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不是检验生物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试验田,而是......

教育   2024-12-10 19:59   江西  
情境不是检验生物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试验田,而是......
 、高考命题特点分析

1. 高考命题指导思想 

一核 为什么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

四层 考什么: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四翼 怎么考: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2. 高考能力金字塔

3.高考试题案例分析及备考建议

试卷的命制由“常规”向“新趋势”转化,即“新情境、新命题”:体现学科特点,着力学科素养测评,支撑未来专业发展,突出考查生物学科四大能力,即: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综合运用能力。高考试题要突出以下4个特点:

基础性,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综合性,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

应用性,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探究性和开放性,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各科的压轴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北大清华学生就从这些题中选拔!

例(2023年广东高考题T21)上世纪70-90年代珠海淇澳岛红树林植被退化,形成的裸滩被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占据,天然红树林秋茄(乔木)-老鼠簕(灌木)群落仅存32hm2。为保护和恢复红树林植被,科技人员在互花米草侵占的滩涂上成功种植红树植物无瓣海桑,现已营造以无瓣海桑为主的人工红树林600hm2,各林龄群落的相关特征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红树林植被恢复进程中,由裸滩经互花米草群落到无瓣海桑群落的过程称为____。恢复的红树林既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也是多种水鸟栖息和繁殖场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

(2)无瓣海桑能起到快速实现红树林恢复和控制互花米草的双重效果,其使互花米草消退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3)无瓣海桑是引种自南亚地区的大乔木,生长速度快,5年能大量开花结果,现已适应华南滨海湿地。有学者认为无瓣海桑有可能成为新的外来入侵植物。据表分析,提出你的观点和理由_____。

(4)淇澳岛红树林现为大面积人工种植的无瓣海桑纯林。为进一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根据生态工程自生原理并考虑不同植物的生态位差异,提出合理的无瓣海桑群落改造建议_____。

【参考答案】(1) 次生演替  间接

(2)无瓣海桑使树冠层郁闭度/覆盖度高,使互花米草缺少充足的光照

(3)答案一:观点:有可能。理由:①无瓣海桑的幼苗可以生长,②生长速度快/能适应滨海湿地环境

答案二:观点:不可能,

理由:①林下没有无瓣海桑幼苗更新,无瓣海桑很难在天然红树林中定居

(4)上层种植无瓣海桑(1分),中层种植秋茄(1分),下层种植老鼠簕(1分),形成多层群落结构

评析:此题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拿分。不同老师给出的答案不尽相同,因为该题对信息的准确阅读和表达要求极高,略不注意就可能出错。且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两种观点,观点和依据互相支撑即可得分。试题通过增强情境的探究性和设问的开放性,允许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对同一问题或现象得出不同的结论,使学生能够从标准答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发展个性,增强创新意识

(2)很多人根据自己已有知识能理解无瓣海桑比互花米草高,对互花米草有遮光作用,从而抑制互花米草的生长,但却忽略表格提供的重要信息“树冠层郁闭度”,而关于郁闭度,《选2》p14里的“思考.讨论”中有涉及,在设计的相关问题也是需要先找出郁闭度与光的关系。因此本题的答题要点也应该是根据信息给出的“树冠郁闭度”建立光照和植物生长的关系,可惜的是很多人只直接写出无瓣海桑对互花米草遮光,缺乏分析问题的证据意识

(3)“无瓣海桑是否有可能成为新的外来入侵植物”为开放性试题,更是要求答题者根据信息来分析问题,考察的是利用证据分析问题提出观点的能力那就同样要求仔细阅读题目给出的信息,找出支持自己结论的有效证据,而不是完全根据已有知识混乱推测。所以该题的作答要点是根据表格给出的无瓣海桑自身的特点,如“群落高度增长快”、“林下无瓣海桑更新幼苗密度”等方面作答,而无瓣海桑对其他植物的影响是其自身生长特点带来的结果,至于无瓣海桑是否缺少天敌和竞争者,是无法才从题目信息中得出的。另外可惜的是,本题会有一部分同学不注意表达的规范,只给理由不给出观点。

