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自:金伟、吴彦、金如沙译,佐藤长著
《古代西藏史研究》
佐藤长简介:1913年9月16日—2008年1月6日。出生于日本北海道旭川市,1939年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史学科卒。东洋史专攻。历任神户大学助教授、京都大学教授、佛教大学教授。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文学博士。著作有《古代西藏史研究》《西藏历史地理研究》等。从左至右为:长尾雅人先生、王尧先生、佐藤长先生、藤枝晃先生
前文已经提及,公主进藏为止的唐蕃交涉经过,但是,《布顿佛教史》在记述松赞娶尼泊尔公主后,又有如下记载(123b):“迎娶汉地皇帝僧格赞普(Seṅ ge btsan po,意为狮子王)的汉地公主(Rgya mo koṅ co),由公主迎请来幻现的释迦牟尼像(Ḥphrul snaṅ,十二岁时身量)。rgyaḥi rgyal po seṅ ge btsan poḥi sras rgya koṅ co bshes ḥphrul snaṅ gi jo bo gdan draṅs so / ”
唐太宗被称为僧格赞普(狮子王)的理由不明。Rgya mo koṅ co的Rgya mo 也只是“汉地女人”的意思,这里名字不明确作为文献是欠缺的。王统镜详细而且戏剧性地记述了公主入藏的经过,但只是那样的记述令人感觉多少偏离了事实。最为完整的记述是《青史》,其中有以下记载(ka 24a):
“他(高祖)的儿子称为Thaṅ thaḥi dsuṅ(=唐太宗),丙戌年(me pho khyi)继掌国政,执政九年后时逢甲午年(çiṅ pho rta),藏王和唐王互馈礼物结为友好。先是藏王求婚唐〔王〕一公主而未得许赐。藏王怒,八年间〔两国〕交战。退兵后王派噶尔•东赞(Ḥgar stoṅ btsan)携带大量黄金、宝石前往,太宗之女文成公主(Wun çiṅ koṅ jo)于辛丑年(lcags mo glaṅ)允赐。deḥi bu thaṅ thaḥi dsuṅ shes bas me pho khyi nas rgyal ma gzuṅ / de nas lo dgu lon pa çiṅ pho rta la bod kyi rgyal po daṅ skyes bskur res daṅ grogs po byas / bod kyis rgyaḥi bu mo blaṅs pas ma byin pa la / bod khros nas lo ṅo(?) brgyad tsam du ḥthab mo byas / der dmag phyir log nas ḥgar stoṅ btsan la gser daṅ rin po cheḥi rigs maṅ po bskur nas btaṅ pas / thaḥi dsuṅ gi sras mo wun çiṅ koṅ jo lcags mo glaṅ la byin / ”
丙戌年是武德九年(六二六),九年后的甲午年是贞观八年,吐蕃开始向唐入贡的时期。由此开始的八年时间里,唐蕃之间确实也因为和吐谷浑的关系互动干戈,但结果是达成了辛丑年即贞观十五年(六四一)公主的下嫁。因此这句话和汉语文献的记录非常一致,显示了西藏文献的确实性。但其实这句话与其说是西藏本来的传说,不如说是取自汉语文献的内容。在此我们必然得转向汉语文献和吐蕃年代的对照。“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见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
弄赞亲迎于河源,新传中是“筑馆河源王之国”,如果依据这个记载的话,应是在吐谷浑的根据地建馆,松赞在那里亲迎公主。通过前文引用的西藏方面的年代记中的记录,能更好地理解这件事(TLTD. Ⅱ,tx. P. 9, tr. P. 11):
