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必游“优胜美地”是他发现的

教育   2024-10-10 08:09   美国  

【留美学子】3374

11年国际视角精选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陈屹视线】教育·人文·名家文摘

倾听大自然心跳的音                               

作者 杨秋生


“让阳光洒在心上,而非身上;让河水穿躯而过,而非从旁流过。”


“The sun shines not on us, but in us. The rivers flow not past but through us.”


约翰·缪尔 John Muir



我站在七千多呎上优胜美地的冰川界点 (Glacier Point) 的花岗岩绝壁平台上,举目望去,雄伟独特堪称鬼斧神工、巧夺天工的半穹顶如巨神一般地矗立着,傲视着一路绵延的层峦叠嶂与深壑峡谷,气势宏伟如练飞瀑从连绵不尽的千年红木林中奔泻而下,真格“飞流直下三千尺”!

在混杂着最初的震撼与惊艳之后,心慢慢沉淀下来,清风徐来,心里异常地平静喜悦。

我想起约翰·缪尔充满哲理的感悟:“我们现在在山里,山就在我们心里。点燃热情,让每根神经都颤抖、充满我们的每一个毛孔和细胞。”

从未感觉壮阔山脉如此贴近心灵,此刻,我真正的体会约翰·缪尔(John Muir)所说的,“不是你走向山,而是山走入你的心里。”

约翰·穆尔(John Muir)一生致力于呼吁保护自然资源,塞拉俱乐部的创始人,推动了优胜美地等国家公园的建立。他的理念和努力极大地影响了美国的环保运动和自然保护意识。

那天我心旷神怡地欣赏这个壮丽宏伟充满自然绝美景观的国家公园时,心中盈满感激之情。

如果不是约翰·缪尔,优胜美地之美之绝俗不知何年何月才会被世人发觉,进而开发成为国家公园?

优胜美地所以能够成为国家公园,约翰·缪尔功不可没。

优胜美地(Yosemite)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国家公园,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态系统而闻名。


该公园坐落于内华达山脉,占地面积超过3000平方公里,拥有高耸的花岗岩山峰、宏伟的瀑布、广阔的草地、古老的红杉树森林,以及多种动植物。


优胜美地不仅是自然爱好者和摄影师的天堂,还是约翰·穆尔(John Muir)等保护自然的先驱者极力倡导的地区。


它是美国首批国家公园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以其独特的地质特征和原始自然美景吸引着每年数百万的游客。






约翰·缪尔出生于苏格兰,11岁时随着父母移民美国。

缪尔一家来到美国之后生活非常艰苦困难,但他们不畏艰辛,胼手胝足,耕地垦荒,永远有做不完的农活。但也因为如此,约翰·缪尔有了亲近山林鸟兽的机会。

他总在劳动之余走进附近的橡树林和山胡桃林,认识与观察林间的飞禽走兽,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里,总让他的心灵才得到平静与愉悦。

18岁那年约翰·缪尔申请停学一年,独自出门旅行,自称走入的是“旷野大学”。

两年中,他从印地安纳州出发,一路向南,徒步走到佛罗里达州墨西哥湾地区, 旅程长达1000哩。

之后他到古巴、巴拿马,并横越巴拿马海峡,回到美国西海岸。

拥有亚热带森林、原始森林中的古生物种和荒蛮的西部山川地貌,以及被人称之为最美丽的城市旧金山,是他一心向往的探险之地。

在他匹马单枪如苦行僧一般探险的生涯中,他意识到人的贪婪往往将上帝赐予人类的自然珍宝,毫无顾忌地开发利用以增加个人财富。

当他来到旧金山,这座美丽的城市在他眼里便是人为建造出来的美,不是他一直追寻的上帝创造的最荒野、尚未被人类改造的原始景观。

失望之余,他离开旧金山,驱车继续前行。

在他往东南方向行驶了大约180哩后,发现前面再无通车之路。约翰·缪尔毅然弃车徒步 ,走进了一处被印地安人称为Yosemite的地区。

这个被中国人翻译为“优胜美地”的处女地,人迹罕至,呈现着最原始的风貌。

完完全全的自然生态,这正是约翰·缪尔直欲寻访的 “上帝的创造”之地。


一生都在人迹罕至的荒野山区与原始森林里探索的约翰·缪尔,为优胜美地的大自然之美所倾倒,那是一处“没有任何人工的殿堂可媲美的优胜美地,只要有面包,我就可以永远留在这里” 的绝美之境。

