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永平”作为地名的中国村镇不胜枚举,可见黎民百姓对世态平安的深深期许。我这里要说的是我们福建西部武平县的“永平镇”,镇的所在地叫“帽村”,五十五年前的1969年9月我被上山下乡的狂潮席卷到此地落户,人生从此与永平结下不解之缘。多年来故地难离,去去回回近百次,写有知青散文《帽村客栈》等反刍人生。原来所谓的“第二故乡”也会萌生乡愁滴,像山泉流经的卵石长满暗绿色的苔衣……
今年重阳节我随厦门企业家李志贤再回武平作慈善,抵达帽村时发现小街两边,挂满了红色的广告旗,旗上写有“红都前哨,醉美永平”八个大字,作为打造文旅融合振兴乡村经济的开路大旗,看得我等老知青心潮澎湃!
土地革命时期,永平镇是原红军粤赣军区第三作战分区驻地,是拱卫红都瑞金的重要堡垒,被誉为中央苏区“前哨”。原红七军政委、中央红军总部作战局局长许卓在此战斗牺牲,永平人民为数次反“围剿”和掩护主力红军长征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全镇现有革命基点村14个,保存有革命文物、红色旧址和遗址约60处,红军标语120多条……
镇书记领着我们走马观花,一路上如数家珍。我一边看一边想,倍感“红都前哨”这四个字提炼得好,力透纸背,且独一无二。
不过配套的“醉美永平”就显得太过于一般,甚至还有点拖累前句的气势。比对周边的桃溪、万安、中堡的青山绿水,都与永平苍翠的休闲生态不相上下,无论是“醉美”还是“最美”,帽村当局都缺乏富有说服力的依据……
镇书记最后领我们参观了新建的民俗文化广场和民俗文化展示馆,我却被边上那座临时用于“村史展览馆”的瓦屋所吸引,雕梁画栋斑驳可见,燕尾翘脊振翅欲飞,老旧却极为精致,失修而风雨不倒更加精神。据传此屋为民国年间帽村方姓大户人家的豪宅,令人观为叹之的是宅邸匾额题有四个大字——“竹苞松茂”,呜呼,《诗经·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文雅千古,回声悠悠。扁下细思,当年“红都前哨”的浴血奋战,当今“林改第一县”的开拓奋进,还不都是为了黎民百姓得以“竹苞松茂”?!
,我知青老朽,肝脑涂地,斗胆提笔:“红都前哨,竹苞松茂”,对仗押韵,朗朗上口,先红后绿,举世无双,文化底蕴,吉祥期许,代代永续,您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