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学习的本质,都是千百次的简单重复!

文摘   2024-11-07 18:36   云南  



罗一的第
261

篇原创文

字数:

1414




Hi,我是罗一。

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

知道一个知识,就觉得学会了一个知识,但真正要用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早已忘记了那个知识是什么。


我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在阅读、追剧或是每天的经历中,遇到触动自己的知识,或觉得有用的知识,会写下来或放到自己的笔记文档中,觉得未来写相关主题的文章时,肯定能用上这个知识。


可每次需要提取的时候,只有个模糊的记忆,根本想不起来那个知识到底是什么。


乃至于每次写文章,都要重新去学习、检索,费时又耗力。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1872年提出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和遗忘曲线,人脑遗忘有八个关键时间:5分钟、30分钟、12小时、1天、2天、4天、7天、15天。


如果没有在这八个关键时间进行重复,人脑就会遗忘。反之,只有按照这八大关键时间进行科学重复,才能确保牢记不忘。


换句话说,定期重复已经学到的知识,才能牢牢记住这个知识,记住了这个知识,才有使用这个知识的可能。


当然,这里的重复,并不是指一天重复很多遍,而是在一个时间周期内,定期去重复。一天重复10遍,肯定不如把这位10遍分别放在几周内完成好。

还记得大学参加司法考试时,我采取的策略是:白天听课,先跟上老师的节奏。


晚上回到宿舍,大量刷题。


吃饭、走路、睡觉前,或是任何觉得自己学累了的时候,插上耳机,反复听老师上课时的录音,且听的录音,除了当天讲的内容,还时刻回听老师前几天讲的内容。


正是这样的方式,让我这个零基础的小白,一年时间就拿到了法考A证。


当时觉得自己用的是最原始的笨办法,现在想来,我竟然无意间采用了一个可以对抗遗忘的学习方式。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重复,重复,再重复,极致重复,才是学习的本质”。



李笑来也说,
重复就是内化的过程。



一个知识,只有通过不断重复,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之后,才能真正帮到自己。


说到这里,我们都或多或少对那些一年读上百本书的人有过发自内心的羡慕,也会质疑这样读书的功效。


从重复的角度看,他们似乎一直在追求新知,没时间去重复旧知识。


但最近看了《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后,我明白了,真正厉害的人,在追求阅读速度的同时,早已通过知识连接的方式,对原有知识进行了一次次重复。


但作为刚开始阅读的人来说,在还不具备知识连接、提取能力的时候,放慢阅读速度,不断重复、实践旧知识,更有利于个人成长。


周岭老师也曾表示,想要提高学习的效率,就得把知识当做技能去练习,去深度练习,深度练习的核心,就是有一是一,绝不贪多求巧。


这种方法的本质依然是重复。


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重复,更热衷于追求新知呢?


因为重复与人类“贪多求快”的本能相悖。


不断去学新知,会造成一种“很勤奋”的假象,让人乐此不疲。


就像那两个挖井寻宝的人,一个人往下挖了一点,见不到宝石,就赶紧换个地方。

另一个人盯着一个地方持续往下挖,最终挖到了宝石。



学习也一样,浅尝辄止的学习只能浮在表面,学多少都无法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大量的重复、实践,才能达到精通的地步。


最终,拿到结果的人,只能是那些在一个地方持续努力的人。


那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做些什么呢?


1.改变“贪多求快”的心态,选定一件事,持续做下去,不看做了多少,看自己进步了多少;


2.对自己写下来的知识,重复去看,去实践,让它们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这是小尾巴:
罗一早起的第503
罗一日更挑战的第28/100
最近都在用米卡写作法整理笔记,写公众号文章,如果你有以下困惑,可以去围观小米的小报童,10元买断,不定期更新。





—END—



罗一小记
我是罗一,自律、乐观、追求个人成长的在职妈妈。“用文字记录生活,承载思考;用思考安放情绪,对抗琐碎”是我写公众号的初心。欢迎订阅,我们一起探索,共同进步,向上生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