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

时尚   2024-04-29 20:37   广东  

最近天气极端,雨下得有点让人心慌。


晚九点这会忙完,泡一杯热茶,稳住心神,打开电脑,流水账式地记些江南碎片。在那边呆了一周,逛了几个城市,就从南京开始记录吧。

作为一个小众博主,何谓小众,就是小到只有3个人知道的博主,奉行一个准则:没有记录就等于白去。


如若记录的文字,能对一些人有所帮助,那就再幸甚不过了。


一张美拍打阵走起
摄于夫子庙前


早上从广州出发,利用从白云机场到禄口,再从机场到酒店的时间,做了必吃攻略,加上本地司机大哥的推荐,四舍五入记了必吃清单:馄饨、面条、鸭肉;店铺就畅园、刘长兴、当地菜市场,南京大排档。


牛肉锅贴、汤包、三鲜馄饨
真别说
有种沙县小吃即是感
摄于刘长兴,逸仙桥店

三过刘长兴门口,最后终于吃到了。份量是真的大,一份两个人都吃不完,口味很家常,那种可以每天吃的普通好吃,舒服。

吃完打包了他家的烧饼,不同于南方的口感,就简单一个白糖口味,居然吃出惊喜,咬开有好几层的口感,有种平凡中吃出花来的感觉,沙而不干,甜而不腻,刚刚好!

像南京给我感觉,介于南北之间的粗犷又有细腻。


南京大排档,南京本土连锁品牌,几乎每个景点都有分店,就是人多到无力排队。弃了两家终于在中山陵店吃到,也是耐着性子排了30多号。


很无语就是经典单品美龄粥、咸水鸭都售罄,真是气人,点了几个,嗯,口味跟广州的不能说一样,就是没啥区别。


尝试一口老醋酱肉

可能我不爱吃醋

差点被当场送走

摄于南京大牌档,中山陵店


陆陆续续吃了一些啥,也没特别深刻,吃的打算就这样翻篇了。不纠结,后面也不特意唠叨了,虽然感觉不应该,作为一个美食爱好者。


因为,南京有比吃的更吸引人。

话说早上出发,中午就到了酒店,朋友选在市中心的橘子水晶酒店,去哪都很方便,火速丢了行李便出发去附近的夫子庙。


南京的夫子庙,号称是中国四大文庙之一,必须来涨涨见识。


大白天的人甚是多呀,被巨大的现代人流冲击视觉,满眼都是人,我,其实感觉不出这里的原始气息。


直到我抬起头,看见一块有点霸气的牌匾——天下文枢,那一刻某条神经有被cue到,是我冒昧了哦。


提示:图片横屏看更有感觉。



不愧是文化枢纽之地、金陵历史人文荟萃之地,听说这里以前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


一排排的古建筑群,规模宏大,感觉走不完。挑了就近的几个点逛逛,也是夫子庙中心,其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


孔庙和学宫连在一起,贡院单独买票。贡院也就是江南贡院,是当时最大的科举考试的考场,鼎盛时期可以容纳两万多名考生。

在这一格格的考试间,生产卷出天花板的文章,协助皇权治国理天下。



逛这里,上可以了解科举制度,下可以察民间野趣。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看看这个小抄,作弊神器的祖师爷版。袜子都使上了,得亏过去袜子的材质和尺寸都能上墨,不过这个努力的方向是不是用错了?



我在想,学而仕则优,除了科考这条路,古代其他出路呢?仕农工商,这个排序也许就是答案。


看来哪个朝代,按先进集团指引的方向努力,都是上上选。又或者说,是先进集团已经用血汗趟出了一条最好走的路呢?


这无从得知,得开天眼。


走完这几个地儿,天黑了,穿过人群,去岸边感受杜牧笔下的秦淮河,“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提示:图片横屏看更有感觉。



这里最不缺的就是文化了,有关秦淮河的诗句数不胜数。只是杜老先生的诗句被选入语文课,最先入脑。


我一度以为秦淮河就是个烟柳之地,不过这样想也不是全错,这里从六朝起便是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素有“六朝金粉”之誉。


历史名巷,乌衣巷也在附近,刘禹锡的代表作:

朱雀桥边野草生,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刻奔现。


在这样的商业中心,有娱乐场所也是正常的,相隔一桥,一边是考试院,一边是青楼,好像古代的青楼是合法的,哎~纸醉金迷。



十里秦淮的繁华景象和特有的风貌,还保留有多少?


