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每门课的学习和考试,都没那么难。每门课都在普及常识,考察的内容,都是该学科的最大公约数。
每次考试,除了语文的作文需要“无中生有”来创作,其他的题目,已然有了“参考答案”,有了“经过正规训练就能触及的解法”——毕竟,就连高考也不会拿学术界的未解之谜来测试。
学生觉得难很正常。他们要学六门,精力有限,时间有限,做不到雨露匀沾。有些同学就非常擅长数学,有些同学博览文史,总会在一些科目非常突出。能做到门门精彩,可以说是态度端方、脑袋聪明、方法得当、能下工夫。
老师只是“术业有专攻”的那些人。一位站在金字塔尖的历史老师大谈语文,可能会有所疏漏;一位校园版的“门捷列夫”指点地理,可能也就触及皮毛。这些都是好的现象,说明老师们也顺应时代,做回“斜杠青年”。
一位老师,只有在自己的领域内深耕细作,有丰富的素材,并能取舍、比对、提炼、杂糅,吐故纳新,那么,才有可能驾轻就熟,把这门课讲得“准确”“平易”“清晰”。反之,就是自己都没有弄懂。(2023.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