“(二二)赞(=赞普)……娶唐帝女(Mun ç〔e〕ṅ khon co)。〔中略〕(二四)其后,母后墀邦(Btsan mo khri baṅs)与其子莫贺吐浑可汗(ma ga tho gon kha gan)……(二五)抵达。母子的御前阿柴大尚论……达热论义(Da red blon yi)、慕登尼奔(Mu lden dṅi dbon)到来。〔塔〕奔的旺……Rta dpon waṅ……(二七)高级长官、随从等……(二八)会见了文成公主(Mun çeṅ khon co)互致礼节〔中略〕(二九)其后,文成公主于坌域中部……(三〇)住在度(Du)。此后,定居于措的彭约度(Tsogi rbon yo du),其冬……(四三)夏住于茶雪的宫殿(Pho braṅ tsha çod)。尼俄公主(Gñi ḥod)……(四四)举行盛〔宴〕(22)Btsan gyis......rgya rjeḥi sras mo mun ç〔e〕ṅ khon co bshe〔s〕〔中略〕(24)de nas btsan mo khri baṅs daṅ / sras ma ga tho gon kha gan......(25)gçegs nas // yum sras kyi sham riṅ du // ḥa shaḥi shaṅ lon 〔ched po〕......(26) da red blon yi daṅ // mug lden dṅi dbon sor daṅ // 〔rta〕dpon waṅ......(27)〔p〕on daṅ // phuḥi thob pa // thabs can gi mchis braṅla stsogs e......(28)mun çeṅ khon co daṅ mjal nas / phan tshun phyag bgyis // 〔中略〕(29)de nas mun çe〔ṅkho〕n co dbon yul dbusu......(30)dur btab de nas pho braṅ tsogi rboṅ yo dur btab nas // dgu〔n〕......(43)deḥi dbyar pho braṅ tsha çod du bshugste // lcam khon co gñi ḥod......(44)ched po gsol te / ”此文书的前后有很多年表式的记录,明显是年代记的一种。但是根据托马斯氏的记录,其实右端五分之三的部分缺失(TLTD. Ⅱ. P. 8)。括号内的数字表示行数,但因此各行的末端也一定会出现不明之处。托马斯氏将第二十二行记录的前文看成是“狗年”(khyiḥi lo、六三八),因此这个记载是六三九年的事情,但是“狗”(khyiḥi)是文本中缺失的部分,是他自由推测而定的。而且其推测的依据是大前年记载中的“猴年”(spreḥu lo、六三六)。文本上明确显示为“猴年”不可置否,但是从这一年到第二十二行缺失部分中的纪年却充满了疑问。第十一行的猴年虽然是明确的,但是不得不说在二十一行最开始的“转年”(lo sor)之前加上“狗”其实是极为危险的。因此,托马斯氏认为文成公主进藏时间是翌六三九年。但这必然与 六四一年(贞观十五年)公主进藏的事实相矛盾。话虽如此,此年代记的纪年计算也不是没有考虑可能会与中国的干支法有脱节。不过,同时出现的其他的年代记的所有纪年都和汉地的一致,很难理解只有此文书是脱节的。伯希和氏文书的年代记,最初的部分记录的是松赞时代的事情,但是有些重要事项没有列入纪年。或许托马斯氏介绍的这份文书的文风与伯希和氏的相近吧。总之,不能认为托马斯氏关于此文书纪年方面的补充是妥当的。此文书中上述的猴年之外,可以确定的年代只有牛年、虎年,这可以充分证明其他的六个纪年是他任意推测的。总之,文书的年代问题暂且到此,关于文书的内容,明显和文成公主入藏后的事情有关。公主驻留过的坌域有“甥之国”的意思,如果从上述的墀邦的关系来看,莫贺吐浑可汗确实处于吐蕃王之甥的位置,这当然是指吐谷浑国。很有可能墀邦、莫贺吐浑可汗一族都出面欢迎公主相互问候,这也为新传上记载的公主“筑馆河源王之国”增加了事实证据。然而,此后的金城公主下嫁时,赞普没有像这样前去迎亲——当然金城公主的情况是当时吐蕃国内的政治不安定——文成公主的情况看上去似乎享有了特别待遇,当然这其中含有欢迎最早由汉地下嫁公主的特殊意义。但是从敌方的吐谷浑王亲自到长安迎娶弘化公主来看,对吐蕃来说,这样的迎亲当然是必须的。随后,松赞通过为公主修筑一城的形式表达他的欢迎之情,旧传上记载:“及与公主归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遂筑城邑,立栋宇以居处焉。”如果当时吐蕃王已经定居在城郭之中,此事不足为奇。但是各种记录显示,当时的吐蕃王习惯于住帐篷及四处移动的生活。因此,不能不认为给公主修筑一城确实是非常特殊的优待。然而,习惯于定居生活,并携带大量定居生活物件及随从的公主 ,拥有一城乃必要的条件,从此事的性质来看,恐怕也是理所当然的。松赞或许是为了向后世夸耀而修筑一城,但是由长安的生活环境马上转入游移生活,对公主来说终究是不可能的。这种情况对金城公主来说也是相同的(参考本书分论第四、二)。文成公主进藏的影响明显表现在唐蕃的政治关系上。此后至少到贞观二十三年松赞去世时为止,唐蕃之间完全没有战争。不仅是唐蕃之间,吐蕃和吐谷浑之间在这段时间也终于停止了互动干戈。佐藤长先生京都大学学生时代的听课笔记(佛教大学宗教文化博物馆)