这一汪河水,古老南京文化的渊源之地,自六朝至明清,一度被历代文人所讴歌。


时代更替,这里人流依然如织,肩比肩,包撞包,不同古时学子怀揣的笔墨纸砚,今人是举着各种拍摄工具,是否我们也被时间的河流裹挟着向前,秦淮河水缓缓向西流,淘尽的是一茬又一茬的人。



“隔江犹唱后庭花”,一边是考场,一边是商女,一举登科,便有了游览人间繁华的优先选择权吧,无疑激励了一代代学子寒窗苦读,鱼跃龙门。


河风吹了,人也清醒了,卷的冲击波立马袭来。

打道回酒店,路上顺带逛了一个不拥挤的老门东,这里也属于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南京传统的民居、商贸和手工业聚集地。



虽是夜晚,仍能感受这里花开得正盛,空气中满是她们释放的信号,满枝丫迎风摇曳,还有爬到墙墙上宣调。


好想跟她们互动:

看到了,看到了,消消停吧。



安静的古城,突然想起一阵音乐声,顺着声音寻去,遇见一家叫做“漾应的火塘”的店,有一个驻场乐队,看起来是一个喝咖啡、吃酒的地方。



摇摇晃晃的旋律让人想驻足,在门口坐了一首民谣的时间,恋恋不舍离去。

在胡同口,缘遇一颗百年老树,二球悬铃木(学名),别名“法桐”,也叫法国梧桐,两个名字都好听,一个俏皮,一个浪漫。


悬铃木,原产地不在中国,中国引入栽培的有三种,分别是一球悬铃木、二球悬铃木和三球悬铃木。


最先引进国内种植的是中海的法租界,后作为行道树被其他城市批量引进。


通过查阅资料才知道,悬铃木与梧桐是完全不同的物种。


不然都难以理解:梧桐不是产自我们中国吗?为什么要冠以外姓?


梧桐本身就是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在先秦典籍中,就是高频出现词汇。


《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法国是浪漫主义的发源地,梧桐寄托着中国人独有的情愫,两个词组在一起,新潮又不失典雅,也许正符合了当时的审美,放到今天,也不过时。


抱的这颗,二球悬铃木,有缘再见。



借着月光,走捷径,穿过胡同居然发现一个宝藏小店,又见炊烟,这个体验有点惊喜。



老爷子长得很像宫崎骏,两口子经营一家柴火馄饨店。


仔细观察,这里的每一个布置都有细节和“心机”,营销这个门道老爷子玩遛。



宵夜时间,肚子表示还可以,又干了一碗混沌,汤口略微咸了,吃完快11点了,还有陆陆续续的人在等着,位置不多,火速退了出来。



这是不是那谁说的,在陌生的地方,锅灰我们都觉得新奇,“看,跟我们老家的一样”。


第二天,早早起来,15°左右的天气,一件长袖刚好,舒服极了。饭完才8点,正好可以赶早去南京博物院。

提个醒,南京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是不同地方,一个在东,一个在西,可别搞错了哦。


我们约了票结果进不去,以为搞了乌龙,结果是日期记错,幸好当天运气爆棚,现场刷到票。


博物院要提前约票,当天也会放一些票出来,这个就要看运气了。


好歹也是中国的三大博物馆之一,到了南京没进去看可能会有点小遗憾。

tips: 另外两大是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现在“南京博物院”是“一院六馆”的格局,将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等整合在一起,历史馆必打卡,当然有时间可以所有馆都逛完。


序言甚是精彩,留了小抄。


作为“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南京博物院”里的藏品数量和质量都非常惊人。


好奇为什么是这三大,为此还扒出了一段小历史。


抗战时为了保护文物,北京博物馆曾南迁文物,据史料记载,当时打包出来的文物有8000多箱,一路辗转,部分文物现如今就留在了南京博物院。


老蒋在逃到台湾的时候,还带走了近70万件值钱的文物,这些文物,如今都被放在台北故宫了。


听说南京博物院,关于故宫文物的归属问题也历经了几十年,貌似现在也没明确,但一直封着放在朝天宫也不是,后来就给展出了。


不管咋样,那些为保护文物所付出的人,历史不会看不到,那些想独吞瑰宝的人,我们也看不到他会因此付出什么代价。



近距离观摩这些展品,眼界表示有被撑开了一点,世界这么大,眼界又开发了0.000001。


展件很多,能记录的都是很小一部分。这个完全被它的造型迷住,威风凛凛,线条流畅,爱了。



这个现在淘宝都有卖了,凭几。开始我以为是凳子,想来那么窄,长时间坐着屁股受罪,原来是用来靠着的。


奇怪,有点诡异的人鱼造型,山海经里好像出现过。


含金量极高的金兽,是南京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感觉,现在卷的一些东西都是老祖宗玩剩的,有些个新奇特、有些个用精美绝伦已经是俗了。


挂蚊帐的金带钩吗?


