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丨时丨代丨纪 / 实丨文 / 学 /平丨台
我 们 每 个 人 都 是 生 活 的 记 录 者
1948年3月,解放战争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国内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从内线作战转入外线作战,从西北、华北、东北到华东全线出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的反革命车轮,使之走问覆灭的道路。由此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车轮,风驰电掣走向胜利的道路。
早春的晋绥大地,已星星点点闪烁着春绿,田野里随处可见农民春耕的景象。当车行至岢岚县会里村一带时,毛主席让司机停车,然后下车径直向几个耕地的老乡走去。这几个老乡见毛主席从汽车上下来,心想一定是个大首长,可一看穿戴并不怎样,所以也就毫不拘束地与毛主席答起话来,一位农民还将自己的旱烟锅递给了毛主席,毛主席一边吸着喷香的旱烟,一边仔细地询问他们分到多少地,准备种什么,家里几口人等生活情况。黄土地上不时传来毛主席与乡亲们亲切交谈的阵阵笑语。车队进入岢岚县城时已是下午4点多了,毛主席一行从车上下来,以步当车,穿街而过,边走边领略这古老山城的街容市貌,从小小山城的红火热闹景象感受到了晋绥解放区人民翻身后的巨大变化。
中共晋绥分局和当地县委的同志,把毛主席一行安排在预先准备好的县贸易局院子里。稍事休息,由县委同志带路,毛主席、周副主席和任弼时等首长登上了岢岚县的古城墙,沿城墙走了大半圈,俯瞰山城全景,远眺黑黝黝的岢岚山,近看清凌凌的岚漪河,怡然自得地欣赏着壮美的晋绥风光。
天色将黑,县委书记从一平在胡乔木的引见下拜谒了毛主席,一见面毛主席就亲切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我姓丛,就是一丛树的丛,叫一平”。丛一平答道。
毛主席点点头,说:“看来中国果然有这个姓,”又风趣地接着说:“不过你们岢岚的‘岢’字,恐怕除了这个地名、山名外,别的地方似乎再没有见到过了!”
接着,丛一平向毛主席简要地汇报了岢岚县土改和整党工作情况。毛主席听完汇报,强调说:“土地改革是为了解放生产力,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生产,现在一定要努力发展生产,多打粮食,支援前线,改善人民生活,这一切都是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最后,从一平又直截了当向毛主席提出:“我们正在开三干会,同志们很想见见您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
“可以嘛,我和恩来同志都想和大家见见面。”毛主席愉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
第二天,即4月5日上午9时左右,岢岚县三干会的全体干部整队来到毛主席居住的院子里,毛主席、周副主席、任弼时等首长在院子里接见了大家。
丛一平对毛主席说:“请毛主席给我们讲几句话吧。在热烈的掌声中,毛主席开始讲话:“我看你们晋绥是个好地方,岢岚也是个好地方,有山有水,盛产洋芋(指土豆)和莜麦。你们这个地方工作搞得不错,是你们辛苦工作得来的。听说你们正在开会总结土改和整党工作,这很好。此外,应讨论如何发展生产,农业手工业都要发展,要改良农业技术,兴办水利,还应讨论如何在更好地支援解放战争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农民生活。总之一句话,在完成土改工作之后,就要努力发展生产,这是一项中心任务和工作方问。”
“岢岚是个老区,你们要发扬老区人民的革命传统,努力把生产搞上去,以更多的成果,支援解放战争,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
毛主席简短而有力的讲话极大地鼓舞了这些基层干部,他们怀着无比激动和无限崇敬的心情,依依不舍,不住地挥手感谢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
从岢岚县城出发,4月5日上午11时左右,毛主席一行到达晋绥二分区司令部驻地——五寨县。二分区主要领导不在,政治部主任王定一接待了毛主席一行。当毛主席听到“王定一”这个名字时,觉得有些耳熟,又回头仔细打量王定一一番,像发现什么似的,高兴地说:“认出来了,你是长征路上的红小鬼嘛,现在当分区政治部主任了,进步啦!”