秉持着“自然的大美不是一棵树或一座山,而是息息相关的生态系构成的多样与整体,而个人对于保护这种大美具有无可推卸的责任。”

这样的信念,约翰·缪尔将他的悟道形成自己独特思想体系的观念,致力于保护国家生态资源,不遗余力,四处启发民众环保意识,让那些地方能够始终保有原始生态。

从优胜美地冰川界点的观景台望下去

微移一点角度看的景观

优胜美地美不胜收

摄影师为之疯狂的优胜美地火瀑布

他一边探险一边撰写了大量关于自然、崇尚俭朴生活与心灵再造的优美文学作品。约翰·缪尔的行动与精神感动了国会和总统,1903年5月15日他带着老罗斯福总统去优胜美地露营。

罗斯福总统受到大自然的深深启发,

在任期内发动史上

最大的国土保育行动,

创立了5个国家公园、

18个国家保护区、

55个鸟类与野生动物保留地,

为全世界的生态保护树立了典范。


约翰 缪尔和罗斯福总统在优胜美地的冰川界点合照

不知是天性使然还是因为生长在一个墙内有着草坪、花朵和果树;墙外是一畦一畦菜田,种着番茄、蕃薯与甘蔗的堪称尚未被开发的郊区之地,我自小就浸淫在春耕秋收的自然生态中。

每逢秋收之时,最爱唱的就是有着阿美族乐音的 《欢乐舞曲/收获之歌》。

其中一句“谢天呀谢地呀谢太阳”,震撼了我小小的心灵,深深地感受到农耕与自然生态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人必须尊重、顺应与感谢大自然的规律与赐予人类的一切。

国中的时候读 《湖滨散记》,对于二十八岁的梭罗独自在森林湖畔展开一场拓荒、造屋、种地、写作⋯⋯完全身体力行,追求一种物质简约朴素、精神丰足与自由的生活方式十分向往。

梭罗的湖滨散记

婚后我住在高科技的矽谷,见连走路都还不稳的儿子,喜欢光着脚到后院蹲在地上看蚂蚁,仰望飞舞的蝴蝶、鸣叫的鸟儿,我决定将后院大片杂树丛、碎石以及乱糟糟的爬藤悉数铲掉,挖土整地,辟成好大一块园子。

将各式蔬菜及花朵的种子撒在覆满腐植土的大片土地上,不施化肥、不喷农药。努力堆肥、做酵素,让儿子能自由自在地在院子里穿梭,观察植物抽芽、长叶、开花,结籽自然成长、繁殖的一生;明白美丽的白纹蝶从卵⭢幼虫⭢蛹⭢成虫的奇迹生命历程。

我先生甚至买了许多木柴、工具,造自己理想的玻璃阳光暖房屋。当我摘着一大篮的新鲜蔬菜穿过美丽的玻璃屋时,我总想起梭罗。

而当我们带着才一岁多的儿子到优胜美地,沿溪行、穿越红木步道、揹着儿子爬至新娘面纱脚下、来至冰川界点时,我的惊艳之旅,变成了感恩之旅。

我彷佛在宏伟的半穹顶山壁上看到石刻的约翰·缪尔的名字!


