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王瑟:莫迪访俄,背后有这些值得注意…

学术   2024-07-11 23:53   印度  

本文共2872
阅读预计7分钟

作者 | 王瑟
编辑 | 李梓硕



图源:“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2024年7月8—9日,印度总理莫迪访俄,这是他五年来首次踏上俄罗斯的土地,也是印俄两国在俄乌冲突后首次举行年度峰会。短短五年,伴随着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的双重冲击,国际局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印俄两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也出现根本性的转变。再度访俄,莫迪的心思和关注重点已不同于五年之前,更希望的是“稳固关系”,而非“开拓新局”

一、一拖再拖的会面


很大程度上,莫迪此访是为了弥补此前被一再拖延的“约定”。

2000年,印度和俄罗斯商定每年在两国轮流举办领导人峰会。自那以后,任凭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这一机制从未中断。2019年,莫迪按惯例访俄,并作为主宾参加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的“东方经济论坛”。然而,新冠疫情的突然暴发阻断了两国正常交往的轨迹。2020年,印俄首脑峰会因疫情原因被取消,这也是二十年来两国首次取消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值得注意的是,两国选择了直接取消会议,而非采取当时盛行的视频会议形式,这引发外界对两国关系生变的诸多遐想与猜测。

为了打破外界的种种非议,2021年12月,普京率先访问印度,恢复年度峰会传统,这也是其在疫情暴发后首次双边访问。期间,双方签署28项合作协议,涵盖经贸、科技、能源、互联互通、国防安全、人文交流等诸多领域。

然而,三个月之后爆发的俄乌冲突又给印俄关系带来新的考验。尽管印度顶住美国和欧洲的压力,在俄乌间严守中立,避免对俄罗斯进行公开谴责。但对于首脑峰会,印度也变得更加谨慎,连续两年以“领导人日程难以调和”为由,推迟莫迪访俄行程。在俄乌冲突爆发后,莫迪与普京共有八次接触,其中七次是通过电话联系,仅在2022年9月的撒马尔罕上合峰会上有过一次会面。

在这些背景之下,莫迪此访的意义就显得更加突出和非凡。这次访问不仅是他五年来首次访俄,也是他连任之后首次双边访问,打破以往首访选择不丹、斯里兰卡等邻国的传统。此外,莫迪也未选择出席在阿斯塔纳举行的上合峰会,而是专程赴俄与普京会面。这不禁让人产生疑惑,为何莫迪会在拖延日久之后选择在这一时间节点访问俄罗斯。

二、无法割舍的友谊


高层访问作为国家之间表达亲密友好关系的重要形式,决非“一个巴掌拍得响”,必然是双方互有所求。对印度而言,尽管面临西方国家的重重压力,俄罗斯依然是其不可或缺的“老朋友”。

从战略高度上讲,印度担忧如果怠慢了这位“老朋友”,将会使其越来越“依赖中国”,从而损害印度的国家利益。同时,印度也希望借俄罗斯扩展在欧亚腹地的影响,特别是在阿富汗问题上需要借俄罗斯“搭台撑场”,避免“局外人”的尴尬。

从实际利益出发,目前俄罗斯仍然是印度最主要的武器供应国,占其武器进口总量的36%。此外,印度还在俄乌冲突后大量从俄罗斯采购打折石油,借机摆脱对中东的能源依赖。2021—2022财年,印度进口俄罗斯原油总额仅为25亿美元,到下一财年,这一数字就猛增至310亿美元。单论于此,印度也不会轻易放弃印俄关系的传统纽带。

因而,虽然对举办首脑峰会态度谨慎,但印度仍然通过次一级的部长级会谈保持与俄罗斯的传统联系。俄乌冲突后,印俄外长共会面12次、国安顾问亦会面4次,与冲突前频率大致相当。

但部长级会谈只能保住两国关系的基本盘,如果要继续深化合作,那首脑峰会的领航作用依然不可或缺。莫迪选择此时访俄,或是出于三点考虑。

一则安抚俄方情绪。尽管俄罗斯多次对莫迪发出邀请,但莫迪顾虑各方因素连续两年推迟访俄,亦引发俄罗斯内部一定不满。外界舆论也卷土重来,连篇累牍唱衰印俄关系,并以莫迪参加G7峰会却未参加上合峰会为例,鼓噪印度已投入西方国家怀抱。在这种情况下,莫迪再不访俄似乎已“不合时宜”,亦不利于印度维持“战略自主”形象。

