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阻力训练到运动场:动态对应性如何精准提升运动表现

文摘   2024-11-09 20:31   英国  

⬆️公众号界面有推荐书籍和博主做的周期计划模板,需要的可以进入够买⬆️

参考文献
原文标题:Dynamic Correspondence of Resistance Training to Sport: A Brief Review
原文作者:Dylan G. Suarez, John P. Wagle, Aaron J. Cunanan, Robert W. Sausaman, Michael H. Stone


        在运动表现优化中,阻力训练的作用不可忽视。正确应用“动态对应性”原则是实现训练效果与比赛表现紧密联系的关键。这一概念由运动科学家尤里·维尔霍尚斯基提出,通过分析运动与训练的匹配性,教练可以更好地设计训练内容,增强对实际运动表现的转移效果。

1. 动作幅度和方向

背景与核心理念:

        动作的幅度和方向是动态对应性中最基本的要素。幅度指的是动作的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 ROM),方向则指的是施力的方向。在阻力训练中,动作的幅度和方向决定了肌肉的使用方式和肌肉群的参与程度。例如,深蹲和卧推是两个幅度相似但方向相反的动作;同样的肌群可以在不同方向的施力中激活,但具体的转移效果可能有所不同。

        对于如垂直跳跃、短跑等需要垂直地面反作用力的项目,闭链运动(如深蹲)通常比开链运动(如腿屈伸)更适合。这是因为闭链运动使得肌肉在封闭系统中同时产生收缩与支撑作用,这种力学特性与运动项目更为相似,因而更具转移效果。

实际应用:

      • 一般准备阶段:此阶段应主要采用大幅度的闭链训练动作,例如全幅度深蹲、推举和拉力训练等。这些动作有助于全面增强肌肉力量,特别是针对关节与肌群的全面发展。

      • 专项训练阶段:在专项准备期或比赛前,逐渐加入与运动幅度更接近的动作,如部分深蹲或深蹲衍生的举重练习,以更好地匹配运动项目中的关节角度。根据研究发现,例如四分之三深蹲动作,特别是膝盖和臀部的角度,更接近短跑或跳跃等运动动作,因此能提升这些运动表现。

      • 力量传递与角度适应:教练应全面了解运动项目的关节角度及动作幅度,并在训练中逐步调整,确保训练动作与目标运动动作的相似度逐渐提高。

2. 力量产生的关键区域

背景与核心理念:

        力量产生的关键区域是指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施力峰值所在位置。不同的训练动作在力量峰值产生的时间和部位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选择适当的训练方式尤为关键。比如,在弹道训练(如跳深蹲)中,肌肉在整个动作过程中加速,且与跑步、跳跃等运动的力量产生区域更加一致。相比之下,传统的阻力训练(如卧推)通常在动作末端减速,这样的力学特性不利于与高爆发运动的匹配。

实际应用:

      • 弹道训练的使用:在特定阶段的训练中,应增加弹道运动,例如跳深蹲和快速卧推,以提升力量产生区域的匹配性。这种训练方式特别适合于快速转向、跳跃等需要高瞬时力量的运动项目。特别是在精英运动员群体中,这类训练对实际表现的转移效果更为显著。

      • 初级运动员的基础力量提升:对于力量基础较差的运动员,应先通过基本阻力训练提升力量,再逐步引入弹道训练。这样可以确保在引入弹道训练时,运动员的力量基础足够支持该类高强度训练。

      • 避免在高转移阶段使用辅助器材:弹性带或链条会改变动作的施力区域,因此在注重训练效果转移的阶段不建议使用这些器材。训练的核心应是力的直接转移性,而这些器材可能改变施力曲线,导致与运动表现的匹配度下降。

3. 努力的动态特性

背景与核心理念:

        运动表现不仅仅依赖于力量的绝对大小,还取决于施力的速度和节奏,即“动态特性”。在阻力训练中,力量和速度的特性(称为“力量-速度特性”)对特定运动的表现有重要影响。例如,短跑和跳跃等高速度运动项目要求肌肉在极短时间内施加大量力量,因此训练应在高负荷低速度与低负荷高速度之间平衡。

