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申请 143 | 交叉学科背景申博之路:24 Fall 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地理学博士申请经验分享
文摘
教育
2024-07-08 08:00
福建
学校:北京大学(硕);华南师范大学(本)
专业:风景园林(硕);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本)
申请类型:硕士申博士
GPA:硕3.87/4.0(3/22);本3.94/5.0(1/43)
IELTS:7.5
GRE:无
科研经历:四篇SCI/SSCI一作/通讯,两篇SCI/SSCI二作,一篇SCI/SSCI 三作,两篇中文核心二作,一篇会议二作
业界实习:无
海外经历:无
获奖经历: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廖凯原奖学金
推荐信情况:国内强推三封
申请方式:DIY
申请结果:
Off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 (PhD) -Geography (GIS and Cartography)【最终去向】
Columbia University,Graduate School of Architecture,Planning and Preservation (PhD)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PhD) - Geography (口头offer)
Waitlis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hD) - Geography
我认为对于地理学习者来说,在不同的地方学习生活不仅是人生体验也是学术视角丰富的一环,差异化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和学术氛围可能会激发新的研究灵感。而选择在美国读博可能主要是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有全奖,不需要另外申请资助,能够在免去经济压力的情况下满足国内教职对海外经历的要求;二是有机会接触到行业领先的研究者与研究机构,拓展视野与资源,也提升个人的就业竞争力;三是有足够的、连贯的时间去实现自己的研究计划或是推进实验,并在读博期间尽可能产出更多的成果。选择学校:选校选导师方面,可以通过GISphere公众号、业内声誉、各种高校排名、学校/学院官网、Google Scholar、期刊编委、相关论文等渠道寻找信息来源,给自己列一个list。我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内容并不一样,带有跨学科性质。本科时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的培养体系还没有完全分流,所以其实接触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GIS三个方向的课程。当时学院的本科生导师制让我很幸运地拥有愿意指导我做科研、写论文的导师,接受了接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也是在这段时间里,我逐渐对情感地理、行为地理研究感兴趣,并且接触学习了一些心理学的技术方法,做了一些地理学和心理学的交叉研究。后来研究生阶段学习方向有所转变,转向规划、景观领域,但仍然是地理学的研究范式,导师跨学科的研究思维也培养起了我对学术研究更深的兴趣,坚定了读博的想法。出于个人兴趣的考虑,我还是选择了认知与行为地理作为申博的主要方向,所以即使硕士研究的重心不在这个方面,还是坚持在这个方向上持续进行了一些研究,这也使我在后来的申请阶段有了更多底气和信心。在跨学科的方向上寻找导师并不容易,也需要加深对这个交叉领域的了解。在经过信息检索、收集之后,我认为UCSB地理系、UWM(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地理系和我是比较适配的,也有方向很契合的老师。我在UCSB的导师可以说是我感兴趣的方向上的开山鼻祖,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也成为了我的首选。在写材料的时候,尽量给出自己比较具体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计划,并论证和老师研究兴趣的重叠处,这样即使在没有connection的情况下也会有较高的申请成功率。语言考试方面:英语建议尽早考到满意的成绩,因为下半年在准备申请、毕业论文等方面会比较忙碌,比较难有连续的时间去备考,现在绝大部分学校也不需要GRE成绩了。申请流程:美国博士申请的时间线大概是:选校、选导师、考TOEFL/IELTS(网申前成绩能出来就可以,另外需要关注感兴趣的项目是否要求提交GRE)—准备CV/个人网页(7月-8月)—套磁(9月-11月,中间可能有导师个人面试)—准备SOP(statement of purpose)、PS(personal statement)、WS(writing sample)、联系推荐信(11月)—提交系统申请(12月-次年1月)—委员会/导师面试(12月-次年2月)—录取结果、确认offer(1月-4月)—签证、住宿、机票准备(入学前)。套磁过程:套磁,是一个没有要求但约定俗成的环节,最重要的是个人兴趣和联系导师的匹配度,在网申的时候也往往会让你选择出意向导师,并在SOP中指出有兴趣合作的导师。一般来说,大家都会同时联系好几个导师,所以建议有针对性的去准备每个导师的套磁邮件,真诚地表达自己为什么想跟这位老师学习、老师的研究经验能在哪些方面对自己有所指导,以及博士期间自己想做的研究主题、自己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学习准备,切忌用一套模板发所有老师。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意向导师的学生了解组里的具体情况、科研模式、可用资源,判断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由于美国部分学校是强委员会制,套磁的作用未必很大,没收到回复或者收到鼓励申请的模板回复也是正常的,可以放平心态。文书与申请:准备SOP、PS和WS等材料时,也要注意对不同申请院校的有针对性“定制”。每个学校对SOP和PS要写的内容(有的学校可能只要一份)、字数、WS页数的要求可能都不太一样,但大同小异,要注意区分。在网申之后,也记得给之前联系的导师发送follow up邮件。简历和个人网站这种作为“门面”的材料也需要本硕期间保持产出,在申请之前积累申请方向的论文和科研经历等等。个人网站相比CV来说能够呈现的信息会更多,也更生动,我注意到很多GIS方向的申请者都会有自己的个人网站,所以在CV的基础上也做了自己的个人网站。面试:到面试阶段,一般就要准备有关个人经历和proposal的ppt了,还要对可能会被提问的问题心里有数,最经典的就是why school/ department, why PhD, why professor。等结果:老师或学院面试后,记得发送一封邮件表达感谢。最终委员会中做决定的未必有你联系的导师,所以在拿到offer后要再联系一下导师。总体来说,海外博士申请整个流程DIY完全可以拿下,毕竟只有自己才最清楚自己的研究方向。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UCSB)的地理系的博士项目是世界公认的最优秀的地理系项目之一,曾多次被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RC)评为美国最优秀的地理系之一,尤其是GIS和RS方向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地理系有七个具体的优势领域:Atmospheric & Climate Science; Cognitive & Behavioral Geography; Geoanalytics Science & Planning; GIScience & Geoinformatics; Ocean Science; Population & Health; Terrestrial Sciences,整体来说老师们的研究都是跨学科的,也鼓励学生跨学科背景申请,但建议有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储备。
攻读地理学博士学位的学生可以申请增加以下可选的跨学科博士重点:Climate Sciences and Climate Change; Cognitive Science; Demography; Environment and Society; Global Studi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Quantitative Methods in the Social Sciences。比如我选择的导师的研究方向是Cognitive & Behavioral Geography,隶属于GIS大类下,与心理与脑科学系也有合作。费用方面,美国博士基本都能够获得五年的全奖offer,需要通过担任TA/RA来获得每月工资,基本能够覆盖在读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UCSB校园 (图片源于UCSB官网)在没有海外经历的情况下申请国外的博士,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是个人研究兴趣和潜在导师的匹配度,真诚地和老师沟通,以及如何通过申请材料证明自己在这个方向上是有潜力的。 对于交叉背景、跨专业或者跨方向的申请人来说,需要有意识地积累在拟申请方向上的研究成果,提升竞争力。除此之外,趁早明确自己出国/申博/申硕的想法,及时规划,并按时执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焦虑。希望大家都能在申请季圆梦,收获心仪院校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