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林小英:人这一生不能只是谋生!很多你以为“无用”的事,其实藏着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文摘   2024-11-08 20:26   云南  



‍                                  
      罗一的第
262

篇原创文

字数:

1685


Hi,我是罗一。

昨天,看了一段北大教授林小英和许知远的对谈,林小英说了这样一段话:

现在的高三学生很懂得交易,就是,我跟你聊天有好处吗?


我觉得一个人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有一种做交易的意识,其实挺可怕的,他就会止步于很多可能眼前看起来没什么好处的事情。


你说唱歌有好处吗?听音乐有好处吗?但是无用之大用,无用之用才是大用。


这些东西,他们在那时候就已经斩断了那种可能可能性了。



换句话说,当我们带着交易的目的,做任何事之前都先衡量一下是否有用时,我们可能因此错失了很多可能性。

在苹果公司创立初期,乔布斯执着于对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资源去打磨那些看似“无用”的细节,比如产品的外观设计、操作的便捷性等。
从纯粹的商业交易角度看,这些投入在短期内可能无法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
然而,正是乔布斯这种对“无用之用”的坚持,让苹果公司的产品拥有了独特的魅力和极高的用户忠诚度,不仅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公司之一,还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对电子产品的认知。
如果乔布斯当初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只做那些能够快速带来收益的事情,那么苹果可能就只是众多普通电子公司中的一员,无法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生活中,我们在做很多事时,总是带着急切的目的:
读小说、看闲书,能让自己考个好成绩吗?下班后运动,能让自己身材变好吗?听音乐、写毛笔记,能让自己变现吗?……
带着这样的目的,要么让自己考虑太多而无法开始,要么让自己淹没在所谓“有用”的事情中,成为平凡普通的人,丢掉了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刚开始跑步的时候,我会跟着手机上的视频,进行跑前热身,跑完再来个几分钟的跑后拉伸。
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之后,某一天,我突然觉得,跑前热身和跑后拉伸,加起来要花20分钟左右,很占用我下班后本来就很有限的时间。
于是,我果断舍掉了这些“无用”的步骤,直接开始跑。
跑了一周,我发现,全身酸痛、疲惫等感觉接踵而来。仔细分析才发现,正是因为少了跑前的热身和跑后的拉伸,才让肌肉过于紧绷,进而酸痛、疲惫。
明白过来的我,时间再紧张,都要保证热身和拉伸,也因为这样,我才渐渐实现了无痛跑步。
你看,这些看似无用的小事,其实有大用。省略了这些小事,跑步变成一件痛苦的事情时,放弃就成了必然结局。
同样的道理:
读小说、看闲书不能让你的成绩立马提高,却可以保证你的大脑偶尔从繁重的学业中抽离出来,劳逸结合更能提高学习效率;

下班后的锻炼,未必能让你身材变好,却毫无疑问会让你从上班的疲惫中走出来,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家庭、育儿中;

听音乐、写毛笔记不能让你直接变现,却能陶冶情操,改善心境,让你以更强大的心态面对生活的风雨……


道理我们听了无数遍,可为什么总是少数人能做到呢?
一是因为
社会评价体系
的影响:社会往往更倾向于用物质财富、地位等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在这种评价体系下,人们容易被引导去追求那些能获得他人认可的功利性目标,而忽略“无用之用”的价值。
二是因为
个人认知
的局限:很多人难以看到事物潜在的长远价值,只能看到当下实实在在的好处。此外,探索“无用之用”的事物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看到成效,这与人类基因中“求快”的本性相背,导致最终只有少数人能做到。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保持好奇心,主动接触新事物,即便一无所获,你至少多了一段经历,知道这条路走不通,这比那些停在原地的人强多了;
2.调整心态,以放松的心态看待当下所做的事,画一幅画,写一篇字不能让你一下子拿到显著的成果,但沉浸于其中的过程,收获的是内心的平静;
3.创造环境,在家里或工作场所设置一个专门的小角落,用于自己喜欢的“无用之事”。我就在家里的阳台一角,打造了一个适合周末追剧的角落,只要坐到这里,整个人就很放松。

很喜欢林小英教授说的这句话:
人一生不能只是谋生,不然就是苦役。

放下身上的压力,在谋生之外,偶尔做些“无用”之事,生命才能更灿烂、精彩!





这是小尾巴:
罗一早起的第504
罗一日更挑战的第29/100
最近都在用米卡写作法整理笔记,写公众号文章,如果你有以下困惑,可以去围观小米的小报童,10元买断,不定期更新。





—END—



罗一小记
我是罗一,自律、乐观、追求个人成长的在职妈妈。“用文字记录生活,承载思考;用思考安放情绪,对抗琐碎”是我写公众号的初心。欢迎订阅,我们一起探索,共同进步,向上生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