约翰·缪尔成为我追随的勇者与智者。

回去后我们拜访了旧金山以北,刚过金门大桥不远的美丽红木森林——缪尔森林国家纪念地(Muir Woods National Monument)。

缪二森林国家纪念地

缪尔森林国家纪念地里头红木参天

️缪尔森林国家纪念地步道

之后还走过不同片段的约翰·缪尔步道、红杉国王峡谷国家公园缪尔通道,探访雷尼尔国家公园缪尔营地⋯⋯踏在约翰·缪尔曾经走过的崎岖山路,深深感受到受到梭罗和爱默森影响的约翰·缪尔,一如苦行僧方式行经旷野、孤寂悟道,足迹踏遍各处,远比两位先哲经历得更多。

他痛恨人类不知节制贪婪开发,看待大地只想到潜在经济价值,完全罔顾荒野存在的必要,忽略自然之美对人类性灵的陶冶。

约翰·缪尔将他的理念推得更广,不只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世界文化有着巨大贡献。



一百多年来,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先后接受了国家公园和历史遗迹保护的理念,同时效法他的理念,建立了上千个国家公园和历史遗迹保留地,致力于“让每一位公民,不论在情感上还是在理智上,都成为国家公园和历史遗迹保留地的真正主人

也许对于约翰·缪尔不仅全心捕捉大自然界动植物各种信息,更用心灵去领会自然生态的奥妙与消长的精神,总让我想起《庄子·齐物论》中所说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的精神境界。

人唯有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才能建构和谐的社会。想来不仅是他独具慧眼,能够深刻感受大自然之美,心灵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也因为大自然之美,激起了他内心深处的灵性和激情吧。

约翰·缪尔将他的深刻感受用优美的文字书写下来,一生发表过三百余篇文章,共写了十本书。他的文字带着形而上的精神特质,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读之往往都能受 到启示,毋难怪被誉称为“感动了一个国家的文字”。

我们一家自来喜欢大自然,一到周末每有机会就会走向山中、走向森林。尤其在美丽的加州红木森林里,更能体会约翰·缪尔所说的“回到山里,就像回到了家。”  “走向外界,我发现,其实是走向内心 ”的境界。

约翰·缪尔曾说过:“每个人都可以为大自然做出贡献,而不是仅仅欣赏它。”也许我做不了他提倡的保育工作,但我在俭朴的生活中尽力做到最大的环保。在前后院种满树木、花果与大片蔬菜的我,每日在阳光下农作。

我喜欢阳光穿透树叶隙缝洒在身上的点点金光,喜欢听风吹过群松的松涛声,喜欢听如歌鸟鸣,喜欢帝王蝶和我捉迷藏。一只松鼠衔着一个火红的柿子满足地离去,一只有着雪般屁股的兔子跳过来,偶尔一只老鹰飞过,虽汗水浸湿了我的脸和衣衫,心灵却是如此的纯粹与清澈。

大自然的心跳声多么美妙,大自然的律动有如天籁,总让我感动!

我想起约翰·缪尔的诗句:

只要我还活着,

我就要倾听风儿、

鸟儿和瀑布的歌唱,        

就要读懂

岩石、

洪水、

风暴和山崩的语言。        

我要和原野、冰川交朋友,        

尽我所能地贴近大自然的心  

⋯⋯


约翰·缪尔| 人与自然的格言



  1. “In every walk with nature, one receives far more than he seeks.”


  2. “每一次与自然同行,我们得到的总是超过所求的。”


  3. “Keep close to Nature's heart... and break clear away, once in awhile, and climb a mountain or spend a week in the woods. Wash your spirit clean.”


  4. “保持亲近自然的心…时不时地脱离一切,爬上一座山,或在森林中待上一周,洗净你的灵魂。”


  5. “Between every two pine trees there is a door leading to a new way of life.”


  6. “每两棵松树之间都有一扇通往新生活方式的门。”


  7. “When one tugs at a single thing in nature, he finds it attached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8. “当一个人拉动自然中的一个事物时,他发现它与整个世界相连。”


  9. “Everybody needs beauty as well as bread, places to play in and pray in, where nature may heal and give strength to body and soul alike.”


