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明明很努力养育孩子,能给的都给了,但孩子还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容易哭闹打架,适应不了学校生活,厌学、讨厌去学校,和自己说不了几句话就吵架等等。别着急,当你学会正念养育,就能改善孩子的以上问题。
研究表明,父母的正念养育水平越高,孩子的发展越好,正念养育适用于各个年龄段孩子的父母。如3-6岁幼儿的父母正念养育水平越高,孩子的焦虑情绪越少,问题行为越少(哭闹、攻击行为等),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更强(更开朗,乐于去学校,乐于交朋友等),亲子关系更好。青少年的父母采用正念养育,这些青少年的心理水平也更健康。
那么 ,什么是正念养育呢?
正念(mindfulness)源自佛教禅修,是指这样一种状态:个体对当下的感受和行为进行觉察,并且对觉察到的内容不做批判和反应,接纳它们的存在。Kabat-Zinn将正念概念引入亲子抚育中,提出了正念养育(mindful parenting)。
它是指父母在育儿过程中专注于孩子和家庭,且这个过程不带有批判。Coatsworth认为这种专注有两个方面,父母一方面对自己内在状态(情绪、感受)进行觉察,另一方面对亲子关系进行觉察(接纳、关爱、同理心)。
心理学者Duncan提出正念养育包含5个方面,分别是:
01
全神贯注的倾听
在和孩子的互动过程中,专注地倾听孩子。如孩子和你说“爸爸/妈妈,我今天和小明一起玩儿很开心,他抢我玩具很生气”。
当你认真听孩子说话并予以回应,你会发现他和你关系更好了,更愿意和你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生活日常。
02
不带批判的接纳自己和孩子
父母觉察自己对孩子的期待,不评判孩子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承认养育孩子是具有挑战性的这一事实。如,在和其它家长/老师交流时,自己夸赞孩子时意识到自己希望孩子是聪明的,但不批判自己。
接纳孩子内向,或者接纳孩子调皮、爱搞破坏等个性特征,任何个性都有可取之处,不要对孩子说“你这个性格不好,得改”,根据孩子不同个性引导他们个性化发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天赋优点。
03
对自己和孩子情绪的觉察
父母运用正念觉察,能意识到当下采取的破坏性认知和自动化反应。如,自己本来工作就不太顺利,回家后孩子还不好好吃饭火一下上来了,觉得孩子不懂事,一点都不省心,于是斥责了孩子一顿。觉得“孩子在故意找事、不让人省心”,这就是破坏性认知。
如果孩子是婴幼儿,它可能还不饿,或者把食物当成了玩具,这是孩子缺乏有效的自主进食的引导,不是故意和家长作对。
斥责孩子是自动化反应,是人在情绪状态不好时下意识的攻击行为。如果能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是来自于工作上的阻挠,就可以专门找时间清理这部分情绪,把老板和同事当成沙袋打一顿,或者求助他人处理工作上的难题。
如果孩子是小学以上可以理解情绪的年龄,可以和孩子说“爸爸/妈妈今天心情不好,不是因为你,但是你也理解一下我好吗?改天我再陪你玩”。尽量减少这部分情绪带入到亲子互动中。
04
亲子关系中的自我调节
在亲子关系紧张时,运用正念回到当下,避免自动化反应对关系造成进一步破坏,提升父母的自控力,重新考虑要使用的养育行为。
如,孩子写作业一直很慢,经常出错,每次辅导作业都会气到自己,孩子也很抵触做作业。这时候亲子关系陷入紧张,家长可以深呼吸,尽量不将以往辅导作业的负面情绪带入当下,告诉自己“这是我亲生的,他比以前进步许多了,他也在努力,可能我对孩子期望太高了,我要对他有信心。”
当家长的情绪平和下来,控制住想发脾气的自动化反应,孩子也会破除“学习”与“爸爸/妈妈会发脾气”这一联结,而是将“学习”和“爸爸妈妈鼓励我”联结在一块儿,从而减轻对学习的抵触。
05
对自己和孩子的自我同情
对自己的同情是指,在养育受挫或陷入自我怀疑时,安慰自己“养娃就是很难,我也是个凡人,难免会不顺利,但这不影响我是个好妈妈/爸爸”。这也可以帮助家长们面对他人“你连孩子都带不好”等质疑时,有更好的耐受力,不会因此而否定自己。
对孩子的自我同情是指,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告诉他别人也会遇到这样的挫折,不是你很差劲。给予ta关怀抚慰,不要嘲笑孩子“这都做不好”。
来源|东北师范大学
附注|本文属于政务公益宣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