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
索
古
琴
美
学
静心 | 传统 | 妙指|
注:本文为龚一先生7月九派琴会讲座实录的文字整理版,有删节。文 / 吴娜
欸乃 6分钟
1、斫假琴、攀改师承
某人带上所购之琴,琴中书“龚一斫”,写着“2014年”,远道去找龚老师求证。所书不用“丙申”、“甲子”,所用都是最现代的语言。这种冒名、假斫的现象明目张胆地违背了琴道。还有人请龚老师在他出版的音像制品上签了名,而后把这套音像制品的价格在网上挂卖,价格就从600元涨到了1000元。这种风气,让人无所适从。更有甚者,用“龚一”注册商标,如何证明此“龚一”乃彼“龚一”?此类现象防不胜防,令人费解。其他乐器,如二胡、琵琶、笛子为何不似这般?为什么类似问题总出在古琴圈?
还有攀师承者,龚老师就遇到过多次。某某挂着“师承龚一”,一经落实,记忆中却不存在,这已成了普遍现象。
还有人“攀高枝”。学琴时,后面的老师身份高一些、名气大一点,学琴的人就随意自定师承关系,甚至淡化或抹掉之前从学的老师,因此导致师生关系不睦,这也是修养不够而造成的一种遗憾。
2、“琴会”与“传承人”
有的地方举办古琴活动,为了抬高规格,请名家出席,而这样的邀请并非为了古琴本身的传播,仅仅把古琴名家当作一个符号去露个面,实在没有意义。若某地要成立“古琴研究会”,首先应问问,你们有进行古琴研究的人力资源吗?你有三五年之内的琴学研究的方向吗?如果只是成立个空壳,这样的活动实在无益。“中国古琴学会”的名号甚至都被山寨。须知,“国字号”是必经国家有关管理部门授权方可使用,是不可随意滥用的。
还有一种是传承人的乱象。现在各省都有古琴“传承人”的评定。曾经有一位省里负责“传承人”工作的领导询问,就省里某位“传承人”而言,如何知道他弹得好与不好?有的省里有数个“传承人”名额,但评定“传承人”的规则是什么?应该如何评定?倘若传承人的评定仅通过其发表的音响或给人的印象而定,就可能造成评选“传承人”中不公平、不透明、不实事求是的现象发生,这势必导致传承人之间的不团结,并可能引发矛盾。所以,无可奈何的局面出现。甚至有的省里的传承人因此表示要退出“传承人”称号。有的地方,不得已将“斫琴人”评成了古琴“传承人”。还有的地方,有些实在不够资格的人也“不得不”成为了传承人之一。这样不断盲目的扩大造成了乱象之甚。
近两年,三位代表性“传承人”——古琴家李禹贤、林友仁、成公亮的去世让人心痛!真令人心急如焚!希望有关“传承人”的管理机构加强对于“传承人”的传承功能的组织和引导,而不能任其自流。龚老师常呼吁:“我们不要等到人走了,再来遗憾、可惜给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3、“盘膝”与“坐弹”
“左琴右书”是大家习惯用的。还有一种现象。有的弹琴者,坐在草垫蒲团上,行于芳草流水边,着汉服长裙,傍杨柳依依,临水而“弹琴”。但是,这样的弹姿能够演奏好古琴吗?答案是否定的。这是为什么呢?诸位可尝试,若将琴置于腿上演奏时,人的腿部肌肉会随之抖动,琴体自然无法固定;同时,鉴于人自身的肌肉肌能的结构特点,盘腿姿势如何能适用于人体肢体舒张筋络的需要呢?尤其弹至七弦时实为不便,运指宽度更由不得手指的施展。若说膝上弹奏,仅限于类似四弦空弦音和六弦九徽对应的走音而已。若论《长门怨》、《潇湘水云》或《流水》,是着实无法于膝上弹奏的,更莫说如《广陵散》之兵刃杀伐,若将琴置于腿上,至多只能弹奏几个滑音。古装戏只是戏,我们不能违背客观事实。
在舞台上,也有人盘腿而坐弹琴,曲毕待起身站立时,不消说稍上年纪的人,甚至年青人都很困难,还有的女琴人,因衣裙过长而被桌凳绊住。这样种种不便,又何必模仿汉朝气派?汉朝是没有椅子的,实际起座的形式在汉代为盘坐。在座各位同学就座于此,都是坐的凳子、椅子。现在既然有了琴桌、琴凳,可以好好地弹琴,为什么不使用呢?
4、夸张态势
勿庸置疑,音乐需借助肢体语言,但有些手势是不必用的。例如,有极少数人弹琴时,手常常会在空中划个弧圈,这样的手势有些夸张,与音乐毫无关系;有人演奏《梅花三弄》泛音段时,手指触弦后即反弹若高,这或许是一种演奏习惯,但对音乐的整体性也会有影响。
龚老师说:“表演艺术本就是由音乐的本体与肢体语言的紧密配合而成为一体的。我既反对老气横秋的表情,也反对手舞足蹈的夸张。弹琴的人应当恰到好处地把肢体语言配合音乐构成完整一体。”
无论是舞者、歌手,还是乐器演奏者,这都是一条适应的规则。
5、认养古琴
关于认养古琴。有一部分在推广“认养”古琴的人,在琴友“认养”一段时间后要求退琴退款时,却拖延再三甚至不予办理。对此类几近沦为诈骗的行为,龚老师表示非常遗憾!网络上某些诈骗的手法也走到了口口声声讲文化和修为的古琴圈。当然,琴道受污。也不能说全都坏掉了。
6、琴越弹越好?
有人说,买某某人的琴,越弹越好!这样类似的话大家听得很多。有人问,怎样能把琴越弹越好?
事实上,并非越古旧的琴就能越弹越好。一张琴,如果水分和油脂经过两个月的时间除去了一些,声音可能会好一些。但是,如果琴的内腔结构不合理,其好转是有限的,又怎能越弹越好?龚老师说,他家有一张明朝古琴,到现在400年了,声音还没有怎么见好。如果一张刚拿到时只能得30分的琴,弹一段时间后声音可能有些好转,但并不是越弹越好,尤其是在弹到两个月后可进行判断,其音质音色有可能升到40分。但如果说要达到80分,90分,又怎么可能?还有一些琴,刚开始很好弹,但弹了两三年后,本来圆润、结实的音色,弹了一段时间后却不那么好听了。所以,好琴不仅需要时间的检验,合理的数据也尤为重要。
所发布内容来自网络,这些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立马删除
琴事雅韵
两耳是知音
七弦为益友
以传承古琴文化艺术 弘揚傳統文化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