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它 为何是遗憾

教育   2024-11-17 07:59   美国  

【留美学子】3404

11年国际视角精选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陈屹视线】教育·人文·名家文摘

不读它 为何是遗憾

文   陈屹视线


十年浩劫的文革已经过去近五十年,关于这一时期的作品层出不穷。


然而,当小说《红黑时代》放在案头,我依然能够一口气读完


意犹未尽,一读再读。


真是庆幸自己能读到这本书!



其一

一幅罕见的文革全景画卷

这部小说从反右运动开篇,随后进入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以两位同年同月同日同城出生的女性朋友——培敏和尔娟为主线,讲述了她们从童年、青春到中年的成长历程。

 故事中穿插了几个家庭和数十位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纽带,描绘了亲情、友情、社会关系等多个层面。

作品如同推土机般,将读者卷入一个个百转千回、痛彻心扉的小事件中,从中窥见国家大事件背后的人性裂变。      

作为归国华侨的子女,我在六岁时便亲眼目睹了自家被抄、亲人遭批斗和劳改的惨状。

童年的伙伴们轻易得到的机会,对我而言却是遥不可及。这些创伤甚至伴随我度过了后来的岁月,因此,我对许多与文革相关的作品可以说了然于胸。 

然而,《红黑时代》之所以独具匠心,超越了其他文革作品单一或碎片化的叙述,它以一条清晰的线索串联起文革期间的始末及每一个重大事件和关键节点,如同一幅画卷缓缓展开,让读者得以全面洞察文革十年交错的历史全貌。

这部作品的独特之处,不在于展现文革期间那些众所周知的政治斗争和权力博弈,而在于描绘一群普通人在动荡的环境中,如何寻求自我、追求生存并重新定位身份。

在那个充满谎言与背叛的十年里,作者通过文字定格了一个个鲜活的场景,使读者深刻体会到那个时代的无情和封闭。


作品中有许多令人心碎的场景,例如:


十六岁的尔娟被迫坐在“专政桌”前,被“红五类”子弟逼迫吃下掉在地上的一碗米饭;


同年,为了让子女成为“红五类”子弟,尔娟的母亲选择改嫁给一位“红五类”;


尔娟的生父在文革前的反右运动中自杀;


而在文革即将结束前,尔娟的弟弟也在绝望中选择了自杀……


尔娟遭遇的人间惨剧,其实只是无数受难家庭的缩影之一。


中还有更多当年近乎白色恐怖的人物和事件,杨佔勇、刘庆梅、李凤杰等的故事令人震惊。


那些原本文质彬彬、默默无闻的人物,为何会在一夜之间蜕变成嚣张跋扈、恶毒残暴的形象?


正如作者所写:培敏看到了仇恨文化对人的毒害。 



为什么文革被称为一场浩劫?

表面上看,是生产力停滞,许多人遭受冤屈和迫害,家庭破碎。

然而,更深层的创伤在于,那些原本存在于国民心中的真诚、纯洁、友爱与热忱,被文革的十年浩劫所践踏,并且这种伤害蔓延至今,形成了“不是老人变坏,而是坏人变老”的社会现象。

更需要警惕的是,这种恶臭的浊气并不会随着文革的结束而自然消散。

《红黑时代》通过一个个揪心而悲愤的故事,将我们带入了一个难以吞咽、又难以吐出的苦果之中。

这些故事激发了读者强烈的反思和使命感,使人深思如何从这些毒素中恢复与治愈。这是几代人无法回避的长期课题,我们必须共同面对。

其二

耐人寻味的“友情”与“爱情”

《红黑时代》最引人入胜之处,无疑在于作者之光在叙述事件时所展现出的冷静与智慧。

尽管书中对文革期间的所有重大事件都有所涉及,但其中的悲惨案例,相信许多读者都已感同身受,因此我无需再赘述。

然而,我更倾向于另辟蹊径,去探寻书中那些超越彷徨、失措和痛苦的亲情与友情。

作者的笔触看似平淡,实则直击人心,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蕴含着对人性深层次的哲理。因此,我希望通过培敏在“友情”和“爱情”上的心路历程,来折射出作者的深刻洞察。

先从培敏与尔娟买布事件上一个细节说起吧:

眼看就要轮到培敏了,售货员突然喊道:“只剩几十尺布了,后面的人不用排了。”培敏转身去看后面,发现很多人在纠结,不肯离去。当她再次转过身时,却发现尔娟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到了她的前面,把剩下的36尺布全买走了。

培敏虽然明知自己被“耍”,却很快给予极大的谅解,两天后便彻底放下了。

培敏与尔娟从童年走到了中年,尤其是在与尔娟的相处中,培敏始终呵护她、提携她、欣赏她。

按理说,她们并不是同类人——培敏坦诚、友善、宽容,而尔娟则自负、自我、精明。如此迥异的两个人,如何能够成为一生的挚友呢?

