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有读者朋友私信,让我推荐一下有关于电力市场和交易方面可以系统性学习的材料。
实话实说,我自己很难给出合理的建议,不过我也深知这一种需求,所以很想给出这么一个学习路线图,好帮助想要入行、入门的朋友,以便能有个学习抓手,不至于被动的接受各种碎片信息。
坐而论道,不如付诸实践,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尝试出一条可行的路线。而且也不是站在终点告诉尚在起点的朋友此路可行,而是用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学习过程来告诉大家不妨一试。
11月4~8日,一周的时间,我和几位线上共学的朋友一起参加了兰木达第13期“度度赢”电力交易员培训,收获颇丰。
10月末刚结束完《电力系统经济学原理》的学习,趁热打铁到更为专业且更贴近市场实际的课程中继续学习,是我此行的目的。
整个过程体验下来,颠覆、烧脑,后续还需要很多时间来消化课程内容。
带着疑问和期望而来,带着收获和思考而归,整理下这一周培训的感受,也给一些经历完理论学习想要再进一步的读者朋友们一个参考。
从线上到线下的共学团
如何看待电力市场
对于为何要建设电力市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兰木达的创始人朱治中老师利用一个上午的时间,把自己对于电力市场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市场改革环境下的企业经营策略转变进行了分享。
作为一名资深的电力市场学者,为何在21年成立了兰木达公司,致力于提供电力现货市场下的各类交易服务,朱老师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这方面的分享让我也颇为受用。从能源独立,供给安全的角度来解释电力市场的必要性也让我眼前一亮,因为之前我更多的还是围绕在破除垄断、实现双碳等角度在思考市场建设。
在朱老师的译著上讨了个签名~
在电力现货市场条件下,市场的供需反映价格水平,企业的经营策略也要随之转变。
受制于一些计划性思维或者根深蒂固的传统理念,很多企业不能结合市场实际给出应有的反应。企业在市场中获取收入,但却没有从市场的角度去思考该如何更多获利。
发电侧的企业因为央国企背景,这方面的思想转变需要时间,而作为广大用户侧的市场参与者,某种程度上不应再把电量和负荷当成企业的成本消耗,反而可以通过计划和腾挪成为在市场上获取额外收益的点。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可能更加重视去研究发电机组和电网容量等物理约束对于市场出清结果的影响,反而忽略了市场规律对参与主体在市场行为上的影响。
这些方面是培训后我要加强学习的地方。
市场理论和主体策略
在平时阅读兰木达一些技术文章时,会发现其在研究市场主体时会划分成火电、新能源和用户侧三类进行研究。
这次培训也围绕着这三大板块,分别就企业经营,盈利结构,在现货和中长期的市场策略以及对应交易案例等方面做了介绍。
为了能够更加充分了解这三部分内容,还是需要先了解一些电力市场的基础知识。
比如市场的出清规则,节点电价的形成等等,课程里也对这部分内容作了简要的介绍。
而对三类主体内容的分享,都是一线的交易员老师们几年交易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任何主体的交易策略不仅仅体现在日前申报的那一刻,还要有时间线更广,交易次数更加频繁的远期中长期市场。
这也是这次培训后,让我会更加投入注意力的地方,因为之前过于锚定日前和实时市场,对于中长期那块总觉得是几个交易窗口逐渐建仓的过程,而却忽略了在这些窗口期内对冲、调仓、套利等行为。
一个市场,越发高频的交易,越来越多的“套利”行为,反而更有助于发现真实价格。看似一个个的“自私”行为,却促成了市场的有效,这也是亚当斯密所谓的市场的力量。
当然,每个主体都有自己的特点,而我们每个参培者,可能也只在某一类主体中,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通过了解其它主体的行为策略来审视自身的行动准则。