毛主席日夜操劳着民族解放的大业,还能记得起长征路上的红小鬼,这使王定一深受感动,也叹服毛主席的记忆力。
毛主席一行刚安排停当,准备休息,晋绥二分区司令部机要科突然收到一份加急电报,译电员准确地译出了电报内容:“告你处大人物改住神池。贺龙。”
看来情况有变,毛主席与周副主席、任弼时商定即刻离开五寨改住神池。当日下午5时许,毛主席一行到达神池。由于晋西北接连几年受到了自然灾害侵袭,人民生活极为困难。毛主席对此深感不安,一下车,喝口水,擦把脸,便急不可待地详细询问群众生活安排情况。
晚上,周副主席考虑到长途行车的劳累,即安排毛主席好好休息,委托任弼时听取了晋绥二地委驻神池县七改工作团团长郑林等关于神池土改、整党和生产自救情况的汇报。任弼时听完汇报后指示说:“土改之后,一定要努力发展生产,关心群众生活,组织好生产自救。”
4月6日清晨,毛主席一行离开神池继续东进。路经宁武县阳方口地段时,在公路与铁路的交叉口,毛主席让司机停车,下车后信步走到铁路旁,向北向南看了看北同蒲铁路,路基上有些地段钢轨、枕木甚至石子也没有了,毛主席说道:“敌人力量不是太大的地方,铁路破坏到这个程度也就可以了,等把敌人消灭了,将来我们也好修复。”
通过北同蒲铁路,穿越朔县,当车行至山阴县一带时,一路上看见不少农民忙着春耕。农民们有的穿着单衣,有的还光着膀子,毛主席裹了裹身上皱巴巴的棉袄,感慨地说:“我穿着棉花也不觉着热啊!可他们却穿得那么单薄。”
毛主席乘坐的车已来到古雁门关隘,周副主席等人的车还在后头没赶上来,毛主席只好下车,边散步边等后面的车。这时地里干活的老乡纷纷走了过来,跑在前面的是几个村娃子,好奇地围着汽车转。毛主席低头问他们上学了没有,孩子们说都没有上学。看到这些可爱的孩子没有机会进学校,毛主席心里一阵难受。
这时,一个中年农民走了过来,毛主席递给他一支香烟,这农民也毫不客气地接过来,放在鼻子上嗅嗅,显得挺大方,毛主席又给他划着火柴,他这才赶紧接过火柴说声“不敢当。”
毛主席微笑着问他:“你多大年纪了?”
“40岁。”中年农民答道。
毛主席继续问:“你家里有几口人?土改时,你家分了多少地?”这个农民不慌不忙地说:“我家一共7口人,以前只有8亩坡地,土质很不好,现在又分了十几亩好地,平均每人两亩好地。这十几亩好地,去年全种了麦子,现在小麦长势很好,盼着今年有个好收成,我们更好地支援前线。”
听了他的回答,毛主席夸奖他说:“你的想法很好。努力生产,多打粮食,老乡们不仅能吃饱肚子,还能更好地支援前线打胜仗,争取解放全中国,到那时全国的老百姓都能和你们一样有地种,有饭吃,有衣穿了。”
说到这里,毛主席才注意到这个农民光着膀子没穿衣服。于是,问他:“你为啥不穿上衣,光着膀子不冷吗?”
这位农民说:“不冷,干活穿棉衣要出汗呢!”
毛主席又十分关切地问:“你们是没衣服穿?还是有不穿衣服的习惯呢?”
这农民叹口气说:“什么习惯不习惯,日本鬼子没来以前,那时也穷,那时穿破旧衣服也不愿意光着膀子。自打日本人来了以后,大伙没钱买布,做不起衣服,不光是男人不穿上衣,就是女人们天气暖和了,穿棉衣热,穿单衣又没有,也只好光着膀子干活。说习惯也是习惯,大家都这样,等将来粮食多了,有了钱,谁也不会露着上身干活了。”
毛主席点着头,赞同地说:“说得对!老乡们吃不饱穿不暖,主要是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国和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造成的。现在好了,你们要搞好农业生产,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幸福的。”
说着,周副主席、任弼时等首长赶上来了,毛主席和这位农民握手话别后,随大家一同登上了雁门关古战场。周副主席兴致勃勃地朗诵着碑文,并对身边的警卫人员说:“古代这里是反对外来侵略的关口要塞。现代战争中,这里也是有名的战场。八路军首战平型关,名扬天下,平型关离雁门关不远,都在晋北地区。”
告别古战场,4月6日下午5时,毛主席一行到达雁门古城代具。
正在这里搞土改的《晋绥日报》社社长郝德青、代县县委书记苏黎早已做好了准备,毛主席一行到后,就很快安排休息。
毛主席走进屋,打趣地说:“你们欢迎我们吗?你看我们这么多人,走到哪里都闹得大家不得安宁呀。”
郝德青接着说:“毛主席和党中央来到这里指导我们工作,这是很难得的机会,大家都非常欢迎,我们能在毛主席身边做点事情,也感到光荣啊!”
苏黎告诉毛主席:“晋北稻米很少。代县沱河西岸产得多些。将来条件好了,还可扩大稻田的面积。”
毛主席又道:“现在是战争环境,老百姓只能吃产量高的粗粮,将来粮食多了,就能够粗粮细粮调剂着吃了。”
周副主席问郝德青:“听你们两人的口音差不多,都是本地人吧?”