笔者认为,正是这种性格上的鲜明对比,使得尔娟和培敏在彼此身上找到了自身的存在感。

表面上看,尔娟似乎获得了更多的实惠,但实际上,培敏在无私的友情和宽容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和内在力量。

她们的关系并非势均力敌,而是如同齿轮般相互咬合,在旋转中共同成长、彼此成就、逐渐成熟。读懂她们友情的真谛,也许能够揭示出现实中人情世故的深刻意义。

培敏身上所展现的“大智若愚”,正是因为她总能在面对半杯水时,看到那“已的部分,看到其中的美好与希望。 

当然,任何作品中,最能吸引读者的,莫过于充满爱恨情仇的故事。作品的后半部分,笔墨聚焦于培敏与赵长春和王友德之间的相识、相知、相爱。 

才华横溢、能力出众又根红苗正的赵长春,是那个年代所有单身女性的偶像。幸运的是,命运让他遇见了培敏。这两位珠联璧合的年轻人,以最含蓄的方式表达着爱意,成为彼此魂牵梦萦的对象。

然而,两人红黑分明的政治背景让爱情成为一对沉重的翅膀。


在第4647章中,描述了培敏在情感纠葛中痛下决心,选择放弃。因为优秀的赵长春被列为局级领导第三梯队的培养对象,这意味着他将是那批年轻人中升迁最快的。

然而,在那个以家庭出身论英雄的年代,培敏黑色背景的家庭必定会影响赵长春的仕途。

让培敏还抱有一丝侥幸的是,如果上级提拔他当官,他自己不愿意呢?如果他不想当官,与她结婚就不算毁灭他。

怀着最后的希望,培敏来到西院的实验厂找到赵长春,试探地说:“行啊,当官了!我发现你挺官迷的!”“男人嘛!”赵长春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简单的三个字轻松脱口而出,却如同炸弹一般在培敏心中炸开,将她最后的侥幸彻底击碎。她决定放弃自己的爱情,成全赵长春的前途。

即使在后来赵长春向她表白时,培敏也丝毫没有动摇。那坚决的拒绝,恰恰体现了她对赵长春最深沉的爱!正是由于培敏那自带光芒、自强不息的性格,使她在情感的道路上,既能勇敢地拿起,也能果断地放下。

培敏在面对家人介绍的男王友德时,从始至终都保持着一种平淡而真实的态度。友德是《红黑时代》中的另类角色。

如果说作品的前半部分给我带来的是沉重和纠结,那么在见到友德之后,我在那个颠倒黑白、充斥谎言的时代里,竟感受到了一股难得的真实与“清新”之气。

作为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友德在见到培敏之前曾这样介绍自己:外貌平平,才华普通,在政治上毫无建树,学术上所学也不多,虽然外表看似坚强,内心却十分空虚……友德从一开始便将自己的姿态放得极低。

的确,培敏与友德的第一次约会,可以说是充满了失望。作品中这样描写: 

下午两点,培敏如约到达,只见一名男生穿着褪色的黑衣,脚蹬一双旧黑皮鞋,倚靠在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上,神情萎顿。培敏仅仅瞥了一眼,便转身离去。心中暗想:“这不就是电影《青春之歌》中的余永泽吗?”余永泽是“懦弱”的象征,在全民崇尚英雄的时代,培敏自然偏爱稳重、庄严、英武且有震撼力的男生。 

于是,他们很快就道别了,或者说,可能不会再见。没想到,分开不到一个小时,友德的嫂子又找到培敏,告诉她友德在小白楼等她。

培敏心中很是厌烦,说:“哪有这样的,刚分别才多一会,怎么又来了?像个蚂蟥似的,还叮上了?” 

