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IVD行业稀碎,中小企业还是得创新求活!

创业   2025-02-03 12:08   安徽  

来源:IVD工具人 作者:上海滩老纪

在过去的一年里,IVD领域发生了很多重大事件,这既是行业现状,也揭示了行业未来的趋势。

对国内IVD企业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集采。

根据官方报告,2022 年江西牵头的 23 省肝功生化试剂联盟集采平均降幅 68%,预计节约资金 20 亿元;2023 年 24 省肾功和心肌酶类生化试剂联盟集采平均降幅约 77%,年节约采购资金近 40 亿元;从28省集采化学发光肿标甲状腺项目来看,平均降幅达到 50%,预计每年节省采购资金 100 亿元。

集采,的的确确是降低了医保的费用,但也使得体外诊断企业和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但是集采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常态,今后的集团化采购,阳光采购,会开展到国家的每一个角落,企业需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优化成本结构,适应这一政策环境,否则只有被淘汰一途。


医保局通过大数据筛查发现地区间价格差异大,于是出手统一全国检测收费,进一步规范了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医保不仅从采购端控制价格,还直接参与终端检测收费定价,划定了价格上限,这对企业的定价策略和市场竞争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战略调整成为关键。

美康将“三零政策”升级为 2.0 版本的“三林政策”,承诺投入 10 亿现金,目标实现市场10000 台装机,这一标志性事件显示了其在 IVD 流水线领域的竞争决心。得流水线者得天下,反之亦然,失流水线者必将没落。

但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若时不我待,及时抽身,也不失为明智之举。如科曼,因市场变化和集采压力,选择裁撤化学发光研发团队,聚焦核心市场。深圳易瑞生物注销 IVD 注册证,收缩团队,重新聚焦食品安全和宠物诊断,成功实现扭亏为盈,说明在下行市场中,专注核心业务,才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行业要整合的趋势,也愈发明显。

中国生物制药收购浩欧博,新华医疗收购中帜生物,伯杰收购深圳雷诺华,圣湘医疗全资收购中山未名海济生物医药,行业内部,或者跨行业的并购事件频发。表明 IVD 行业已从野蛮生长进入整合阶段,跨行业资本的进入将为行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助力,精准诊断和诊疗一体化也将更具实操性。这种整合也一定会继续,直到2000家企业在投资兼并和破产后,缩减到四五百家,甚至更少。

技术方面,POCT重新成为热点。

梅里埃投资并最终收购 Spin Chip,罗氏收购 LumiraDx 的案例,说明了微流控免疫POCT的市场前景。

分子POCT领域则呈现出复杂的发展态势。一方面,美国和国内的知名分子 POCT 企业有不少破产的,即使是像 Cephid 这样的全球标杆企业也关闭了苏州工厂;另一方面,中国本土的分子 POCT 企业如优思达、卡尤迪等不断取得进展,但市场竞争激烈,不仅要面对同类型产品的竞争,还要应对传统 PCR 和分子一体机的市场挤压。不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分子 POCT,特别是在呼吸道病原体检测领域,还是有不少机会。

从诊断试剂开发方向上讲,大概还有几个。

1,呼吸道多联检,未来呼吸感染依旧高发,不过目测很快也会被卷成红海,今年光分子的呼吸道多联检,就下了十几个证。

2,脓毒症,这个市场有多大不太好说,总体上海外的公司更热衷于脓毒症相关检测试剂的开发。通过免疫指标多联检,或者是分子指标多联检,通过机器学习建立算法,判断出需要急症护理的分级。但是这个问题在中国好像不是问题,中国应对脓毒症的医疗资源并不缺乏,只是说需要用什么手段处理,这个也还是有临床意义的。

3,阿尔兹海默症,这也是贯穿龙年的热点,从国际巨头,如罗氏,到上市企业,如诺唯赞,还有不知名的小公司,纷纷涉足,相关注册证数量在全球遥遥领先!说明国内的一众IVD企业,都把阿尔兹海默症看成了救命稻草,实在不好说,一个还没开始的市场,已经隐隐有红海的雏形了。

综合来看,以下几点趋势还是很明确的

1,政策影响:集采和医保控费政策将继续深化,企业需要积极调整战略,以适应政策变化带来的市场格局重塑。同时,企业还需加强与医保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争取在政策框架内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2,技术创新:免疫微流控POCT、分子微流控POCT,经过多年的投入和发展,已经有企业已经掌握生产技术和成本控制能力。未来更短的TAT需求,精准诊断的需求,个性化检测的需求,都能在POCT平台获得解决。有不少企业破产,也有不少企业获得成功。也将是未来大企业持续关注的领域。

3,行业整合:跨行业资本的进入和企业间的并购整合将更加频繁。大型企业通过收购中小型企业,实现产业链延伸和市场份额扩大;中小企业则可以通过被收购,获得资金、技术和市场资源支持,实现快速发展。未来,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IVD企业集团。

4,海外市场:虽然出海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和挑战,如不同国家的注册规则、政治环境和商业规则差异等,但海外市场仍具有巨大的潜力。企业应加强海外市场调研,制定针对性的市场策略,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逐步拓展海外业务,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同时,要注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质量控制,确保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合规性和竞争力。

中小企业只有紧跟政策导向,坚持技术创新,加强行业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找到自身的立锥之地。难是真的难,大浪淘沙,能不能留下,就看接下去的这三五年了。

文章来源于IVD工具人,作者上海滩老纪

声明:本微信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

IVD从业者网
体外诊断领域专业融媒体平台,专注行业价值资讯!链接医学检验新生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