变动成本较高的火电,不应再以有效利用小时为唯一目标,提高自身灵活性,提高交易申报技术,获取更多的收入利润应该是当下这类主体经营的目标。
边际成本为零的新能源,没有了统购统销的保护伞,但依然可以在政策延续期,在计划与市场机制中灵活选择,并不断提高自身交易能力,找到全量市场化交易的突破口。
而横跨批发侧和零售侧的售电公司,对于市场全局的预判和掌握,对代理用户的留存维护,既是挑战,也是机会,而且也必将是社会化渗透最充足的领域。
平时一些零散的信息在这些有关于理论和主体策略的讲解中得到了串联,这也会成为我之后学习的抓手,顺着前人搭好的梯子继续攀爬。
有趣的实盘对抗
理论的学习之外也少不了一些具体的实操,在熟悉系统边际条件,平台模块操作,市场结算机制和出清规则后,每个参培者都成为了市场中的一员。
现实中的交易分为远期和现货两个大阶段,现货市场上主要在于日前的申报,大部分地区火电机组申报量价曲线,新能源和用户侧只申报与量有关的分时曲线。
而远期市场上交易窗口和交易方式比较多,课程中重点设置了摘挂牌和滚动撮合两种交易用于实操。
这些有关交易的词汇虽然都听过,也大致可以解释究竟是怎么回事,但当结合了交易策略,结合了持仓和偏差要求,再结合临近的市场关闸倒计时,体验下来就会感觉“知道”和“做过”之间的差别。
我自己最后的成绩不算理想,中段偏后,在复盘的时候把原因归结于自己的保守性格,没有交易的欲望,只求稳妥不出错。可能现实中对于物理系统的了解也在约束我的一些交易思路。
不过这样的实操安排还是非常必要的,虽然是模拟交易,但全部同学分组对抗也让自己体验了一下从计划到策略,从实操到结果,再到复盘和调整这样一个完整的交易循环。
想到那些优秀的交易员每天无不是要进行这样的经历,而且习以为常,这个今年刚发布国家标准的职业岗位对于一个从业者的要求真的是全方位的。
当然抛开感受,还是可以对这些具体的交易流程和交易方式有更加清晰地认识,就算自己之后并不直接参与交易工作但至少也有过一次看盘,盯盘的小经历了~。
与疼痛同行
整个培训感受下来还是很不错的,各方面比较符合我自己的预期。
也比较建议具备一定电力市场基础认识的朋友可以来体验一下,因为你所能收获的不仅仅是这4天半的课程内容,还能与这家目前国内头部的电力交易服务企业搭建起深度联系,至少之后有相关市场问题知道找谁去沟通了。
当然因为我也是其中一名学员,对于课程内容的持续学习也是我未来计划的一部分,有这方面的问题还可以和我讨论讨论,也算是多了一个可以一同学习的伙伴。
如果要给这次培训的经历找一个词作为最终的感受,我想说是感觉到了“疼痛”。
哪怕我在线上领学完《电力系统经济学原理》,学习过那么多的交易规则,拆解过那么多的结算公式后,也还是会感到自己所知甚少,要走的路还有很多。
大家都在提学习,但真正的学习姿势,或者说进行了一次真学习之后,一定只会感觉到“痛”,而绝非“爽”。
有些非专业技能类的培训,大家走出那个场合,感觉收获了很多,其实多半是情绪价值,在一个线下的回音室里到处可以听到自己想要听到的声音。
而在一个以职业技能或者行业知识为主的培训场景下,不论是课上还是课下,会有很多痛,怎么这么多我不理解的,甚至我不知道的。
知道自己不知道了,这是一切学习的开始,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那就比较可悲了。
一定程度上,参培的意义不在于你能通过培训知道什么,而是你通过课程知道了自己还不知道什么。
所以培训对于个人的引导,绝对胜过培训内容本身。
你可以带着自己的问题来这里找答案,但你也应该带着新问题从这里离开。
不管怎样,保持学习的态度,端正学习的姿势,学到有用的内容是永恒不变的,投资自己永不过时。
受限于个体的局限,所以我们需要有更多人在的学习空间,受限于某个具体领域的认知,所以我们需要走出去和其他好的从业者多交流,多取经。
向谁学习以及与谁一起学习同样重要。
这一周的收获颇丰,也感谢6位同行的同学,我们从线上共学走到线下共聚,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一篇文章大致谈一下我整体的感受,关于电力市场我们还有聊不完的话题。
学习还在继续,当然这条Roadmap的绘制也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