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血腥真相
文化
2024-12-30 17:02
浙江
1534年形势图
嘉靖十三年(1534年)八月,俺答汗(蒙古土默特部)派人给嘉靖帝带话:“兄弟,咱两家打了上百年,都累够呛,老哥有个建议哈,你在边境开几处市场,卖给我茶叶和铁锅等生活用品,我们便可结为兄弟,携手维护和平,岂不美哉?也免得我在不快之时,不得不采取极端手段对待你这位好兄弟了…”不说明廷每年花在九边的海量防御军费,就是与每年给那些小国“朝贡”的打赏相比,俺答汗要的这些东西简直不值一提。【嘉靖十八年前后,九边官军人数合计61.9万,银约406万两(数据引自赖建诚《边镇粮饷:明代中后期的边防经费与国家财政危机1531-1602》)】可朝廷上下,头都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老太婆的裤衩——没门 。答案是,俺答汗没憋好屁——他在和大明争夺西藏的控制权。宁玛派(红教)、萨迦派(花教)、噶举派(白教)、格鲁派(黄教)。俺答汗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有格鲁派出面站台背书,自己做为黄金家族后裔旁支,就能获得统一蒙古的合法性,甚至重构蒙古帝国...可问题是,虽然大明历来不对西藏进行实土控制,但蒙古的势力却一直渗透不进藏区。二是西藏地区佛教盛行,僧人打坐久了难免犯困,茶就成了绝佳饮品。明代顾元庆的《茶谱》里说,人饮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再者,佛家讲究“茶禅一味”,茶道的精神可以帮助僧侣们更好的参悟佛法。藏区的各大寺院,至今每年都有一定的收茶日,藏语叫“滚芒嘉”,用来接受信众的茶叶布施。“我太祖高皇帝平定天下,抚治四夷,示之以威,怀之以德,彼皆顺服,岁时进贡。其所食茶、铁锅、铜器、罗叚等物,奏奉明文,方纔给与。及许令各该番人,四时前来各边交易买卖,委官管领。当时法度严明,军民遵守,不敢私自通番,以取其利。”茶叶,是大明独有的战略物资,是朝廷制衡外夷的杀手锏,要用茶叶向藏区换马,打蒙古人。在陕西三边、四川等地设茶课司,每年茶商向藏区售卖多少茶叶,都要拿着官府的“茶引”,每张茶引1000文定钱,凭票获得一百斤茶。走私茶叶?抓着就是死。(“凡犯私茶者,与私盐同罪。”)洪武中期,“上马每匹给茶八十斤,中马六十斤,下马四十斤。”到了永乐八年(1410年),河州卫的官市上,茶马比价已经变成了“上马每匹茶六十斤,中马四十斤,下马递减。”俺答汗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的:想渗透西藏,必须用茶叶。可蒙古不产茶,只能从大明手里买茶叶...直到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被大明第10次拒绝互市,俺答决定不忍了:姓朱的,给你脸不要脸!好死不死,仇鸾是名将仇钺的孙子,却是个不懂兵事的纨绔子弟。仇鸾派他们私下给俺答送礼,带话:只要两边罢兵停战,怎么都行。一时间,北京城谍报频传:俺答要进犯宣府以东地区啦。理由是:嘉靖热衷玄修,历来讨厌警报,俺答入寇的消息最好不要让他知道,不然他这个兵部尚书得倒大霉。丁汝夔一面封锁消息,一边向各边军发急递,要求把蒙古人挡在长城以北。挡不住,警报越来越多,老丁扛不住了,便把锅全甩给了仇鸾。仇鸾呢,又不能把他和俺答的事给漏了,只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居庸关,一边假装玩儿命表现,一边给嘉靖提建议:“虏中生齿浩繁,事事仰给中国,若或缺用,则必需求;需求不得,则必抢掠。”有一小股蒙古骑兵在明军眼皮子底下跑到了京师西北方向的西山一带,烧杀抢掠,到夜间更是火光冲天,烧的跟白昼一样。而京师西北一带多是太监的私宅,太监们见家产被毁,心中恨极,气得围在嘉靖左右,控诉将帅懦弱怯战,文臣畏敌误国,任由敌骑在京郊猖狂,不敢交锋...嘉靖也是心中恨极,便下旨严责兵部,诏令兵部侍郎杨守谦与仇鸾从速进兵,并悬示赏格:“获虏酋首十颗者,升世袭都指挥使,赏银一千二百两;获虏首一颗,升一级,赏银一百两;能奋不顾身冲锋破敌者,虽无斩获,且亦超升二级。”俺答依旧笑脸迎人,表示:我大老远来北京一趟,这点儿金银珠宝还不够跑腿费的...仇总兵要是真有诚意,就帮帮忙,在大同附近开俩茶市吧?这么大的事,仇鸾再虎,也不敢做不主,只能将文书转呈嘉靖。严嵩一如既往的给嘉靖吃宽心丸,故作轻松道:“一帮只知道抢食的乞丐,不足为虑,他们吃饱了就会走了。”徐阶一看,自己的表现机会来了,拿出俺答求贡的文书,指出了一个不是bug的bug:“这份文书,只有汉文,没有蒙文。向大明递国书,又议的是互市这样的大事,竟然这么不庄重!拿回去重写!”就是想利用俺答重写文书的空挡,召集四方援兵,大明则可战可守。皇上说了,只要大汗退兵,明年就在大同开设榷场互市,双方歃血为盟,永不侵犯!大汗您看您什么时候上路?还有,这是我们侯爷的一点心意...俺答一想自己的既定目标已达成,几日后,便心满意足地带着抢掠到的金帛财物和俘虏的妇女,走了。嘉靖只能同意互市,但还是玩了心眼儿:仅开放马市,只允许蒙古人用牛马换布帛米豆,至于茶叶和铁锅,一点没有。所以,嘉靖朝的马市只开了三年多就停了,两边依旧攻伐不断...到了万历五年(1577年),“俺答款塞,请开茶市。部议给百馀篦。”注:明,将1000斤茶分为330篦。也就是一年也只给300多斤茶叶。“太祖朱元璋‘诏天全六番司民,免其徭役,专令蒸乌茶易马。”但万历朝聪明的大老爷们,给的很可能也不是多好的黑茶。
碉门、永宁、筠、连所产茶,名曰剪刀粗叶,惟西番用之。老王这有款茶因外形条索粗壮紧结,身骨重实,
色泽黑褐尚润(墨绿略带黑),
干茶有花香,汤色橙黄或微红,
叶底黄褐明亮(墨绿带红斑),
叶脉浅红色,滋味浓醇,“安茶”产于祁门南乡一带,
具体创制时间至今无从查考。
人们一致认为:
“安茶”创制于明末清初。
从现存“安茶”茶号元春隆茶票来看,
其制于清道光年间,
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
到民国21年(1932年)祁门全县有“安茶”茶号47家,
民国22年“安茶”产量已达2000担,
后逐步衰落,
至1945年最后一批安茶运送香港后,
也就销声匿迹了。
20世纪80年代,
为了使绝迹近半个世纪的“安茶”重获新生,
1984年祁门县有关部门的科技人员经过艰辛努力,
终于试制成功,才得以恢复生产。
老王实拍,无滤镜无修图
据说,
两广、港台和东南亚一带多湿热天气,
人们饮用新茶,容易上火,
而“安茶”性温,
尤其是陈年安茶,
火气已退尽,
茶性温良,能够祛湿解暑。
茶最早就是药用价值,
祁门安茶有药效,
听说非典期供不应求。
明代闻龙在《茶笺》中写到:
六安茶入药最有功效,因而被视为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