这些个瓷器,养眼了。

逛到了钟表展,这种精细的背后已经有工业化的味儿了,从这里开始,我们的审美好像就断层了,芜湖,由盛而衰的清朝。



院里实在是太多太多人了,没法慢慢逛,带着的讲解器也没法慢慢听,各种主观和客观条件,让每个人都只能看到你能看到的。


结束南京博物院,移步去美龄宫,看看到了民国时期,当权者造的别墅,里面的吃穿用度又是咋个样子。

民国,距今也不是特别久远,好像也成了很多别墅的样板,守卫,会议,居住一应齐全。

难以想象,供应地暖还可以在负一层,独设一个专门的烧煤室。


感觉没有太多的感觉,此处省略……一些文字,就简单到处一游吧。或许满山的法铜树,正无声诉说当年事。



不远处是大明皇朝的开国始祖朱元璋和马皇后的陵寝,明孝陵,此行的重点。


明朝,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封建朝代。因看了《明朝那些事儿》,知道了一些关于这个朝代的片毛零星,心中多了几分敬畏。


特别对马皇后,发自内心感动!历史书里没有对她大歌大颂,但是她却以自己润无声的方式影响了历史。


之前的读书随感,印象深刻:





明朝,和蒙古铁骑干架赢回来的江山,一个有点刚的王朝。脑海里想象的画面,此刻便来这里找寻些许印证。



来到这里,已经开始感受到一种别于其他地方的气场,肃穆的,沧桑的,厚重的。

虽然,被人摸到包浆的地方,有些跳格,放开点想,这也许也是历史发展的进程?



这是“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是朱元璋的儿子、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所立的,碑文由朱棣撰写,记述朱元璋一生事迹,共2746个字,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古碑。


原楼顶已毁,为保护石碑,后来重建了楼顶。


走出来的这一幕,让我不自觉用镜头纪录了下来。



继续往前通往明孝陵,有两段神道,石象路和翁仲路。其中石象路--明孝陵神道,被誉为南京最美600米,沿途依次排列六种石兽,分别是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每种2对,共12对24件,每种两跪两立。


摄于石象路

过了石象路右拐,进入瓮仲路,这是孝陵神道的第二段,长250米,瓮仲路依次排列一对望柱,两队武将和两队文臣,两边栽种松树。

这两条神道呈L形,明孝陵的神道石刻是中国帝王陵中唯一不呈直线,而是环绕建有三国时代孙权墓的梅花山形成一个弯曲的形状,形似北斗七星。


当年修建的时候有人就报告了朱元璋,是否要将孙权的墓迁移,朱元璋留下的话被传至今,“孙权也是一代英雄,留着给我守墓吧”,于是形成现在的格局。


继续往前,就是明楼。原建筑在清咸丰年间楼顶毁于大火,现在看到的的明楼是近代复建的。


提示:图片横屏观看体验更好。


沧桑肃穆立显
摄于明楼前


现仅剩砖墙四壁还是原迹,立于六百多年不倒,明砖质量名不虚传。


朱元璋严苛的工程管理制度严防贪污腐败,杜绝了粗制滥造,豆腐渣工程。


每一块砖都责任到人,现今还能看到砖面残留的字迹。


业界对明砖的赞誉,“敲之有声,断之无孔”。


 忍不住敲了几下,手指哐哐哐的,果真硬也!



走进拱门,是一条悠长的台阶,像一条时光隧道,进去像个冰窖,有点儿冷,说不上的阴森感,透过洞口的自然光,依稀能看到点台阶,要是没人,一个人走还是有点毛。


明楼北面是一个直径达325米至400米的圆形大土丘,是钟山南的一座小山,即独龙阜宝顶,周围建有一条以条石做基础的地沟,城墙周长1000多米,形成明楼宝顶,下部就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地宫。

登上明楼顶,放眼四望,郁郁葱葱,蓝天白云。这一刻你就会感受到世事沧桑,天地的开阔人类的渺小。


南京行的两天,都集中在市区,走马观花般粗略感受了南京城的气息,人文荟萃,六朝金粉,吸一点都受用许久。


空气中满是悬铃木球释放的飘絮,是否也在挑选着对它不过敏的人?


下一站扬州,待续。



我喜欢你开心就好
偶尔碎碎念生活,偶尔说说工作,总之,我喜欢,你开心,就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