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王光锁说道。
在医学的殿堂里,每一位医生都是生命的守护者。从医20余年,王光锁始终坚持“极致微创”、“精准诊断”的救治理念,带领团队治愈了1万余例早期肺癌患者,以极致创新的微创技术、极致精确的规范诊断,为无数患者点亮了生命的希望之光。
胸外科主任王光锁
近日,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省文明办、省中医药局、省疾控局联合开展第八届寻找“广东好医生、广东好护士”活动,经过严格规范的评议程序,评出第八届“广东好医生、广东好护士”获奖者20名。深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王光锁获评“广东好医生”,他也是深圳市唯一的获奖者。
“做手术时,外科医生要想着治愈患者,更要思考如何优化方案,实现患者的创伤最小化。”王光锁说道。
王光锁主任
传统的开胸手术不仅会造成患者术后疼痛严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明显降低,对患者的身心都会造成显著影响,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的风险更大。如何让肺癌患者最大限度减轻痛苦?如何让患者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拥有高质量的生活?这些问题,一直在王光锁的脑海中萦绕不散,成为了他想要逐一攻克的关卡。
为了破解这些难题,王光锁携手团队紧跟国际前沿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形成整体微创新模式,并将“极致微创”理念普遍应用于肺癌手术。
手术现场
2012年,他完成了早期肺癌领域的国际首例单孔全胸腔镜袖式肺段切除,为一位69岁的肺癌患者根治肺癌,并最大程度保留了他的肺功能。
此前,王光锁还和医院麻醉团队成功开展了国际上第三例报道的超选择肺叶封堵隔离通气同侧胸腔手术,并在国际上首先使用低位膈神经精准肌松技术,用于患者自主呼吸麻醉胸外科极致微创手术。
王光锁主任及手术团队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王光锁并未停止探索的步伐。他深知,为了给患者提供更精准、更安全的治疗方案,必须不断学习并掌握最新的医疗技术。因此,他将目光投向了手术机器人技术,这一领域在当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王光锁操作机器人
正是基于这种前瞻性的思考和对患者福祉的不懈追求,自2019年起,王光锁就率先开展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学习与实践,目前已完成800余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其中多是疑难手术。其中,两年前的一场手术,令王光锁的印象极为深刻。
那是一位66岁的高龄患者,在60年前曾做过动脉导管结扎术,留下了一条长40厘米的“老刀口”,形成了一片胸腔黏连的“封锁线”,极大地阻碍了前纵隔和肺部两处癌症的切除,本就艰巨的手术任务变得难上加难。
机器人手术
但这并未难倒王光锁,他仅用2个小时,就成功切除了两个部位的肿瘤,最后仅留下一个1厘米和三个8毫米的切口,采用的正是机器人辅助多微孔手术方案。
在他看来,机器人辅助手术具有精准性高、稳定性好、手术创口小、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短等优势,能够为癌症患者带来极致微创的治愈效果。
为了推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他牵头组建深圳市医师协会医学机器人外科应用专委会,并被委任为广东省人工智能辅助治疗基地主任,持续向更多医生推广机器人手术技术,并与高校、企业合作,研发具有自动导航功能的新一代单孔手术机器人系统,通过虚拟增强现实技术优化推广技术培训系统,培训更多机器人外科医生。
“相信新技术能将微创做得更极致,为更多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他说。
在同事和患者眼中,王光锁是“肺癌杀手”,多年来奋斗在救治肺癌患者的第一线,而王光锁心里清楚,手术不是唯一的“战场”,要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从早期肺癌的精准诊断开始,就得锤炼多年的功夫。
王光锁与患者们交流
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和诊断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肺结节患者走进了王光锁的诊室。肺结节是早期肺癌的表现之一,如果恶性结节没有及时发现,则会延误治疗,危及生命,相反,如果良性结节被“误认”,则会造成过度治疗。不少患者在体检中查出结节后寝食难安,其实,只有大约5-10%的结节为恶性,该如何精准辨认结节的“好坏”,十分考验医生的“眼力”。
查房中的王光锁
在王光锁看来,极致精准的诊断,关乎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牵涉到一个家庭的未来,容不得半点疏忽。不久前,他曾接诊了一位在多家医院被诊断为肺癌的患者。影像学报告显示,他的肺部有一个实性为主的毛玻璃结节,直径约2厘米,类似肺癌特征,不少医生建议手术切除。
但王光锁却发现了蹊跷之处。如果是肺癌,肺部小支气管会变形,但这名患者的小支气管无明显变化。此外,结节的实性成分过于密集,亮点较高,并非典型癌细胞,极有可能是分泌物等黏液,他建议患者先吃药治疗。果真,一个月后复查,结节消失了。
为了给患者提供极致精确的诊断,最大限度避免过度治疗,2014年8月,王光锁牵头成立了全国首个肺部小结节多学科协作组,率先实现肺部小结节的多学科、规范化诊疗,形成早期肺癌早诊早治的规范化、一体化、精准化诊疗平台。基于丰富的实战经验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王光锁团队将肺结节术前影像诊断和术后病理恶性诊断符合率提高到92%以上。
致力于健康科普的王光锁
不仅如此,他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大学合作研究基于血液甲基化位点的早期肺癌筛查和良恶性肺结节鉴别诊断方案,目前已成功转化并开发诊断试剂盒,通过影像学与血液学辅助诊断,进一步助力肺结节精准诊断的发展。
“精准诊断是连接医学科学与患者福祉的桥梁,身为医者,面对每一位患者都应当全力以赴,力求做出最准确的判断。”他说。
扫描下方二维码
即可获得深医更多资讯
-END-
来源 | 深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运营服务 | 晶报社
本微信号致力于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
若有文字、图片、视频涉及侵权或违规,请及时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