便是“健康第一,不以牺牲学生身心为代价追求教学质量”。
倡议不是口号,是要落地落实见效的。之所以倡议,是因为我们对美好有向往,对未来有期待,对现状有认识,对现实有忧患。普遍存在于中小学的事实情况是学校放不开,分数高低仍然是衡量质量优劣的重要杠杆;老师不放心,想以多做题来取高分;家长放不下,希望教育的大环境改变,但又不希望自己孩子变成试验的“小白鼠”,于是家校双重压力最终还是压在学生身上。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严格执行国家双减政策的基础之上,探索更为校本化的措施,出台了《实验小学学生作息时间管理建议》,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每一时间段做什么,都给出了科学的建议,建议不是限制而是支持,希望孩子每日的睡眠、运动时间达标;出台了《实验小学每日作业管理四“T”规定》即备课组统一、班主任统筹、学科老师通气、年级群通告,以此来保证学生完成高质量的作业,高质量地完成作业。教育大家成尚荣先生说:“只抓分数就是在卡学生成长的脖子,这是最不道德的。”这些年,我们赢得了质量,并且我们在不断探寻以不牺牲孩子健康的方式来赢得质量的路径,这是实小教育人的良知,更是专业自信。
涵养人文气质——育大气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座城市的文化气质影响着一方教育。“水韵兴化,如诗如画”,水乡人当有如水的品格——“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我们实小的教育主张“众乐——做精神明亮之人”正是彰显着这样的人文气质——博大、包容、澄澈、利他、滋润万物。
阅读是最好的美容品,古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一、二年级5万字,三、四年级40万字,五、六年级100万字,从实小毕业的学生普遍远超这个标准。经典导读、学生诵读、师生共读、家庭伴读是学校多年坚持的项目,学校编印的《十二学期大阅读序列表》《春泥古诗名篇集》是家校阅读的资源包。许多班级在学校规定动作之外,还有特色做法,如编印班级阅读简报,每日课堂小演讲等。用阅读涵养人文气质,为孩子点亮未来,这是实小一代代教育人的传承。
挺膺责任担当——展勇气
2024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责任担当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体现为“当仁不让、舍身取义、民胞物与、知行合一”等;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为“旗帜鲜明、较真碰硬、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等;是推动社会良性发展的强劲动力,体现为“利他情怀、契约精神、集体意识、家庭责任”等。实验小学“众乐”课程体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新时代文化三方面设计课程,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践行学科育人和跨学科育人,实现学科间融合、课内外联动、真情境体验、全方位育人的思政大课堂。家长把孩子送到实小读书,这是对我们最大的信任。孩子在实小六年,老师要从教他们怎么坐着写“一”到教他们如何站着做“人”,做一个大写的人,这是实小教育人的使命。
培养创新精神——显灵气
2024年人工智能技术发生了几何级变化,截至12月,ChatGPT周活跃用户数已突破3亿。有人把这一次的技术革命称之为“第一次智慧革命”。技术颠覆着人类的想象,同样颠覆着人类的生活。未来社会,可能只需要5%的人,就能干完现有的全部工作。是科技解放了人类,还是更多的人在科技面前举起了投降的双手?无法断言。但有一条路不会变,那就是人类自身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2024年4月份,省级刊物《泰州教育》杂志专门报道我校科学教育的做法,在“师资培育、环境营造、课程设计、科学竞赛”等方面我们已经走在前,但这个“前”只是起步早,还未能达到领先的意思。未来,学校在科学教育上还有更多的加法要做,我们实小学子应该更具备善于创新的灵气,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具有时代品性和国际意识。
有一种观念认为,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在七岁入学后会被各种标准化的目标任务扼杀掉。我国古代《颜氏家训》也有类似的观点:“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英国著名教育哲学家格特·比斯塔呼吁“教育之弱”,深刻洞察到标准化测验和测量的教育是需要克服的缺陷,不赞成更强、更安全、更加可以预测的教育。现在,一些看似科学客观的教育测量其实只停留在技术、技巧层面,没有涉及更深层次的教育本质,忽视了教育之道。所谓教育之道,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大学》开篇就有表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试问“师生关系”如何测量?而温暖与信任的师生关系恰恰是时时处处,实实在在的生命存在,是教育需要的过程,更是教育需要的前提。老师应当成为“照亮孩子生命”的那束光,而不是测量所有孩子的“一把尺子”。
提升实践能力——接地气
歌德的名言“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道出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毛泽东主席在《实践论》中有着更详细的阐述,他说:“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于漪老师更是一语道出教育界“实践者基本无话语权,不实践者以各种各样的理论话语霸权左右教学,弄得从事学科教学的教师莫衷一是”的流弊。
全面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是时代交给学校的重大课题,要让优秀者培养更优秀者,让思考者培养更爱思考者,让实践者培养更能实践者。记得著名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在研究犯罪中发现,很多男性罪犯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从小没有养成勤劳的习惯,走上社会后缺少吃苦耐劳精神,变成懒汉,在社会中没成就,在家庭中没地位,长此导致心理失衡走上犯罪道路。青春期是易碎的也是可塑的,民间说“从小一看,到老一半”,泰戈尔曾说:“一个人的青春时期一过,就会出现像秋天一样的优美的成熟时期,这时,生命的果实像熟稻子似的在美丽的平静的气氛中等待收获。”心理学将人在18岁以前分为三个六,“0-6岁、6-12岁,12-18岁”其中“6-12”岁正是小学六年时光,称潜伏期,也是培养兴趣、爱好、能力、人格的关键期。我校倡导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学习生活,仅在围墙之内的课堂不是学习生活,学生间朝着共同目标,相互协作解决问题,体验生命的状态才是有意义的学习生活。柏拉图在《第七封信》中就真理的传达说过“唯有长时间与对象进行科学交往,在相应的生活团体中,真理才会突然出现在灵魂中”。我校的“第二课堂”每天三十多个社团,校外研学基地,校园创意六节等拓宽了课堂的时空,为学生提供真实场域,让学生体验真情实感,令学生产生真知灼见,使学生获得真才实干。
厚植家国情怀、练就健康体魄、涵养人文气质、挺膺责任担当、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实践能力是我们实小对“培养什么人”的校本表达。希望实小孩子以“持志”自律,以“养正”自砺,为百年实小谱写更加绚丽的篇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年快乐!
END
编辑:王珵
审核:昌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