  10. “每个人不仅需要面包,还需要美景,需要玩耍和祈祷的地方,在那里大自然可以同时治愈和赋予身心力量。”


  11. “The sun shines not on us but in us.”


  12. “太阳不仅照耀着我们,还照进了我们的内心。”


  13. “Nature is always lovely, invincible, glad, whatever is done and suffered by her creatures. All scars she heals, whether in rocks or water or sky or hearts.”


  14. “无论自然的生灵经历了什么,承受了什么,自然总是美丽、无敌、愉悦的。所有的伤痕,无论是在岩石中、水中、天空中还是心灵中,自然都会治愈。”


  15. “When we try to pick out anything by itself, we find it hitched to everything else in the Universe.”


  16. “当我们试图单独挑出任何一件事物时,便会发现它与宇宙中的所有事物相连。”


  17. “Let children walk with Nature, let them see the beautiful blendings and communions of death and life, their joyous inseparable unity, as taught in woods and meadows, plains and mountains and streams of our blessed star.”


  18. “让孩子们与自然同行,让他们看到生命与死亡的美丽交融与共融,它们快乐而不可分的统一,就像在森林、草地、平原、山脉和溪流中我们这颗幸福星球教给他们的那样。”


  19. “The battle for conservation will go on endlessly. It is part of the universal warfare between right and wrong.”


  20. “保护自然的战斗将无休止地继续下去。这是正义与邪恶之间的普遍斗争的一部分。”




延伸阅读

回家的路 再也不是记忆中的模样

外公竟对副官说:跟总统的约 我不去了!

我把后院的“瓦尔登湖”给拆了




作者 杨秋生,台湾高师大国文研究所毕业,曾任教于大学,现居美国加州硅谷,为海外华文女作协创会会员,并曾任北加州作协会长,现任美国西北笔会顾问。



小说《摺纸鹤的女孩》曾改编为电视电影、《致女作家的十封信》列于全国巡回文艺营书单目、《22号公车》获文苑文学奖、《梦醒情更深》获海外华文著述奖。散文《心中有爱》、《相思也好》获海外华文著述奖及首奖。论文[试论融融《茉莉花酒吧》创作技巧与魅力]获海外华文论文著述奖,译书《神的名字》,列为各大大学宗教系参考书目。并涉猎园艺、美食、国画等领域,国画曾获国内数次奖项。




近期发表

祖国向他道歉三次 最应获诺奖却无缘...

诺贝尔和他背后的女人

大字不识的寡妇 竟给全家带来福报

小红书上第一批留学博主开始撤离了

一个勇敢老去的高贵女人“走了”

巴菲特与孙女们决裂 为什么

一个是非·人伦·正邪·乾坤颠倒的时代

儿子这样DIY申请进斯坦福的

还记得那3000个被领养的“孤儿”吗?

耶鲁中文热经久不衰 源自百年前的他

80岁参选环球小姐:我要惊艳全世界

有些地方离开了 却愈加怀念(万字力作)

在美国做爷爷 我忙碌一天的日志

在弹丸之国 我体验了民众为何幸福快乐

从“秀”娃视频的悲剧说起

从教授到美高校院长|留学生的心路历程

她笔录下几亿父母没有完成的史册

名校之路-父母如何匹配儿女未来

访谈千位世界高人的她 发现...

留学安全须知·实用大全

精选汇编 ↓↓↓ 百篇尽收眼底

【名校之路】过来人的教训与秘籍



【陈屹视线】人物篇·我问故我在


【穿越访谈】世界华人系列


【王妃传奇】皇冠越重 幸福感越轻


好评如潮的《触摸美国》系列


曼哈顿女人的征服《亲吻世界》精选


【极光文学大讲堂】名家璀璨

 

【带你深度游世界】

喜欢就点“赞↓↓↓↓

留美学子
​【陈屹视线】2014年创立主持的环球教育·人文精髓·名家文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