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而豆腐作为一种传统美食,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就已开启了豆腐的制作之旅。相传,淮南王刘安为了让因病无法食用整粒黄豆的母亲能摄取黄豆的营养,将黄豆磨粉,加水熬制成豆乳,又加入盐卤促使其凝固成块状,由此,最早的豆腐诞生了。历经岁月的沉淀与发展,到了宋代,豆腐已在人们的饮食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当时餐桌上的关键角色。直至 19 世纪初,这一美食才逐渐传入欧洲与非洲,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它的独特魅力。
豆腐价格亲民,却蕴含着高钙高蛋白的营养宝藏。其口感软糯,对于牙口不好的人群而言是绝佳的选择,而且极易消化,这使得它成为众多中老年人每周饮食中的常客。然而,在购买豆腐时,我们需格外谨慎,因为豆腐的品质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豆腐五不吃,吃了人难安”,这背后可是大有学问。首先,闻之有酸味的豆腐不可取。豆腐若散发酸味,往往是制作完成后长时间受热的结果。在选购时,一定要凑近闻一闻,若有明显酸气,务必果断放弃。即便买回家煮熟后才察觉有酸味,也不应食用,因为这表明豆腐已变质,食用后极易引发腹泻。优质的豆腐应散发着浓郁的豆香。其次,色泽过白的豆腐暗藏玄机。如今不少人在购物时过于注重外观,选购豆腐时,一些年轻人容易被颜色特别白的豆腐吸引。实则,纯正的豆浆呈偏黄色,压制而成的豆腐也会略带黄色调。若见到的豆腐异常洁白,极有可能添加了漂白剂等化学物质。这类豆腐虽外表美观,但食用后会加重肝肾负担,长期食用甚至可能诱发癌症。所以,购买豆腐时切不可一味追求色泽,选择略带黄色的豆腐才是明智之举。再者,触摸时黏手的豆腐也存在问题。有些豆腐手感黏糊糊,十分黏手,这意味着它放置时间过长,大量病菌已在其中滋生繁殖,致使豆腐产生黏液。这种黏手的豆腐不仅口感怪异,几乎毫无香味可言,煮熟后气味更是令人作呕。倘若不慎买到此类豆腐,应立即找卖家退换,一般都能成功。还有,缺乏弹性的豆腐不宜购买。无论是嫩豆腐还是老豆腐,都应具备一定的弹性,老豆腐更是弹性满满。若在选购时发现豆腐一按一个坑,或者一按就碎,说明其含水量严重减少,已开始变质。当然,也有可能是制作过程出现偏差导致豆腐异常,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不应将其纳入购物篮。最后,隔夜的豆腐切勿食用。部分老人秉持节俭的生活习惯,常常将吃不完的食物留到第二天。但已煮熟的豆腐属于高蛋白食物,隔夜后会有大量病菌在其中繁殖,不仅会使豆腐发酸,还会产生大量硝酸盐。因此,若有剩余豆腐,建议直接丢弃,莫要因小失大。此外,当我们购买豆腐时,难免会有买多的情况。若缺乏妥善的保存方法,豆腐也容易变质。在此,为大家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保存豆腐的妙招。先将豆腐冲洗干净,准备一盆冷水,加入一勺食盐与花椒,随后把豆腐放入盆中,最后用保鲜膜将盆密封好,放入冰箱冷藏。食盐与花椒均具有杀菌防腐的功效,如此一来,豆腐便能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新鲜,至少 5 天内不会发酸变质。总之,牢记 “豆腐五不吃,吃了人难安” 这句俗语,在购买豆腐时避开闻着有酸味、颜色发白、摸着黏手、没有弹性以及隔夜的豆腐,就能确保我们在享受豆腐美味的同时,守护好自身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