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空是佛陀对宇宙本体的体会,超越世间的认知和理解,故此我们的语言文字不足以完全表达出来。佛陀所说的空,不是什么也没有的空无,然而亦无法确定是什么。
《心经》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意思是“空”是一元, 没有二元对立的。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难免产生人我之分,有时大家互相对立起来。
我们出生时一无所有,可说是最贴近空的状态,但随着成长,便会进入各式各样的比较和竞争。在幼儿期开始,大家已比较婴儿的体重、身高、反应,甚至可爱程度。到入学年龄,就正式投入竞争的环境,就如入学面试争取学位, 比拼才艺、学识、礼仪等。成功入学后,又要比较成绩和各项表现。毕业后,在职场上的竞争更加激烈, 争取金钱名利,追求美满家庭。到自己的孩子出生后, 又开始另一轮的比拼!
因此,在成长阶段人已经培养分别心,对任何事物均产生相对的两边看法:好坏、长短、美丑等。人是活在充满分别比较的二元对立世界,烦恼亦由此而生。佛教修行就是要减少比较,减除分别心,让二元对立回归一元的空性,从而摆脱烦恼的根源。
佛教说“空”是指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 没有一成不变的本质。“空”,像数目零(0)一样, 表面看似什么也没有,其实却可以令其他事物(数字) 产生很多不同的变化。例如:
(一)0可以扩大数值,就如在100后面加上一个0位,数值马上增大变成1000。
(二)0可以吞噬一个数目,使它消失,只要把任何一个数目乘上0,便只余下0的答案。
(三)0可以无限扩大一个数目,任何一个非零数除以0,结果就变成无穷大。
(四)0可以不干预其他数目,保持中立;任何数目加上或减去0也不会改变其本身的数值。
“空”,就像零一样富于包容性,亦可以产生很多可能性。以“空”来比喻人的一生旅程,由零开展至无限的比较和竞赛;就好像由零变成一、二、三... 以至于无限。当我们快走到人生尽头时,又设法减去人生许多的不必要:在工作上,我们退出重要岗位;在家庭中,我们不再是经济支柱;在社会上,退出所有功名利禄的追逐;在物欲上,更该是无欲无求了。 我们的一生就像不断跟数字作游战,从零开始,慢慢拥有很多很多,然后逐渐减少,最后归零。人生最终追求的,都只是恬静和谐的生活。
我近年经常告诉亲戚朋友,别再送我名贵礼物或纪念品,因为我深深觉得物质的占有没多大意义,反而能送出拥有的给有需要的有缘人更可贵。俗语说“舍得”,就是要“舍”去物欲的拥有,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六波罗蜜亦是从布施开始。
“空”就如人生的一个缩影,我们以为拥有一切, 其实只是表面的膨胀,最终也是一切归零。
【未完待续】 下节《第三章,生命教育篇:小结》感恩潘教授授权宣发。
【前言】 |
第一章:佛教概述 |
1、幸福人生的三个层次 |
2、追求圆满人生 |
第二章:佛教入门 |
1、释迦牟尼佛 |
2、佛陀的弘法时序 |
3、初转法轮 |
4、因缘所生法 |
5、三法印 |
6、我 |
7、四圣谛 |
8、十二因缘 |
9、轮回 |
10、空 |
11.小结 |
本公众号文案、图片、动图、视频等,来源或转载公共网络,【西湖晚烟】综合汇编。
【原创】仅为文字整理原创,相关素材经过人工收集汇编整理、剪辑、或软件降噪、清晰度处理等,仅做公益分享,严禁商用!
部分转载推送的文章、视频、音频、图片等可能未能事先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不便等,请后台留言联系我们,核实后,我们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感恩原作者、相关编辑、整理人辛苦付出,祈愿一切功德回向给原作者!同时回向赞助,转发、流通,见闻,随喜者及普皆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
原内容谨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由于学识,能力有限,如有不足,错误和不妥之处,还望广大善友多多指教和指正,同时也希望更多志同道合的善友共同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如有广告请忽略:文中广告为腾讯广告智能推荐,非本公众号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西湖晚烟】公众号、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