“我是平遥人,也算本地人。苏黎同志就是代县本地人。”郝德青答道。
毛主席转而又问苏黎:“你是代县人,知道代具由何而得名的吗?”接着,毛主席不紧不慢地说:“汉高祖封其子刘恒为代王,代县由此而得名。”
晚饭后,郝、苏二人开始向毛主席等汇报工作。
郝德青汇报到土改中代县组织了法庭,用来审判较大的地主恶霸分子时,毛主席对此很感兴趣,他又详细地询间了法庭审批的组织程序和工作情况,夸奖说:“你们的这种作法很好,应该很好地总结一下,可以登报宣传宣传,这样做在土地改革中可以少出偏差。你起草一份在土改中关于组织审判庭的组织法和审判条例,等写好后直接寄给我。”
接着,郝德青又向毛主席汇报了整党工作中出现的一些不正确的做法,他说:“有些地方在整党中,摆脱了原来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上有工作团,下有贫农团决定一切,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都成了被整的对象。这样做,党员有意见,党组织也无法发挥作用,整党工作很难开展,因为打击面过宽,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对各项工作都非常不利。”
听完郝德青的汇报,毛主席显出极为满意的样子说:“我看你这个同志还是有马列主义水平的呀!你到过延安没有?”
“我在延安党校学习过,还听过主席的几次报告呢。”郝德青答道。
最后,毛主席向他们讲了当前的工作任务,指出:“当前一方面要做好支援前线,动员解放区农民参军参战,另一方面要抓好今年的春耕生产,争取有个好收成。”
夜已很深了,但毛主席依然精力充沛,谈锋甚键,使郝、苏二人深受感染,倦意顿消。
毛主席又向郝德青询问了《晋绥日报》的办报情况,还把在兴县蔡家崖所作的《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的讲稿拿出来,请他们看,征求他们的意见,诚恳地说:“这个讲话要公开发表,你们看了后要提出意见,从内容到文字,都可谈谈你们的看法。”
一直到凌晨3点多,郝、苏二人才怀着兴奋的心情离开了毛主席的住处。
毛主席出门送走他们,深深地吸了几口清凉的空气,蓦地,像是想起什么似的,转身返回屋里,摊开稿纸又刷刷地写了起来……
毛主席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4月7日上午 10点左右,毛主席又邀请郝德青和苏黎二人一起进餐后,稍稍休息,车队向佛教圣地五台山进发。
毛主席一行原计划当天晚上赶到五台山,不料一路崎岖山路,车开得较慢,行至五台山北麓山区时天已渐黑,又下起大雪,毛主席一行只好夜宿在附近的繁峙县伯强村。
晚饭后,毛主席又在煤油灯下批阅一份又一份来自全国各地的电文、战报直到拂晓,他来到院子里,天上仍飘着雪花,毛主席对身边的警卫员说:“昨天,晋察冀军区已经派部队清扫了山路上的积雪,这一下又要有多少战士为了我们的行军清扫道路呀,战士们又得受累受苦了。”
4月8日,周副主席为使毛主席早日安全到达预定的五台山地区,一大早便和晋察冀军区的同志上山探路。毛主席则利用大雪阻路的时间,召集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座谈。伯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长耿明昭、贫农团长耿样明和村财政委员李生峦等人详细汇报了村里土改情况及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
座谈结束后,毛主席问道:“这里离五台山有多远?五台山有佛爷没有?”
他们一一作了回答。李生峦笑着说:“和尚喇嘛才信佛爷,我们不信。”
毛主席听了连连点头,风趣地说:“他们不是佛爷,人民大众才是真正的佛爷!我们不要迷信佛爷,要团结起来,做天下的主人。”
午后,周副主席等人从山上回来,对毛主席说:“主席,今天不能走了,现在部队正在二次清扫道路。今晚不下雪,明天天气好的话,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就在这天,从前线传来我军攻克洛阳的喜讯,毛主席当即在这个小山村写下了《再克洛阳后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具体明确地提出了我党城市工作的政策和原则。
4月9日,瑞雪初霁,旭日东升。五台山群峰银装装素裹,分外妖娆。为保证毛主席的安全,周副主席提前登程,驱车开路。当到达五台山区海拔2800多米的最高点——鸿门岩时,风大雪厚,坡陡路滑,行车危险。于是周副主席迎着刺骨寒风,站在冰天雪地里,一直等候毛主席的汽车到达,才和毛主席相互搀扶着,并肩而行越过高峰雪坡。一直抱病行军的任弼时也以顽强的毅力,拉着马尾巴,攀过了鸿门岩。又经过一阵顶风冒雪的急行军,傍晚时分,抵达台怀镇,毛主席、周副主席和任弼时等领导就宿于塔院寺方丈院。
毛主席一再吩咐当地干部不要麻烦寺院,住宿安排从简。毛主席下榻的是院北屋东阁间,炕上铺一床军被,地上搁一张木桌、一把木椅,桌上摆一砚台一笔筒,桌炕之间放一取暖火盆,上边放一只铜茶壶。4月的五台山,入夜很冷,毛主席拥着军被半躺着看书,也许是太累了,不知不觉睡着了。
次日,吃过早饭,毛主席、周副主席分别由地方干部陪同,视察台怀诸寺庙。
毛主席从塔院寺东口出来,见对面东门墙上贴一副对联:
“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毛主席默念着,颇为赏识,问陪同的同志:“这对联是谁写的?”
