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医院如此重视三甲评审?是害怕丢掉评级还是根本无法达到标准?

文摘   2024-12-29 20:19   山东  
四年一度的三甲评审又开始了,《应知应会》全院下发,全员背诵,比高考还严肃的噩梦般的“大考”又来了。
临床一线的医护们就像惊弓之鸟一般,追溯病例、整理数据、6S7S8S各种S内外“兼修”,誓要将三甲这块“牌匾”保住。
除了医院内部下发的文件,很少有人真的研究过三甲评审的要求具体有哪些,又有什么是和自己的工作息息相关。
大多数人只知道迎检的那几天病区是安静的,门诊是很少收病人的,仿佛这只是由于对可能出现的错误的恐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浅浅的看看这些“高大上”的、带数据的评审要求:
什么是GDP?
GDP反映的是国家经济的健康程度,它的三种表现形式分别通过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来核算,三种方法分别从生产、分配、使用三个方面反映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而截至2023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1.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5.4%,表明中国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深度老龄化阶段,参与社会物资生产与活动的20%的份额将接近于停滞状态,增幅有但一定不会很高,
相对比的老龄化社会人口对医疗的需求却是显著增加的,简单来理解也就是生产增值为0,而使用为1,但三甲的要求则是0+1<1。
在实现以上要求的同时还要满足DRG/DIP 的医保计费要求,这或许也是三甲复审如临大敌的深层原因之一。
以上可以看出,床护比是三甲评审的核心,床护比达到标准给满分,那么它到底应该是多少呢?
卫生部发布的护士岗位指导意见指出每位护士负责的患者不超过8个,多吗?不多。
那我们再来算一下床护比能不能得满分?
三甲住院部科室的床位配置基本都是60张左右,按照八小时工作制,每一班的护士人数都应该大于等于七人才符合要求,但实际情况是一个班次能有两名护士一起值班已经是“顶配”了。
有很多老牌医院一个科室的护士算上护士长也仅有十名左右,夜班全靠年轻护士熬,单说这一条,应该超过百分之八十的三甲医院都达不到及格线水平。
说完床护比,再来看三级查房。
三级查房就是指三个级别的医师包括但不限于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以及住院医师共同查房,便于病例讨论以及治疗方案的确定。
要求是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2次,听起来好像很容易,但是医师的人数和床护比一样都是达不到要求的,尤其是晋升制度一次次更新难度的情况下,主治医师甚至都变得很困难。
更何况住院医以上的医师是有门诊出诊需求的,门诊的病人从来都是络绎不绝甚至一号难求的,又要兼顾病房又要完成门诊量,只有会分身术的医师才能做到。
而外科又有术前和术后24小时内查房的要求,很合理不无理但依旧是难以实现的,为什么?
外科一天手术几台到十余台不等,手术时间一小时到十小时不等,早八上台,有时晚八还没下台,接台的空隙如果回来查房,拉长了时间线那可能到第二天都别想下班。
和急诊沾边的事都不是小事,但最神奇的就是急会诊大多发生在夜间,然而,供职于医院的医生人数往往难以满足多人值班的要求,尤其是在门诊繁忙、医师压力巨大的现状下。
一位医生值班管一整个病区的病人,常规治疗加特殊情况处理再加上急诊手术,一夜相安无事的情况是很多,但难免会有忙不过来的时候,
“赶得早不如赶得巧”,十分钟自然是到不了。
看完医护,我们再来看看三甲最终受益者,对于病人来说,什么样的环境才是最舒适的?
晨护要求越来越严格,并设有详尽的标准,但这样的标准是否真的符合患者的期望呢?
病区的白净、规范在提升整体环境的同时,是否也剥夺了患者应有的人性化关怀?在这种严苛的要求下,患者与医院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而微妙。
在患者看来没有一项是真的站在他们的角度而做出的要求,甚至有患者会认为这只是医院为了整洁而整洁,虚实不明。
当看到这条的时候,我不禁冷笑出了声。
如果真的能实现同岗同酬、多劳多得,社会上又怎么会涌现出一大批派遣制公司呢?
规培护士和派遣制医务人员的出现,是否意味着现有体制与标准尚未真正反映出医院发展的要求?
四年一次的三甲评审并非仅仅是医院的一场形式,而是整个医疗体系、患者权益与医务人员工作的深层次反映。
这不应仅仅是医疗系统推进医院医疗质量、规范化管理的一种手段,更应该从整体关注医护人员的工作条件、重视患者的就医体验而实现的一种良性循环。
如果医疗只追求一串满意的数字,繁荣发展下必定是怨声载道。
今天就到这吧,散会。

渣护比肝
90后护士,跨越两城三甲,买过房改过行,临床经验一般,辞职经验丰富,定期分享转行+赚外快干货,全网同名感谢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