(4)对于该题的回答,很多同学容易直接写“种植生态位不同的植物”,但忽略题目已经给出的“淇澳岛红树林现为大面积人工种植的无瓣海桑纯林……根据生态工程自生原理并考虑不同植物的生态位差异”,如果只是答“种植生态位不同的植物”,那相当于把题目又抄写一遍,应该再回到题目看表格的信息,其一题干提到“天然红树林秋茄(乔木)-老鼠簕(灌木)群落仅存32hm2”,其二表格中随着时间推移,群落最后演替成秋茄(乔木)-老鼠簕(灌木)群落,因此可以推出天然红树林秋茄(乔木)-老鼠簕(灌木)群落是比较稳定的群落,但要达到快速抑制互花米草的生长的目的需种植无瓣海桑,最终确定答案为“种植无瓣海桑-秋茄-老鼠簕”。

根据本特点的备考建议是:在平时的教学中首先利用好课本给出的经典情境,设置合理问题,多问学生得到什么结论,以及得出该结论的原因/理由/证据;其次基于已有情境,鼓励学生多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课外兴趣学习,例如搜集论文,访谈,课外实验等;三在复习备考中提供多样化情境和问题,在学生回答后,多询问“为什么,你作出判断所依据的题目信息和理论知识是什么?”;四在复习备考中的做题和讲题中引导学生审题圈画关键信息,将自己答案与参考答案进行对比,去发现自身答题与答案的区别,并思考“造成这些区别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为何这样答?参考答案正确且全面了吗?”,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表达,并交叉采用教师点评,同学互评等方式提升准确表达能力;甚至还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出题的活动,学生在出题和设置答案以及相互讨论交流过程中会对题目信息的关键词有更深刻的体会,从而训练出题者思维。

👇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材回归》正文216页,答案72页,双色印刷。

单击图片,扫码
👇

生物铭师堂微店

二、三年备考思路

1. 高考备课系统工程

2.“三年备考”思路

从新授课开始,关注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高考题,关注和用心创设日常课堂和试题中的情境。一般情境来源有以下三个:

情境来源1:深挖高中生物学教材,拓展其中的命题情境素材

情境来源2:关注生物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情境来源3:关注大学生物学相关的教材中与高中生物知识点的联系点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杨向东指出“学习是个体与情境持续互动中不断解决问题和创生意义的过程。情境不是学了学科知识和技能之后,检验掌握程度的试验田,而是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逐渐形成,(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不断结构化的基础。”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所谓的“情境”即“问题情境”,指的是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情境活动”是指人们在情境中所进行的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活动。根据目前高考的考查方式,高考内容的问题情境是通过文字与符号描述的方式进行构建的,而情境活动也同样是通过文字与符号的形式进行的。

故在日常教学中的试题命制要注意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

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备考的第一手资料,也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在高考备考复习中,很多教师想要深度研究教材,深挖教材资源,并根据教材内容命制生物学原创试题,帮助学生深度回归教材,而不是被教辅资料牵着鼻子走。学生也应该重视教材中的边边角角,如下图素材:

但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没有重点的通读教材往往效果不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本好的工具书,可以帮助学生事半功倍。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材回归》(节选):

考点19 第2课时 孟德尔从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总结出自由组合定律

3.如何用模拟实验模拟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点评:该内容是对教材中《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深度理解和拓展,学生根据本书中创设的情境,在信息提取和填空中就做到了有的放矢的深度学习,对标高考的能力要求。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多次重复。

3.1模拟分离定律的是          同学。

(1)该模拟实验中,两个小桶分别代表         ,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       ,随机从每个小桶中抓取一个小球组成一组是模拟       

(2)抓完一次后,小球         (填“需要”或“不需要”)放回,原因是        

每次抓取前要摇晃小桶的目的是为了         

(3)Ⅰ、Ⅱ两个小桶的小球数量        (填“一定”或“不一定”)相同,因为         

(4)甲同学做的模拟实验结果DD:Dd:dd=14:17:16,与预期结果差距较大,原因可能是       。若要模拟一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可将Ⅱ桶中的小球改为        

