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岁,一事无成,很丢人吗?

文摘   2024-09-19 18:00   浙江  



1

大家好,我是云宇。

最近在B站刷到一个视频,标题有点长,但每个字都像在点我——

up主柚籽在视频里聊自己的经历。

她出生于一个还不错的家庭,爸爸负责赚钱,妈妈负责家务和孩子。而她的任务,只有好好读书并考个好大学。

柚籽的理想是做一个服装设计师,但她的高考成绩只够让她在江西(本省)的美术类专业和省外其他专业中二选一。

最终,她选择后者,并放弃学习服装设计。

上大学后,她相信了从小到大听过的那句话——“一切等到上大学就好了”。加上没有读到理想专业,于是开始摆烂。

没参加任何学生团体和比赛,经常翘课,大部分老师都不认识她。

大学毕业后,柚籽想考研继续学习服装设计但失败。

在父母安排下进入国企,从事财务和人事类工作,又在5年后受不了工作强度和低薪资辞职。

辞职后为了给父母一个说法,柚籽用2年考取高中老师教师资格证,但这并不是她想要的。

她把自己形容为“游离在社会之外的生物”,毕业8年,归来依旧一事无成。

现在,她的计划是在不放弃画画的同时去找一份工作,认真活下去,好好爱自己。


2

看完视频,我仿佛回顾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同样在条件还算不错的家庭长大,虽然小学时父母离异,但从没缺少过亲情。也因为被保护得很好,没为经济发过愁。

一门心思读书,高考失利上了三本学校。

相信那句“上了大学就好了”的传说,浑浑噩噩度过四年。同样没参加任何社团和比赛,不在当下努力,不为未来计划,甚至没有谈一场恋爱。

大四那年,在亲戚帮助下进入新闻媒体实习,并在毕业后一年考入另一家纸媒,正式成为一个记者。

这是我超顺利的前20几年人生,有一些小意外,但总体顺风顺水,无波无澜。

彼时的我并未意识到,那只是家人带来的好运,后面的路,要靠自己走。

后来,我从纸媒辞职,做过文案策划,做过公司PR,又先后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离开。

2016年,妈妈生病离世。

那个我以为能依靠一辈子、永远和我走下去的人走了。

我开始学会长大,开始照顾妈妈留下的外公外婆。

直到现在,我,35岁,全职在家,一事无成。

我常常在想,如果那时候复读再考会如何,如果大学时努努力会如何,如果没从媒体辞职会如何,如果......

但哪有那么多如果,人生不就是在一个个分岔路口的选择后,才成为今天的样子。


3

在那条视频下,充斥着两种对立情绪。

一种,是感同身受。

他们分享自己类似的经历,那些关于选择和挣扎的矛盾,在共情中寻求慰藉;

一种,是愤世嫉俗。

他们斥责up主不知好歹、不知进取。明明有那么好的家庭和起点,却一边浪费原生家庭的资源,一边喊苦喊累。

我承认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如果分享我的经历,也必然会被骂“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但我也开始思考,所谓的“成”到底是什么?

农民一辈子在田中劳作,他们辛苦将孩子送如大学,在城里站稳脚跟。

而孩子毕业后在格子间里熬夜做ppt,赚着光鲜亮丽的高薪,却买不起城里的一间陋室。

在社会标准下,后者是“成”。

但田里那一亩亩收成,把孩子送进城的魄力,更是一种“成”。

前几天刷到一个外卖小哥的视频,一个来自农村的18岁少年,为了给妹妹赚学费进城送外卖。

他说自己最爱喝的是“奈雪的茶”,但那杯茶太贵,他只在生日时喝过一次。

他不敢停下送外卖的脚步,因为妹妹考上了镇里最好的高中。

他很平凡,如每一个穿梭在城市的外卖员,可谁又敢说,他“一事无成”?

从小接受社会规训的我们,把收入、社会地位、婚姻家庭等视为“成功”的标准。

但原生家庭、性格、人生际遇等方面的差距,早在一开始就拉开了彼此的距离。

所谓的“成”,就像绑在驴眼前的胡萝卜。

有的人一辈子都在追赶,却少有人真正品尝到那口香甜。


4

到底什么是“成”?

刘慈欣在《球状闪电》里有这样一段话:

其实,儿子,过一个美妙的人生并不难,听爸爸教你:你选一个公认的世界难题,最好是只用一张纸和一支铅笔的数学难题,比如哥德巴赫猜想或费尔马大定理什么的,或连纸笔都不要的纯自然哲学难题,比如宇宙的本源之类,投入全部身心钻研,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不知不觉的专注中,一辈子也就过去了。

人们常说的寄托,也就是这么回事。或是相反,把挣钱作为唯一的目标,所有的时间都想着怎么挣,也不用问挣来干什么用,到死的时候像葛朗台一样抱着一堆金币说:啊,真暖和啊……所以,美妙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

克里斯托弗·莫利也在作品《天涯海角》里说:“只有一种成功——能以你自己的生活方式度过你的一生。”

我总是很羡慕那些一早就清楚自己要什么,并为之努力的人。

他们心有所托,哪怕一辈子都在追寻目标的路上,也是有意义的人生。

甚至,人一定要“事有所成”吗?

朱德庸说:“这是一个只有人教导我们成功,却没有人教导我们如何保有自我的世界。”

人生的意义从来不在于他人的评价,而在于自己的感受。

在我看来,意识到自己“一事无成”并不是一件坏事。

有多少人一辈子活在麻木里,顺着社会规则长大、衰老,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甚至意识不到自己该要些什么。

觉得自己一事无成,至少说明ta还有梦。

视频结尾,柚籽提到和爸爸的聊天,爸爸说:“一个人十几岁的时候,不会知道他20几岁会去干什么。”

是啊,人生尚未过半,一事无成又如何?

只要向着自己想要的“成”一步步走,就好啦!

以上。

往期精彩内容

建议所有决定写作的人,尽早建立自己的写作系统

裸辞在杭州做自媒体一年,我花了多少钱?

坚持早起一周,我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作者介绍:

云宇,努力靠码字养活自己的自媒体人,用文字分享成长与经验。

云宇的异想国
和我做朋友吗?我把我的故事讲给你听。 成长丨分享丨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