二则增加对美筹码。近年来,印美不断走近,仿佛成为只差一纸盟约的“准盟友”。但从根本上讲,印度并不愿成为任何国家的“小伙伴”,更不想成为中美之下的“二流国家”。对美国借人权议题和“海外暗杀”事件“拿捏”印度,印度也早已心怀不满。在这一时刻访俄,莫迪也是想给美国提个醒,即印度并不是唯美是瞻的“马前卒”,而是能与美国平等对话的“对弈者”。

三则解决实际问题。俄乌冲突后,印俄之间积累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大宗货物如何结算支付,军事装备如何按时交付,印度对俄贸易逆差如何缩小,以及被“蒙骗”至俄乌战场作战的印度人如何顺利归国等。这些问题虽已在两国工作层进行多次讨论,但最终解决仍需要两国元首的肯定与推动。

三、难以把握的距离


莫迪访俄表明印俄关系根基仍在、“韧性尚存”。但同时,国际格局和地区环境的变化依然为双边合作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在莫迪访俄的热闹与喧嚣背后,印俄关系依然面临着重重挑战。

在战略层面,“第三方因素”依然是牵绊印俄关系深入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俄罗斯看来,美印合作,尤其是在防务领域的合作将使印度被逐步绑上美国“战车”。而“印太战略”更是美国为重构地区秩序刻意炮制的产物,具有强烈的政治意涵和军事目的。为此,俄罗斯曾多次劝印度“迷途知返”,外长拉夫罗夫甚至公开表示西方国家正以“印太战略”为抓手,“阴险狡诈地离间印俄”。但对印度而言,拥抱“印太”是其权衡自身利益自主选择的结果,与美国的拉拢无关,反而是俄罗斯应警惕中国“利用俄罗斯深陷战争泥潭之机”,“加大对俄罗斯战略捆绑”。

在经贸领域,石油贸易看似为印俄双边经贸合作注入一针强心剂,但也掩盖了两国贸易的诸多结构性问题。石油产品虽然“一枝独秀”,但印俄贸易在其他产品品类上却并未随之增长,依旧在低位徘徊。同时,石油贸易还使两国的贸易逆差迅速扩大,由2021—2022财年的66亿美元猛增至2023—2024财年的614亿美元,这亦使印度“如鲠在喉”。此外,印度企业也顾忌“二次制裁”风险,不愿增加对俄投资,对与俄企做生意亦“如履薄冰”。

防务合作一向被视为印俄关系的“压舱石”和“基本盘”,但就连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双方也出现不少问题。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军工生产自顾不暇,难以及时向印度交付S-400反导系统等早已达成的军事订单。作为俄罗斯军火最大买主,印度深感“命运不能掌握在他人手中”,着力推动军事装备本土化和武器进口多元化,力求降低对俄武器依赖。虽然俄罗斯目前仍然是印度最大的武器供应国,但其份额已跌至一半以下,系20世纪60年代以来首次。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亦在以“高精尖”技术为饵,诱拉印度加入其军工体系之中,力求动摇印俄合作的根基。

如此错综复杂的因素交织叠加,使得印俄关系近也无法太近,远又不会太远。如何把控好这种微妙的距离感,继续在美俄之间寻求平衡,或许是对莫迪外交手腕的又一次考验。


作者简介:王瑟,现代院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


本文转载自“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微信公众号2024年7月10日文章,原标题为《莫迪访俄,背后打的什么算盘?》。


本期编辑:李梓硕

*前往公众号后台发送“编译”,即可查看往期编译合集



 往期推荐↓ 

政报·102期 | 为保2024大选,印人党打算收割这个群体的选票了.....

▲经报·96期 | 印落后中国16.5年,但正在快速缩小差距!

▲军报·16期 | 美在南亚宣称利益,欲介入中印边境争端?

研究 | 戴超武:中国当年取道印度转运进藏物资,尼赫鲁居然想…

重磅 | 印度吃错药?为什么非要力挺以色列不可?


  更多内容请见↓



欢迎您在评论区留下宝贵的意见或建议,但请务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带有攻击性和侮语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会被采用。

南亚研究通讯
从专业研究视角出发,紧扣时政热点,深度聚焦南亚相关问题!欢迎各位读者批判指正。联系ID:dwrsissi201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