3.2 乙同学模拟的是       定律。

(1)该模拟实验中,两个小桶分别代表          ,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       ,随机从每个小桶中抓取一个小球组成一组是模拟       

(2)抓完一次后,Ⅲ中小球         (填“需要”或“不需要”)放回,因为         

(3) Ⅲ、Ⅳ两个小桶的小球数量         (填“一定”或“不一定”)相同,因为           

(4)重复的次数越多,AB:Ab:aB:ab的比例越接近于          。甲、乙重复3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分别为:                    

考点19 第2课时 孟德尔从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总结出自由组合定律

2.2(3)水稻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黑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橙红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

(Ⅰ)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实验思路是:           

预期结果是:        

(Ⅱ)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实验思路是:        

预期结果是:        

点评:该内容是对教材中课后习题的“扩展应用”题目的深度理解和拓展,该内容虽然不是教材正文中的内容,但花粉染色法对配子直接进行观察,正是能体现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所在,故该内容的考察率较高。学生根据本书中创设的情境,在信息提取和填空中就做到了深度学习,对标高考的能力要求,深度理解了两大遗传规律的本质及提高了实验设计能力及规范化表达能力。

考点11 酶是细胞生化反应的催化剂

1.3(3)知识拓展:RNA既具有信息载体功能又具有酶的催化功能,一系列具有催化作用的RNA统称核酶。几乎所有细胞含有核酶。核糖体由   组成,其功能是     。有证据表明,催化形成肽键的肽酰转移酶中心仅由rRNA组成,且肽酰转移酶对RNA酶敏感,说明肽键形成的催化反应是由    执行。

考点12 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1.4 知识拓展:核苷三磷酸(NTP)包括ATP、GTP、UTP、CTP等,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d表示脱氧)包括dATP、dGTP、dTTP、dCTP。由此可推测,dNTP在DNA合成时所起的作用是     ATP可作为合成      (填“DNA”或“RNA”)的原料,这主要是由于它的         这一组成来决定的。

1.5 知识拓展:一些神经细胞不仅能释放典型神经递质,还能释放ATP,两者均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变化,该事实说明ATP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         分子。ATP注射液是一种用于心功能不全、脑出血后遗症等疾病的辅助治疗药物,是作为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而起作用,并不是为细胞            

点评:在本书中,这样的“知识拓展”有很多,该部分内容主要有3大块内容组成“大学生物学相关的教材中与高中生物知识点的联系点”、“关注生物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关注生物学知识和日常生产生活的联系点”。这3大块内容也是高考命题的主要情境来源,本书通过设置“知识拓展”这一板块,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的兴趣动机和情绪状态。

小结: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教材回归》全方位挖掘教材,引导学生由单一的读、背教材转变为读、思、析、辨教材,确保将回归教材落到实处,是一本优秀的情境式教材知识清单。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教材回归》为教师检查、监督、评价学生回归教材的有效性提供了参考和依据,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高一学生,可以用两年。两年时间里,进行阶段性的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对所学内容了然于胸,知已知,亦知不知处。

高二升高三学生,作为一轮复习成果检验的试金石。该资料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脚手架,学生通过阅读和回答相关问题,沉浸式的全面回归教材,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高三学生,用最短的时间为已逝的时间掰回一局。虽说“种一棵树的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和现在”,但在有限的时间一定要用在刀刃上。本书通过教材情境和相关问题链串联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科体系。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材回归》是一本师生都放心的资料,学生在沉浸式的练习中,完成了本手目标 —— 回归教材,掌握主干;在相关情境下,通过思维活动,完成解释现象、作出策略等任务,这样就达到了妙手乃至神之一手的境界 —— 提升能力和素养

生物铭师堂组织一线名师团队

历时2年开发的

高考生物备考的神之一手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材回归》

👇

« 左右滑动,预览样书 »
 

« 左右滑动,预览样书 »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材回归》正文216页,答案72页,双色印刷。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材回归》可作为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一轮配套资料。


各位师生请扫码进入“生物铭师堂微店”,下单。


单击图片,扫码
👇

生物铭师堂微店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联系曾老师。 

生物铭师堂
生物铭师堂专注于高中生物的教与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