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晚,魏晨、魏大勋、白敬亭演唱的《上春山》,旋律优美,歌词充满春天的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日之中。我很喜欢。里面融汇了众多的诗词,数一数,似乎超过了50首。很多简单的字眼,比如“上山”“落花”“春光短”“似今年”“东风拂面”,背后都有诗词;常常在一句之中,几首诗词串用得水乳交融,很不容易。且让我细说。
先看《上春山》歌词:
二月天杨柳醉春烟
三月三来山青草漫漫
最美是人间四月的天
一江春水绿如蓝
春色闹人不得眠
春雨涨满池塘唤睡莲
春花儿开遍呢喃的燕
春风得意正少年
我上春山约你来见
我攒了一年万千思念
今天原是平常一天
因为遇见你而不平凡
山上儿童放纸鸢
上下游人纷纷追画船
东风拂人面落花作簪
踏遍春山不思还
我上春山约你来见
我攒了一年万千思念
今天原是平常一天
因为遇见你而不平凡
我上春山约你来见
春花人只觉得春光太短
与你相约一生春天
灿烂的笑啊似今年
灿烂的笑啊似今年
似今年
再逐一分析。
“二月天杨柳醉春烟”:出自清代诗人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月三来山青草漫漫”:三月三是上巳(sì)节,古代很重要的节日,文人雅士相约祭祀宴饮、曲水流觞、踏春冶游。公元353年(晋永和九年三月三),书圣王羲之在绍兴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三月三”的诗词最著名的如唐代诗人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唐代诗人白居易《三月三日》“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草漫漫”,宋代诗人文天祥《发淮安》“烟火无一家,荒草青漫漫”,写战后的荒凉景象。歌词中以青草无边来歌颂春天的美丽。
“最美是人间四月的天”:出自民国才女、诗人林徽因1934年创作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创造出“四月天”这一意象,形容春风轻灵、春光明媚、春色多变。这个四月是公历四月,差不多是农历二三月,仲春晚春前后。农历四月已经是初夏,古典诗词中,“四月”都指初夏。唐代诗人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只有特别的地方如庐山上的大林寺还有桃花。山下已是夏天了。宋代诗人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诗人翁卷“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都是初夏景象。
“一江春水绿如蓝”:“一江春水”出自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绿如蓝”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色闹人不得眠”: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夜直》“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原作是“春色恼人”,歌词把“恼”改成了“闹”。这个“闹”出自宋代词人宋祁《玉楼春·春景》“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春雨涨满池塘唤睡莲”:“春雨”的意象就太多了。比如宋代诗人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涨”字也较为常用,比如宋代诗人赵长卿 《点绛唇·春雨》“夜雨如倾,满溪添涨桃花水”。我们熟悉的唐代诗人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写的是秋雨,不是春雨,但让“涨”字深入人心。“池塘”显然来自于南北朝诗人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春花儿开遍呢喃的燕”:一听到“开遍”,就让人想起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牡丹亭·游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其实“春花开遍”。这四个字也见于古诗词。比如明代诗人李孙宸“春花开遍大江头,花落江边片片浮”,明代诗人张吉“春花开遍长安日,好折芳馨寄远人”。
“春风得意正少年”:“春风得意”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少年”是诗词中最好的意象之一,参考唐代诗人王维《少年行》组诗。“正少年”在诗词中出现的也不少,如唐代诗人元稹“也应自有寻春日,虚度而今正少年”,韩翃“信陵门下识君偏,骏马轻裘正少年”,皮日休“五羊城在蜃楼边,墨绶垂腰正少年”,明代诗人王慎中“文采翩翩正少年,机云以后仍生贤”,多为对人年纪轻轻、才华横溢、风度翩翩的赞美。
“我上春山约你来见”:“春山”诗词很多,尤其是宋人喜欢写。最著名的当属宋代诗人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其他人如葛长庚“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赵长卿“隔江一带春山好,平林新绿春光老”等。“上山”这两个字,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有些在文学史上很著名的诗篇。如汉代乐府诗《上山采蘼芜》“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里面有名句“新人不如故”,衍生了成语“新不如故”;三国曹丕《善哉行》“上山采薇,薄暮苦饥”;唐朝诗人王建《短歌行》“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里面有名句“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山上儿童放纸鸢”:同样出自清代诗人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山下游人纷纷追画船”:“山下”“纷纷”是常见词,可以做飞花令。“山下”最著名的诗词,是宋代诗人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纷纷”用于人的,如唐代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画船”古人写的不少,最著名的当属唐朝诗人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东风拂人面落花作簪”:“东风拂面”出自宋代诗人韩维《过卞氏园亭》“桃李郊扉静,东风拂面柔”;写“人面”的诗词很多,最著名的当属唐朝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落花”是常见的意象,我喜欢的有宋代词人晏几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宋代诗人曹豳“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簪花”是头上插花,古人的雅事,男女都可。最喜欢宋代诗人苏轼“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的诗句。花插在头上,就成了花簪。清代小说《飞花咏》就有“一枝翦彩,一枝丝绣,已作花簪”的句子。
“踏遍春山不思还”:“踏遍青山”出自宋代诗人葛郯《念奴娇·和人》“踏遍春山,归来高卧,笑濯沧浪足”。当代诗人毛泽东有“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名篇。“不思还”,出自唐代诗人柳宗元《闻黄鹂》“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伧(cāng)人指粗野之人。清代诗人戴亨也有“行到桃源最深处,几人坚信不思还”的句子。
“春花人只觉得春光太短”:写春、写花的不可胜数,“春”“花”成固定搭配的,如唐代诗人鱼玄机“春花秋月入诗篇,白日清宵是散仙”;最著名的当属前面说过的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花”与“人”的直接搭配,我没有看到,间接搭配的,比如唐代诗人周祚“莫道春花独照人,秋花未必怯青春”。“春光短”,唐朝诗人李白“鸟去天路长,人愁春光短”,清代诗人姚燮写过“长条不绾春光短,春梦偏惊驿路长”。
“灿烂的笑啊似今年”:“似今年”,出自宋代诗人陈著写过“笑指松椿,当是同年,愿从今后八千年。长似今年,长似今年”。
化诗词入歌曲,是一种传承,屡见不鲜。陈小奇作词、作曲,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化用的是唐朝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但像这首《上春山》化用、融汇多达五十首诗词,一句之中几首诗词串用,在不经意的地方有这么多的诗词支撑,似乎还不多见。
=================
荟萃韩可胜节气节日文章
学习强国专题、新民晚报专栏
《诗画光阴》出版
· 无边光景一时新 2024诗词日历 ·
宝宝念诗-韩可胜
baobaonianshi【←长按复制微信号】
以当代情怀,看古代诗词;以“美诗+美图+美文”为特色重新发现经典,带孩子念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