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期末考试,这周老师给孩子布置的作业比较多,考前再让孩子多巩固一下知识,孩子写完作业还得家长批改签字,我又开始了监督员的工作。
每次一到周末或者考前,都是我的噩梦,语文数学英语,两个孩子四个群,要看一下哪项作业有没有漏写,要给孩子语文英语背诵打卡。
写作业时还得全程看着,一会儿这个问你这个字怎么写,一会儿那个问你这道题怎么做,一会儿这个要喝水,一会儿那个又要上厕所,偶尔有事没在,俩人就开始偷偷说话,写作业每次都得到周日下午五六点才能全部完成。
像我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常听到有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做作业要大人守着,起床、睡觉、吃饭、上学都得催,大事小事都得看着,否则别指望他能自己做好。”
其实,这些都是孩子缺乏自律的表现。
缺乏自律的孩子,总是需要有一个教练般的角色在身边不断鞭策他,否则就很容易懈怠。
但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如果孩子自己不懂得自律,那么无论如何都是很难学好的。
没有哪一份成绩不需要付出汗水,也没有哪一种成功不需要努力奋斗。
所谓自律,就是自己给自己定下纪律,并督促自己去遵守。
比如,在别人偷偷玩手机的时候克制自己的浮躁,专心读书;
在别人睡懒觉的时候克服自己的惰性,坚持早起;
在别人分神的时候坚定自己的毅力,心无旁骛。
正如人民日报所说的那样,一个人唯有做到自己管理自己,用自律代替懒散,把模棱两可的三分钟热度变成一往无前的决心,才能把摇摆不定的“我想要”变成清晰可见的“我可以”,进而实现自己的理想。
懒散,就像是一只无形的怪兽,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我们的意志力。
它让我们在清晨的被窝里多躺一会儿,错过了晨光熹微时的宁静与清醒;
它让我们在工作时频繁地分心,刷着无关紧要的短视频,浪费了大把宝贵的光阴;
它让我们在学习中敷衍了事,只是走马观花地浏览一遍资料,却不肯深入钻研。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的“我想要”在懒散的蚕食下,变得越来越模糊,最终消散在岁月的尘埃里。
而自律,恰似一盏明灯,能驱散懒散的阴霾,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它要求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和时间进行严格的管理,制定合理的计划,并且坚定不移地去执行。
当你决定每天早起晨跑时,自律会督促你在闹钟响起的那一刻,毫不犹豫地从床上爬起来,而不是再给自己找各种借口;
当你立志要学习一门新技能时,自律会陪伴你在每一个夜晚,静下心来认真地阅读书籍、观看教程、动手实践,而不是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从“我想要”到“我可以”的转变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具体、清晰、可衡量的,而不是笼统模糊的。
比如,不要只是说“我想变得健康”,而是要具体到“我想在三个月内减掉10斤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每天至少锻炼1小时来实现”。
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迈出实现梦想的第一步。
其次,我们要学会分解目标。
将一个大的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小的、可操作的步骤,这样就不会让我们在面对庞大的任务时感到无从下手。
就像我写公众号文章一样,从刚开始粉丝定100,再到500,再到1000,每周坚持最少四天文章,每完成一个小目标,都会给我带来成就感和动力,激励我继续前行。
再者,我们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如果我们能够养成早起、锻炼、阅读、学习等好习惯,那么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而要养成好习惯,就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去践行,哪怕一开始会有些困难和不适应,但只要坚持下去,习惯就会逐渐形成,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真正的“自律”,并不像外人见到的那班痛苦,而是和日常吃饭、睡觉一样习以为常。
命运是公平的,越是通往成功的路越不好走,越是好走的路越通往平庸。
优秀的背后无它,唯自律而已。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别怕风雨兼程。多点自律,你就更接近你想成为的样子。
请告诉身边的孩子,真正能够登顶远眺的,永远是那些心无旁骛、坚持着往前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