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仓库中堆放的钢材,数以万计,准确权属难以清点。 (石言/东方IC/图)
在钢贸融资链中,资金充裕的国企扮演起“二银行”的放贷角色。只是在这个癫狂的游戏里,同一批钢材往往被押给多家国企。直到现在,在许多上海仓库里,钢材都已经锈了,还没搞清楚究竟应该属于谁。
“躺着赚钱”的逻辑
一转手就有10%以上的息差。
为钢贸商提供融资的,并非只有银行。最近几年,资金充裕的国企、上市公司都在钢贸融资链上扮演起了“二银行”的角色。
国企的先天优势是能从银行拿到低息贷款,一家分公司或子公司在一家银行的授信高达30亿到50亿,贷款成本是5%左右的银行利息,同期市场上的拆借利率在16%-22%不等,一转手就有10%以上的息差。
在钢贸圈里,以民营钢贸商为主,但也有像中国五矿这样的国字军——这些大型国企的下属子公司、分公司也在从事钢贸业务,但他们往往意兴阑珊。与其自己去赚辛苦钱,不如把贷款转给民营钢贸商,让他们去做业务,自己坐收利息。
于是,极度渴求资金的钢贸商与大型国企一拍即合。
在这种模式中,国有企业先帮助缺乏资金的钢贸商支付货款,钢材放在第三方仓库进行监管,一段时间后钢贸商再通过加付一定的佣金费用或者利息费用偿还资金后,以拿回钢材货权。
这种俗称“托盘”的融资业务始于2008年底。当时“四万亿”财政刺激计划多数投向“铁工基”项目,房地产市场也开始回暖。诸多利好消息的推动下,钢贸商们开始从所有能筹钱的渠道借钱囤货,赌钢材升值。
与此同时,国企、上市公司也受益于宽松的银根,获得大量银行低成本资金,于是资金雄厚的企业,摇身用银行的钱赚钱。
按照“托盘”的行规,钢贸企业要付给托盘方每月1.3到1.8分的利息,走账期6个月。也就是说,充当托盘方的大型国企从银行贷出资金,只要在办公室打几个电话,半年净赚10%以上。钢贸商还要塞好处,求着金主。这对国企来说,可谓是“躺着赚钱”。
“托盘”业务的吸引力不止于此。国企的考核机制要求做大营业额,钢材“托盘”动辄几个亿的资金量,买进卖出,营业额成倍翻滚,做大营业额的目标很容易实现。高峰的时候,一家央企下属的多家子公司、分公司都在做“托盘”业务,相互之间还要竞争。
银行给钢贸企业贷款前要进行贷前审查,这降低了“托盘”风险,而国企甚至不需要考察钢贸企业资质,跟领导打个招呼即可放款。
但是保证“托盘”资金安全的前提是代表货权的仓单真实有效。一旦钢贸企业用虚开的仓单抵押融资或一批钢材重复质押,麻烦就来了。
仓库也是福建人的
控制仓库后,反复质押易如反掌。
钢贸商总是希望能融到更多的资金,仓库就变成了秘密所在。
最初的手法是搞定国企负责监管的工作人员,虚报质押钢材的数量。因为很多国企没有自己的仓库,钢贸商把钢材质押给国企,往往是登记一下之后,货还放在原来的仓库。
后来,钢贸商们发现,每一笔要搞定一次,很是麻烦。如果直接控制仓库,则可以一劳永逸。
上海宝山一带的仓库库容可达200万吨,以一家钢贸商的实力不足以买下仓库。而福建籍的钢贸商喜欢抱团,二三十个人合伙出资把仓库买下,直接进行控制。
等到2012年8月,“托盘”危机爆发后,一位国企的代理律师查遍工商资料后发现,钢贸商控制仓库的手段也极其隐蔽。早期还能发现许多蛛丝马迹,比如关联股东同时出现,比如钢贸商的老婆作为仓库的法定代表人或股东。但后来,仓库与钢贸商表面看起来都毫无瓜葛,他不得不买通仓库的内部人才得知其中的关联。他说,“几乎都被换成了‘白手套’。”
拿下仓库之后,钢贸商将同一批钢材反复质押给多家托盘企业更是易如反掌。
其实后来一些国企的领导已经看出其中的猫腻,但不忍放弃“托盘”生意带来的高额回报,没有及时叫停,只是慢慢收缩,还没等到收完就出事了。
