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年初二,先来拜个年,祝大家新的一年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一路开挂,继续躺赢。
昨天和同龄亲友聊天,大家老生常谈年味淡了,并集体翻找童年记忆。
1
小孩子的春节记忆,是和一大家子亲戚吃团圆饭。
春卷、腊笋烧肉、炸肉圆、水果酒酿羹,每年的期待莫过于此。
酒足饭饱后,长辈围坐聊天,小辈闹成一团,闯些不大不小的祸,收些不多不少的红包。
夜色渐暗,小不点们跟在哥哥姐姐身后,等他们像英雄般点燃极短的引信,看火苗飞窜上天,“嘭”一声炸出一朵花。
几天前,我也问过外婆怎样过年?
她同样怀念曾经的年味,视角却不同。
她说每年过年都会提前大半个月做准备。
早早买回腊笋干浸泡、切丝,要浸上一两周才能用来做菜;
做酱肉酱鸭,从洗鸭子开始,调配腌料、腌制、晾晒,每个流程都不能少;
还有做蛋饺、炸肉圆、包春卷......
在我的记忆里,外婆会把一盆盆做好的大菜放在厨房,用以招待不同亲戚。从初一到十五,一点点把它们吃完。
2
那时我以为春节就该这样,直到外婆放下围裙宣布退休,把任务交给我。
今年是我负责做年夜饭的第七年。
说实话,挺烦的。
设计菜单烦,洗菜备菜烦,在厨房站一下午做菜更烦。
长辈问:一直不结婚,以后别人过年一家团圆,你过年顾影自怜,老了会后悔。
我看看面前炒着菜的锅和客厅其乐融融的笑声,心想这种团圆谁想要谁拿去。
3
昨天还有亲友抱怨年夜饭太糟糕,一点也不像过年。
原来是他家负责年夜饭的小姨前一天刚从外地回家,为省事直接买了预制菜套餐,当晚满满一桌子大餐,全来自某酒店中央厨房。
我挺佩服这位小姨。
年夜饭的意义该是所有家人参与完成一顿年终大餐,而非将之变成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责任。
厨子做菜,客人吃饭。那是酒店,不是家。
4
年味不是淡了,只是负责制造年味的人老了,累了。
其实打开除夕夜朋友圈,还是能找到年味的。
年轻一代接过做年夜饭的接力棒,火锅、海鲜、刺身、半成品加工......各出奇招,各得其乐;
网购有趣年货,那些对联还未成年就被拉来上岗,不怎么专业,但挺有气氛;
同龄亲友约着聚会,吃瓜、打牌、打游戏,把童年糗事聊个遍......
你看,仍然有人忙着过年。
年味一直在那,在熟悉又陌生的厨房里,在外婆的围裙里,在菜市场的叫卖声里,在采买年货的购物车里......
如果觉得它变淡了,记得去这些地方收集它们的踪迹,就像外婆曾经做的那样。
以上。
往期精彩内容:
作者介绍:
云宇,努力靠码字养活自己的自媒体人,用文字分享成长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