众人答道:“是庙里的和尚写的,以佛家慈悲放生的立场出发。”
毛主席说:“是呀,大家要知道自然界中的三春鸟捕捉害虫,是保护农作物和树木的益鸟。”
由塔院寺进十方堂,来到后大殿时,毛主席看见几个喇嘛正在整理残缺不全的藏经,其中有个叫罗真呢嘛的僧人与陪同毛主席参观的地方干部搭话,毛主席听了罗真呢嘛的说话,便微笑着问他:“你是青海人吧?”
“是的。”罗真呢嘛答道。
毛主席又温和地问:“你来五台山多久了,啥时出的家?”
罗真呢嘛觉得眼前这个衣着朴素的人气宇不凡,并没有马上回答,而且反问道:“你去过青海?你知道青海省有几座出名的寺庙?”
“有两座。西宁东广大寺和塔尔寺,对吗?”毛主席当即答道。
罗真呢嘛佩服地点了点头。
毛主席指了指地上堆好的有些残损的经书,又问罗真呢嘛:“这些经书毁坏了可惜不可惜?”
罗真呢嘛没正面回答,而是一本正经地说:“有生之物,有生就有死,有形之物,有好就有坏。”
时值刘邓大军准备挥师南下,挺进中原,蒋家王朝已危在旦夕,毛主席便故意问罗真呢嘛:“那么,打倒蒋介石可惜不可惜?”
罗真呢嘛被问得不知所措。这时旁边僧人见毛主席谈吐非凡,忙示意罗真呢嘛不要随便说,他也觉得眼前此人不是普通人,便埋头整理经书,不再言语。
亲眼目睹了五台山寺庙、文物遭到侵略者和反动派严重破坏,毛主席很是气愤。他说“等全国解放了,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寺庙和文物,绝不能让祖国的文化遗产受到破坏。”
接着,毛主席又详细询问了寺院的修缮工作和寺僧生活情况,并指示地方干部要加紧对寺院的修复和保护管理。
毛主席一边视察,一边饶有兴趣地给大家讲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和杨五郎出家五台山的故事。
视察完寺庙,毛主席信步来到台怀街上,看见几个小孩在玩踢铜钱,毛主席走上前去,慈祥地抚摸着一个孩子的头说道:“我也来一下,怎么样?”说着便踢了两下,孩子们看着这位高大陌生人踢铜钱的姿势,高兴地拍起了手。
毛主席继续向前走去,看见一个摆摊卖烟、花生、大豆的小商贩,便微笑着走过去跟小商贩招呼道:“生意如何?”
小商贩满口的五台话:“差不多。”接着问毛主席:“想买些甚东西?”
当看到毛主席穿着件单薄的旧棉袄时,又问:“凉不凉?”
毛主席笑道:“不冷。”
小商贩又说:“们(山西五台县方言,即第一人称“我”之意)这里离了这羊皮袄可不行呵!”
毛主席学着五台方言,风趣地说:“来,们想买包烟。”
小商贩被毛主席的“五台话”逗乐了。毛主席一边付钱,一边与小商贩拉起了家常话。这时,陪同毛主席的地方干部上前向小商贩说明了毛主席的身份。
“毛主席!”小商贩这下给吓愣了,半天紧张得说不出话来,只一个劲儿地躲着不肯接钱,好一阵才说了句:“你教俺们过上了好日子,这包烟就算是俺们五台人民送给你的。”
毛主席和气地说:“买卖要公平嘛!我们共产党人可不能随便拿群众的一针一线,这是纪律。”
后来,毛主席再三解释,小商贩才收下了买烟钱。这个名叫董富财的台怀镇农民逢人便自豪地说:“毛主席买我的烟还付钱哩!”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本号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请在右下角点在看转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