而一些国有仓库虽然没有被钢贸商直接控制,但也失守,包括行业里信誉最好的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铁物)。
中国铁物宝杨路库的某位经办人和上海金舆商贸有限公司联手,开具虚假仓单,将一批货物“托盘”给贸易公司上海托克的同时,还重复开单给厦门象屿、上海闽路润等多家托盘公司,累计涉案金额超过5亿。
到后来,“托盘”已经演变成单纯的融资——“托盘”公司实际并不需要货物,只要钢贸资金链不断,货权实际归属并不重要,“托盘”公司收到的仓单更接近借款凭证。
前述国企的代理律师亲眼见到一整套造假的发货单和入库单,代理订货的买卖合同都是虚假的。
制造虚假仓单可以让资金杠杆无限放大,到最后,钢贸商已经不知道自己借了多少钱,早已失去了对资金的管理和控制能力。
在这个游戏里,如果钢材价格一直上涨,托盘就永远不会掉下来。
东窗事发
国企因这些钢材而造成的坏账,金额可能远超银行。
钢贸商从托盘方融资后,往往不再从事钢材买卖,而是投向房地产和民间借贷。但2011年底开始,多个地区的高利贷钱庄崩盘,房地产业的资金链条也在严厉的楼市调控下绷紧。
此时,托盘陆续到期,钢材价格又在持续下跌,钢贸商急于变现,出货价格甚至跌到了钢厂出厂价以下。
到期还不了钱,钢厂便要来仓库提货。但一提货,游戏就露了馅。
2012年8月22日,上海市国资委下发《关于排查钢贸融资领域的紧急通知》,提示说部分在上海经营钢贸企业的福建宁德人员使用虚假仓单,向国有企业融资,已形成国有企业的重大风险。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将全面查清委管企业涉及情况,妥善处理问题,排除风险。
至此之后,钢贸链条上的企业如同多米诺骨牌一家家倒下。截至2012年年底,因为钢贸回款问题,中钢天源、厦门信达、马钢、中储股份、中材国际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风险提示。
一位五矿公司的法务人员感慨地回忆,从来没在同一时间见过那么多领导。其中一家子公司的涉案金额高达几个亿,五矿的会计算账就算了三天。
他记得,2012年的9月,在钢材仓库集中的上海宝山区,仓库门口到处是法院的封条。
一家仓库门口贴着几家法院的裁定书和公告,一堆钢材贴着几家国企的物权所有标签,一堆钢材也已经被法院重复冻结了多次,是当时常见的景象。
一时间,国企都来仓库讨要钢材,为了抢货甚至在仓库大打出手。仓库方则派出重型卡车和集装箱堵在门口——当时在上海,重型卡车都被抢租光了。
来上海经侦总队报案的人也排成了队。而一些小型钢材加工企业也连带遭殃,放在仓库的小批货品常常被误封或者误抢。于是,有人便不得不直接睡在仓库里守着钢材。
现在,半年过去了,许多被重复质押的钢材仍然无法确定归属。
2013年3月,南方周末记者来到2012年出事的高境仓库,只见堆放在露天的钢材里外都已锈蚀,据同行的钢贸商判断,这些钢材至少停放了半年以上,拿到市场上变现也要几成折价。
一位代理多家国企“托盘”案件的律师说:“一家仓库往往涉及几十个亿的托盘资金,国企除了这些物权不清的钢材,没有可以变现的资产,坏账金额远超银行。”
融贸通联合全国各地多家国企央企提供 煤炭,钢贸,化工品及多种产品供应链金融服务 ,为银行及专业供应链公司提供金融科技服务,为实力企业提供钢材,化工,有色大宗贸易撮合,提供行业社群服务。欢迎实力资金企业,优质项目方参与我们付费专业微信群(群费 300/位) 。联系人 HENRY 微信号 kmart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