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朋友吐槽:年纪越大,爱好越少。
周末不是玩手机就是看小说,顶多和朋友出门下午茶,再找个网红店排队吃饭。
娱乐选择变多了,生活却更无聊了,灵魂加速进入衰老期。
我很理解这种状态,想改变,却无从下手。
于是我给她提供了一个思路——培养一门输出型爱好。
所谓输出型爱好,是相对诸如刷短视频、看剧综小说、旅行等输入性爱好而言的另一种选择。它通常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是一种个人情绪、思考、价值观、审美的表达。
写作、书法、乐器、绘画等都是输出型爱好,而写作是其中门槛较低的一种选择。
▷ 为什么要写作?
进入社会久了,反而会忘记独立思考,成了信息的搬运工。
打个比方,平时看电影、看书、听播客,看了听了就过去了。摘抄几句金句,就当学到东西了。
第二天回忆起来,其实什么都没记住。
就像学习一样,听完老师上课,如果没有课后复习的消化、沉淀,很难将之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而写作正是思考、整合和表达的过程。
写文多年,我也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因为要把对某件事的看法用文字精确表达出来并不容易。
这需要我在嘈杂的脑海里不断挖掘,挑拣出最准确感受,总结最恰当表述,才能组合成满意的文字。
这一过程中,我既整理了脑中混乱的信息库,也重塑了自己的认知体系。
有时候甚至觉得,我的脑子只有写作时才是真正运转的。好似给一台日渐老化的机器上油,让它不至于被短视频时代锈蚀得太快。
同时,写作也是提升表达的方式之一。
习惯用文字组织语言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能更从容、更有逻辑地表达自我。
有条理、有内涵的表达,是在任何领域都需要的技能。
▷ 写作有哪些收益?
《写作的方法》里说:“写作是个人能力的放大器。”
它并不是一项独立存在的技能,反而更像一味万能调味品,让“食物”变得诱人。
我关注过一位空间整理师,她一开始的主业是帮客户做整理收纳。后来通过写作,她开始运营公众号,并推出帮助家庭收纳的付费课程。
最近几年,她出书、录节目、给品牌做收纳顾问、组建收纳团队......写作帮她放大个人能力,而她把自己经营成了一个IP。
我还接触过几位擅长写作的创业者。他们擅长用文字讲品牌故事、输出品牌价值观,从而赋予产品额外的品牌价值。
写作也是吸引同类的过程,因为输出内容的同时,受众也在被筛选。
没有一种想法能迎合所有人,但当我选择暴露内心输出争议性的思考,真正同频的人依然会被吸引。
如果有能力,写作还是提升额外收入的有效方法。
在自媒体时代,不管你从事哪个行业,都可以用文字分享技能,把技能变成收益。
卖课、投稿、出书、做自媒体......赚钱的方法很多,但并不容易。
▷ 怎么开始写作?
写作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技能,只要会说话、会写字,就能写作。
所以,不畏惧文字,是写作的第一步。
完全没有写作经验的人,可以试试写朋友圈日志。
每天或每周记录一件有趣的小事,并尽量把它写得吸引人,几十字到一百字左右即可。
这是和文字重新熟悉的过程。
很多人会对自己的文字感到羞耻,不好意思公开发表。
写作第二步,是勇敢公开表达。
刚开始做公众号时,我也羞于分享到朋友圈,但写作的很大一部分动力,来自外界的正反馈。
就像前文所说,写作是可以吸引真正同类的。
当我怯怯地分享完自己并不满意的作品,却意外收到他人的正面评论,没有什么比这更有成就感。
如果有余力,可以尝试运营一个小红书账号,垂直分享某个自己擅长领域的内容。
小红书的发文门槛低,对字数、文案质量等没有太高要求,且流量大,更容易收获同频共振。
说不定还能靠它小赚一点零花钱。
最后,写作不是目的,而是表达自我的手段。练习写作也不是为了成为文学大神,而是放大自己的优势,创造更高的能力价值。
2025年才刚开始,不如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做一个能自然表达的人。
往期精彩内容:
周末可以做的100件低成本小事(i人独处版)
2025年培养5个低成本爱好
作者介绍:
云宇,努力靠码字养活自己的自媒体人,用文字分享成长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