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陷于孤立,同时又召唤“共情”

百科   文化   2024-08-01 09:07   上海  

小鸟问答

 小鸟文学 

这个栏目每月一次,回答来自读者的各种问题。它放在每月的第一篇,兼有告知功能。

本文同步刊发于小鸟文学第四十四卷,为免费内容。

八月了。

i

一位学者说到家暴,旁观者、外人往往义愤填膺,反倒是那个不幸的被施暴者更容易原谅施暴者。学者说,原因之一是旁观者通常以道德和法律的常见社会视角来看待这种暴行,家人往往更易得出施暴者有心理疾病的原因。学者还说,这是一个趋势,“心理学越来越多地被用来解释社会现象,我们过去用来作为标准的道德很有可能借着更有‘科学’内涵的心理学而退场,或者变得不那么重要。”这是一个观点,我们觉得值得探讨。


ii

西蒙娜·薇依在 1930 年代说到泰勒-福特的流水线工作体系。

该体系还将工人的地位降至分子,即把他们变成工厂中的一类原子结构。这导致工人遭到孤立。单独和工人交流,这是泰勒所提出的一个主要方法。要将他们视为单独的个体。否则,他们之间就是竞争。正是这一点使工人产生了孤独感,或许这也是现行管理制度下工厂最突出的特点。当然,这种精神上的孤独感已被六月的罢工运动所减弱。福特坦率地表示,工人们相处融洽是很好,但他们不能相处得太好,因为这样会削弱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竞争精神和好胜心。


iii

《一人公司:失业潮中的高新技术工作者》中,卡丽·莱恩引述凯瑟琳·纽曼的一个社会观察:

1980 年代的失业经理人一直在根据一种“工作并成功”的文化模式努力理解自身的职业经历,而这种模式正在数十年来不断变化的就业结构的重压下渐趋瓦解。由于深陷精英个人主义的管理文化之中,这些白领会将职业成败归因于个人能力,一旦失去工作,他们只会责怪自己。

iv

这个观点由来已久,现代性的研究者乌尔里希·贝克曾经为“阶级矛盾转化为个人痛苦”作出分析:

不平等绝没有消失。不平等以社会风险的个体化的名义得到了重新界定。于是,人们逐渐从心理倾向的角度来理解社会问题:个人无能、内疚感、焦虑、冲突以及神经官能症。吊诡的是,在个体和社会之间出现了一种新的直观性,亦即危机和疾病的直接关联。社会危机以个体危机的面貌示人,这些危机再也不能(或极为间接地)以它扎根于社会领域的状况来理解。这或许可以用来说明当今心理学的复兴。个体获致取向因此而变得重要起来。我们现在就可以预测,围绕获致型社会以及社会不平等在其中不断实现(伪)正当化的各种问题不久之后就会浮现。

v

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心理学的应用。我们更多地用心理学来解释我们与世界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在重新塑造这个社会。以往求助于社会、团体和某个人群组织的,现在求助于个人的内心。


vi

注意到这个问题是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转变。我们身边随时会发生很多事,或大或小,我们以往的社会观察视角会更在意这些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逻辑,矛盾主体,或者愿意多想一步,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治标或者治本……而现在当各种事情发生的时候,似乎更愿意诉诸于个体“感受”——你是否感受到了“我的感受”,“我的感受”是否被看见、被尊重、被回应……

韩炳哲在《仪式的消失》中提及在这个由“新自由主义”塑造的社会制度中,人们陷于孤立,同时又召唤“共情”。“正是在一个原子化的社会中,对共情的呼吁才变得响亮。目前的共情炒作首先由经济决定,共情被当作一种有效的生产手段。它被用来在情绪上影响和控制他人。”

在新自由主义制度下,被剥削的不仅仅是工作时间,而且是整个人。事实证明,情绪管理比理性管理更有效,后者比前者更深入地渗透到人体内。新自由主义的精神政治致力于激发肯定的情绪并充分剥削它。最终,连自由本身也被剥削殆尽。在这一点上,新自由主义的精神政治与工业现代主义的生命政治有所不同,后者的运作具有纪律强制和命令的味道。

齐格蒙特·鲍曼说:

对世界如何运转的关注,转变为对自我管理的关注。我们所忧虑和关心的,不再是世界及其栖居者的境况,而是世界中的暴行、愚蠢和不公正带来的精神不适和心理眩晕。按照最早发现并阐明这种现象的克里斯托弗·拉什的说法,这或许是“把集体性不满转化为易于治疗的个人问题”的结果。拉什给这样的“新型自恋者”取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名字,“心理人”(psychological men)。“心理人”只能通过个人问题的棱镜去观察、审视和评估世界状况,他们“不是被内疚而是被焦虑困扰”。在记录他们的“内在”体验时,他们“不是为了提供对现实的客观描述,而是为了吸引他人”,获得“他人的关注,赞扬或同情”,以支撑他们摇摇欲坠的自我意识。个人生活变得像市场一样好战,充满压力。鸡尾酒会“把社交活动变为社交战争”。


vii

我们并没有答案。我们只是觉得这些问题有趣。

这世界上每天都有很多变化,琢磨一下它们比重复那些流行句子要有趣得多,可能也有意义,有价值得多。


viii

布考斯基说,“我很高兴看到你也想到要守护好灵魂,这一点被很多人完全遗忘了,或被当成了某种失效的过去时代的浪漫垃圾——那时候我们似乎还没有像现在这么了解自己。但是有一点始终没变:当你在屎里面滚了太长时间,你看起来就会像屎一样。我们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看清楚哪些东西是屎,好让自己不去里面打滚”。


ix

上面这句话或许可以作为“历史进入垃圾时间”的回应。


本期封面的鸟是暗冠蓝鸦。

微博留言@小鸟文学,微信公众号“小鸟与好奇心”,或写邮件到 info@aves.art

……

获取完整阅读体验

请下载“小鸟文学”app

题图为电影《玩乐时间》(1967)剧照

或在应用商店搜索“小鸟文学”👆

 

本月🐦

欢迎你带着好奇心阅读小鸟文学
小鸟文学是个独立 App,它的表达在不停变化,认识它的人都有不同的机缘。此前你可能会从各种短篇小说、长篇访谈,人类学田野笔记或者和它的前身《好奇心日报》的联系认识到它,如今它还在持续作出调整。不过它的价值观一以贯之:和我们所处的世界保持距离,与此同时又不会袖手旁观。


📪联系我们
info@aves.art
新浪微博|豆瓣 @小鸟文学

小鸟与好奇心
你的头条不该只是些无聊事,让好奇驱动你的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