还没来得及喘气,就迎来了第二次约会。培敏走近小白楼,只见一个身材高挑的男子,身着白衬衫、米色裤子,腰间系着皮带,一手叉在腰上,来回踱步,颇有些大学教授的风范。

仔细一看,这不就是友德吗?怎么变戏法似的换装了。

友德特意来找培敏,叮嘱她不要因为两家是邻居,关系又好而感到有压力,更不要勉强自己。然而,读者在字里行间读出的却是:友德显然对培敏情有独钟。

在他第一次亮相失败后,立即通过精心策划的第二次会面来弥补之前的不足。

在我看来,友德正是那种“大智若愚”的男人能够在陌生人面前坦自己的无知和前途有限,这恰恰反映了他内心的强大。

培敏与友德之间逐渐深入的交流,从最初的疑虑到最终的相知相守,展现了他们关系的成长与转变。

在作品的结尾,我们在培敏出国前与丈夫友德的对话中找到了答案:她一直看不起那些依赖男人上位的女性,因为她一生都在自强不息的进取之中

然而,她知道,如果自己在外面闯荡失败,友德始终会在家中等待她。因为她了解友德尽管在政治上没有野心,却是可以安稳度日的。

结语

《红黑时代》中蕴含了许多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与深刻洞见,诚挚邀请读者们亲自去阅读与品味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小说《红黑时代》的语言风格独具匠心,几乎没有多余的形容词来描绘场景、人物或心理活动,完全不带任何矫揉造作的修饰。其叙述节奏紧凑流畅,每一个画面和人物在时间和事件的推进中,如同电影剧本般鲜活地浮现在读者的脑海中。

在过去的近五十年中,许多以“伤痕文学”为代表的文革回忆录相继问世,但它们大多聚焦于某些特定事件或人物。而《红黑时代》则以其独特的、平静的、涓涓细流般的叙述风格,描绘出了一幅恢宏的时代画卷。

这部作品之所以值得一读,不仅在于它使亲历者得以重新回顾和反思往昔,更在于它为后人完整呈现了那段真实的历史。

正如所言,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在历经四十年的沉淀与等待后,之光于七十龄,在大洋彼岸,以全球视野和多维角度,完成了这部呕心沥血之力作。

经过岁月的洗礼,留下的必是精华中的精华。

因此,不读《红黑时代》,或许将成为你人生的一大遗憾!

2024.9.2 写于美国东海岸


 作本文者 陈屹视线

中国77级大学生,留美旅居近40年。【陈屹视线】1999年伊始于《北京青年报》《北京青年周刊》10 年专栏,已出版7本畅销书,其中涉及教育·管理·情感领域的《名校之路》《因缘际会》《不是男人的错》分别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在新中国60年60位世界华人杰出女性评选中,荣膺“1977年代表人物”称号。

2014年创办【留美学子】公众号。已在主流媒体发表数百万字的纪实作品,访谈数百人,成多个系列,其中包括:美国名校校长、世界驻华大使夫人、世界企业精英、留学生群体与名校家庭、海外写作名家。

              


《红黑时代》Amazon 有销售


https://www.amazon.com/dp/6263964448


购书链接 可以直接请点击

此文最底部 ↓↓↓ 阅读量 旁边的

兰色  阅读原文 字体



  《红黑时代》作者之光:曾任杂志社主编及刊物专栏作者,文学作品见于《长城》《文综》《两岸诗》等处。现为北美中文作家协会终生会员和荣誉理事。



延伸阅读


一个是非·人伦·正邪·乾坤颠倒的时代

愿这个时代绝版!永不再复制



近期发表

令我厌恶的特朗普 为何赢了

无薪·每周80小时?马斯克的招募为何依然...

“姜萍事件”的反转 告诉我们什么

卧薪尝胆之城 名士辈出

老师对母亲的反驳 让孩子成为学霸不费劲

我的出生 救了同性恋爸爸的命

艳遇杭州

当权者半个世纪的弥天大谎

俄国为何喜欢苦难教育

愿这个时代绝版!永不再复制

被泰坦尼克号改变命运的女富豪

祖国向他道歉三次 最应获诺奖却无缘...

一个是非·人伦·正邪·乾坤颠倒的时代

雨夜惊魂 我的真实经历

名校之路-父母如何匹配儿女未来

访谈千位世界高人的她 收获了什么

留学安全须知·实用大全

精选汇编 ↓↓↓ 百篇尽

【名校之路】过来人的教训与秘籍



【陈屹视线】人物篇·我问故我在


【穿越访谈】世界华人系列


【王妃传奇】皇冠越重 幸福感越轻


好评如潮的《触摸美国》系列


曼哈顿女人的征服《亲吻世界》精选


【极光文学大讲堂】名家璀璨

 

【带你深度游世界】

喜欢就点“赞↓↓↓↓

留美学子
​【陈屹视线】2014年创立主持的环球教育·人文精髓·名家文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