实际应用:

      • 高低负荷的结合训练:在每个训练阶段,尤其是比赛期,应结合高负荷低速度与低负荷高速度的训练。这种组合可以平衡运动员的力量和速度适应,有助于提高整体表现。

      • 举重、群聚组训练及对比训练:举重动作(如抓举、挺举)是高强度低速度训练的典型方法,而群聚组训练通过在每组之间增加短暂休息,确保在负荷条件下维持速度。对比训练(将力量训练和爆发力训练交替进行)能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力量。研究表明,这些训练在跳跃、短跑等项目中的表现转移效果显著。

      • 动作意图与速度:在进行这些训练时,运动员需保持动作的高意图,即以最快速度完成每个动作。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提高肌肉的神经反应速度,有助于提升整体表现。

4. 最大力量产生的速率与时间

背景与核心理念:

        在许多运动中,成功往往取决于运动员在极短时间内产生最大力量的能力。这样的要求决定了训练应着重于力量产生速率,即提高力量输出的速度,以满足特定运动动作的时间需求。对于如短跑和跳跃等运动项目,这种要求尤为显著。提高力量产生速率能够帮助运动员在较短的接触时间内完成动作并提升速度。

实际应用:

      • 力量速率发展的优先性:在训练安排中,力量速率的发展应是关键重点。将力量训练和爆发性训练结合在一起,能够有效提高力量速率。例如,深蹲跳可以提高力量的瞬时输出,使力量迅速传导到下肢肌肉群,进而提升短跑和跳跃表现。

      • 短接触时间的爆发性动作:对于短跑等对地面接触时间要求极高的项目,训练应包含快速、短接触的爆发性练习。这种练习能够帮助运动员在短时间内高效地输出力量,符合比赛动作的需求。

      • 神经系统的适应:力量速率的发展不仅涉及肌肉,还需重视神经系统的适应。在训练安排中,教练可以逐渐转向提高神经适应,通过高频的力量训练逐步提高运动员的神经适应能力。

5. 肌肉工作模式

背景与核心理念:

        肌肉工作模式指的是肌肉的具体收缩方式,包括向心收缩、等长收缩和离心收缩。此外,许多运动中存在拉伸-缩短循环(Stretch-Shortening Cycle, SSC),即肌肉在一次动作中经历的快速拉伸-缩短循环。例如,在跳跃时肌肉先快速拉伸,然后在短时间内进行收缩,完成整个动作。

        这种复杂的肌肉工作模式在实际运动中非常普遍,训练中应重视这种动态循环,以提高实际运动表现的转移性。

        

实际应用:

      • 离心负荷的重点应用:离心收缩具有更高的机械效率,有助于增强肌肉的拉伸强度。因此在力量准备阶段可以适当增加离心训练,以增强肌肉的适应性,帮助运动员在后期完成高强度动作。

      • 拉伸-缩短循环(SSC)训练:包括爆发性深蹲、跳深蹲等训练,能够加强SSC周期,提升运动员在高强度冲击下的适应性。建议训练计划中大部分动作应包含离心与向心部分,使运动员具备高效的力量-速度动态应对能力。

      • 从一般到专项的进阶:在一般准备期使用基础肌肉力量发展训练,如深蹲、推举等,比赛期逐步增加复杂运动,模拟比赛实际动作,使肌肉和神经系统逐渐适应。

6. 分部相互关系的补充考量

        除五大核心方面外,还需重视各部位间的协调性。训练中的力量传递不仅是整体的,还涉及局部肌肉、关节角度、整体协调等因素。通过全方位考虑这些因素,教练可设计更精准的训练计划,确保从整体到局部的协调性发展,全面提升运动员的表现潜力。

总结与建议

        动态对应性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帮助教练将阻力训练更好地转移到运动表现中。在实践中,应结合超负荷、特异性、变化性等原则,并灵活使用组合训练,针对运动项目和运动员的特点进行设计。最终,动态对应性原则的灵活应用将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实现更高的表现水平。

视动科技先行者
传播、分享国内外运动视觉领域的最新科技动态,构建运动视觉领域的科学研究体系,将运动视觉的旗帜插在祖国大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