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 早晨冥想结束后, 有位零友向我咨询, 问题是这样的:“孩子幼升小一年级, 哭闹不上学, 我已经为这个家庭付出了很多, 为何还是这样...我变得好累, 请问嘉怡老师我该如何清理?” 这是很多宝妈们经历的问题(事件), 借此机会跟大家分享我在冥想直播间为她解答的内容以及回馈。一是, 孩子孩子幼升小一年级, 哭闹不上学,如何清理?二是, 不管我怎么努力, 孩子依然不愿意上学, 我为这个家庭付出了很多, 老是这样, 让我精疲力尽...如何清理? 今天就先来分享第一个部分, 第二个部分留到明天继续 。
不管你的心智有多成熟, 有着多么高尚的价值观, 我们成年人有时只想做一件事“逃离”“躺平”。不管手头上有多么重要的事情, 真想放手逃得远远的, 好好休息。这跟你的身份毫无关系, 也跟你是否具备着高尚的价值观没有关系, 当然排除神级别高度自律的人士们。理智且填满了各种世界观的成年人都这样, 何况还没有心智成熟的孩子呢? 所以, 先来接受这个事实, 这是件极其正常不过的事情。你焦急的想说通孩子, 每次的连哄带骗, 与孩子僵持, 讲述无数个大道理, 甚至威逼利用的施压... 在这过程, 你在经历着什么感受? 体验着什么样的情绪? 这个记忆(情感情绪)如果不清除, 即便眼前的问题(孩子不愿上学或其他)改善了, 但还会以“换汤不换药”的方式, 让你再次体验这部分情感情绪, 让你再次陷入新的问题中, 直到你有足够勇气面对它和决心放下为止。
“对不起, 请原谅, 谢谢你, 我爱你“,
or
“ 哦! 我看到了你, 感谢你的长时间的陪伴, 谢谢你, 我爱你“
or
”感谢亲爱的内在小孩, 让我体验到这部分的记忆(说出体验到的情绪), 我深知这只是你为我保管的记忆而已, 我愿意负起百分百责任, 请你放下这部分记忆, 谢谢你我爱你”
一次能彻底删除掉这些情绪吗? 或许可以, 但这些记忆大部分来头不小, 承载着很悠久的历史, 因此不要灰心, 继续持续清理。我保证你每一次的清理, 都不会白白浪费, 都会带给你转化蜕变, 慢慢的你的世界会变得格外舒适、美好、自由。继续加油!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得木呆, 忽视孩子具备的优良品质, 很多时候只会盯着孩子身上所谓“不好”的和没有的。 孩子的哇哇诞生, 带给你的那份喜悦和感动, 难道忘了吗? 当时, 你只有一个期盼, 只希望孩子健健康康, 快快乐乐, 不是吗? 不擅长表达,话少, 没事, 孩子凝聚心力,在思考......发自内心的对孩子的认可和感恩, 孩子是能感应到的, 因为你看Ta的目光里只有爱, 孩子是看得到摸得到的。当孩子得到这份爱,感恩, 孩子也携带着这份爱和感恩, 很自然孩子身边也会增多了友善的同学和帮助Ta的老师们。以多年的养育三个孩子与周边家长的反馈总结, 一般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 不愿上学(或幼儿园)的基本原因在于父母亲的陪伴少。你在刷手机, 孩子一人玩自己的玩具, 这叫看护, 一般看着小猫小狗时常用这个词...
今年的初夏傍晚, 我在小区广场上运动。
来了一对父女, 女孩胖嘟嘟的穿着白色长裙,
一来女孩开始摆弄着健身器材, 可能力量不够, 叫起了身边的父亲:
“爸爸, 你看, 爸爸~”
身边的父亲, 就蹲在不到三米远处的边沿石上刷着手机, 女孩再次呼唤她的父亲:
“爸爸, 爸爸, 你帮我~~“
男人一动不动, 依旧低着头刷手机, 女孩再次呼唤父亲:
“爸爸,爸爸~~”
男人依旧保持原状。
女孩, 从运动器材上缓缓地下来, 慢慢的掏出了手机, 坐在另一头的边沿石上, 开始玩起了...
陪伴, 也不是定格在洗衣做饭为一等大事上, 如果是, 那你选择了保姆角色, 而不是父母。
陪伴, 是:
眼睛对着眼睛, 彼此的眼中住着彼此;
耐心聆听着孩子的牢骚和滑稽的点子;
抚摸着Ta的细发喃喃细语“乖,你真棒!”;
无一句语言, 轻柔而有力地拥抱;
看着Ta的小小背影, 心中充满的感恩...
写到此处,
眼前忽然展现我家三宝(老三幼升小)上学的场景;
开学的第一天的前一天, 睡前把自己的新书包, 衣服, 水杯, 午休用品等全部整理整齐放在客厅, 一大早六点不到自己起床, 开始穿着衣服,催促着我上学校的三宝...
一句嘱咐都没有, 而她那么自觉自行完成。
感恩我家三宝, 感恩我家宝宝们。
当天下午, 便收到了来自这位的语音留言, 语音中满是感动和喜悦, 因为孩子变了, 她也释放了很多。晚上, 还不知辛勤, 编写了文字在群内分享, 感谢平。可以多买些, 送给身边同学, 传递“谢谢你我爱你”,(点击下方图可进入店铺)
⌄⌄⌄
由于微信推送规则有所调整,我们需您的支持: 1. 请给我们的公众号设置星标☆,2.给每天文章末端↓↓点击“点赞”和“在看”,并转发、分享。不然以后您可能看不到我们公众号的推文了。感谢每一位读者的支持和分享, 谢谢你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