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的噩梦:英文查房变成了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

文摘   2024-12-31 20:14   山东  

Good morning, everyone, June 10, 2024 pass over report. Let us begin!

"The total number of the patients in our ward is 56."

"Three patients were discharged yesterday, and no patient was shifted out.

"Two new patients were admitted, and 1 patient was shifted in.

纯汉语教学成长起来的我读完上面这段总结了某一天患者总数、出入院人数、转科情况的交班概括性内容用了大概一分钟,但是用汉语只需要15秒。

英文查房在汉语使用基数如此庞大的国家是不是真的有必要?

尤其是非沿海非一线城市、专注于大众医疗的公立医院来说,英文查房不仅是对医疗时间的浪费,更是让患者“丈二摸不到头脑”的无聊举措。

首先,我们要明白,病房并不是英语角。

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必须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一位患者最希望的,往往是医生能用其母语对病情、诊断和治疗方案进行详细而清晰的解释。

尤其是在面临疾病困扰和不确定性的时刻,患者更需要的是能够缓解其焦虑的沟通。

英文查房对普通病人而言,常常像是一场听不懂的演讲。

虽然英语是全球通用语言,但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他们的情感和健康状况更需要一种能够直接打动心灵的沟通形式。

换句话说,患者渴望的是医生的关怀,而不是一连串的英语术语。

医护人员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强行推广英语交接班不仅增加了他们的工作负担,还可能导致沟通失误。

在紧急医疗环境中,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任何因语言障碍导致的误解都有可能影响到患者的救治。

交接工作本质上是为了确保医疗护理活动的准确、及时进行。

医疗工作中传递信息的简洁性和准确性比形式更为重要。

过于复杂的交接方式不仅费时,还可能适得其反,影响工作效率。

对于一些需要对外交流的医院、科室来说英文交流确实是有必要的,

比如北上广深的某些大型三甲以及私立医院,多国学术交流背景下平时多练习英语是有必要的,结果的最终导向对患者来说也是有好处的。

但细想一下,普通基层人员日常参加的学术会议几乎没有全程使用英文来讲解的,首先是水平达不到专业且流畅,其次是台下的人也听不懂。

讲座的目的是学术交流学术传播,与日常查房的原理如出一辙。

更有甚者要求下夜班医护人员全部背诵交接内容,不得查看交班本。

这实际上是在进行一种记忆力的考验,而非真正的医疗交接。

交接的目标应当是如何确保病人的安全与健康,而不是追求一种华丽的成绩。

形式上的繁琐和花哨,实际上是在消耗宝贵的医疗资源。

这种流于形式的做法,不仅在沟通信息上可能导致误解,更在潜移默化中增加了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感。

多一些关怀,少一些形式主义,才能真正提升入院患者的就医体验及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这不仅是对患者的负责,更是对医疗工作的尊重。

今天就到这吧,散会。


渣护比肝
90后护士,跨越两城三甲,买过房改过行,临床经验一般,辞职经验丰富,定期分享转行+赚外快干货,全网同名感谢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