文成公主进藏的影响不仅是在吐蕃的政治方面,也涉及到文化方面。旧传上记载:“公主恶其人赭面,弄赞令国中权且罢之,自亦释氈裘,袭纨绮,渐慕华风。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
关于这段文字,笔者还将在后文论及(总论第一)。这如实反映了松赞不仅在政治层面,也在文化层面上受到文成公主的影响而采取了亲唐政策。我们当然会认为松赞和公主之间琴瑟相和婚姻圆满,但是关于这方面的事情,在西藏的传承中却并非如此。王统镜记载,公主进藏后受到尼泊尔公主墀尊的嫉妒,陷入颇为困难的境地(藏王记四一页),过了一个月也没有得到与赞普会面的许可(藏王记四三页)。《弟吴宗教源流》中记载,公主在去西藏的途中和噶尔•东赞陷入了刻骨铭心的恋爱关系中,巴考氏说其结果之一,是她到达西藏后有六年的时间不能接近赞普,只是在赞普去世的前三年,才在一起生活 。这些文献记载无论哪一种都像小说一样,其内容并不足为信,尤其是噶尔•东赞是公主的情人等说法,和旧传上所记的东赞“性明毅严重,讲兵训师,雅有节制”的描述完全不符。因此,《弟吴宗教源流》中的说法终究是不能认同的。但问题是巴考氏根据年代记的内容,认为公主“六年没见到赞普”。他说的年代记明显是伯希和氏带来的吐蕃年代记,引用如下(DTH. tx. P. 13, tr. P. 29):“王后文成公主(Btsan mo muṅ chan koṅ co)由噶尔•东赞迎至吐蕃之地。将尼泊尔人宇那(Yu sna)唤来杀死,那日巴巴(Na ri ba ba)即王位,牛疫大作。此后三年。赞普墀松赞之世,李聂秀(Lig sña çur)叛乱,象雄(Shaṅ shuṅ)均收于治下。此后六年,赞普墀松赞逝世,和皇后文成公主同居三年。btsan mo muṅ chan koṅ co / mgar stoṅ rtsan yul zuṅ gyis spyan draṅste bod yul du gçegso / bal po yu sna kug ti bkum / na ri ba ba rgyal phor bchug / gnag nad chan po byuṅ // de nas lo gsum na.”这段记录反映的是从六四一年公主进藏,三年后的六四四年发生了李聂秀叛乱的情况。从那以后经过六年——严格地说经过了五年——六四九年松赞去世,他和公主共同生活是之前的三年。也就是说,松赞去世前的六年时间,很可能主要用于镇压李聂秀的叛乱,从象雄的位置来看,赞普出征到了遥远的玛旁雍错湖。这样的话,不得不和居住在城郭里的公主离别。因此,共同生活是在此前的三年时间里。巴考氏给出那样的意见,是因为他只是用了年代记最初的部分和最后部分中的“此后六年”,这才得出了上述结论。由于没有充分理解全文,不得不说他的意见完全是错误的。总之,不管西藏的传承如何,通过对上述汉文史料的检证可以相信,公主得到松赞的热爱,并对他施加了各种影响。遗憾的是同时代的史料都没有说明公主是何种姿质的女性。现在拉萨的布达拉宫内并列陈放着公主、松赞和尼泊尔公主的塑像 ,但想必那绝不会是唐代的塑像。大昭寺内也有同样的三人像,但是也存有疑点,令人质疑是否是唐代的作品 。无论哪种场合,公主像都呈丰颊肥满的体型,更令人感兴趣的是,她富有汉族女性风貌的模样。新唐书卷五九艺文志中有阎立德画的《文成公主降蕃图》,但是实物多半不存在,因此,现在没有任何能确认公主容貌的资料。以上关于公主进藏的事实问题已经明了,接下来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事件的历史意义。公主进藏一事,从对唐朝的关系来看,吐蕃的地位与其他异民族国家一样得到相当大的提高。从国际关系来看,这个事实应该充分起到了牵制敌国吐谷浑的作用。但是国内又是什么样的情形呢?经过松赞一代,无论是西藏或非西藏的,纳入其统治下的民族绝非少数。通过古代统一国家可以看到的倾向,同样也可以在吐蕃看到。吐蕃征服其他种族时,并不破坏其原来的组织,只是和统治者之间设定确实的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所谓“隶属”的形态,只是定下军务、劳役人员并提供物资,其他的事情全都委托给原来的统治者。由于中央的政治势力未必渗透到这些被统治的民族的内部,因而叛离的危机一直存在。松赞不但要统治众多种族,还不得不经常面对这些种族的叛乱。这里不能一一举例具体说明,但是从上文引用年代记内容中的尼泊尔政局不稳以及象雄叛乱等情况中,可略见一斑。松赞是一代豪杰,首次在西藏实现了政治统一。由亚隆河谷开始发展,进入拉萨并据为根据地,他征服了西起象雄东北到青海的地区。在青海,他迫使吐谷浑屈服,但是这必然会挑起与唐帝国之间的激烈冲突。由战争到和平的政策转换使他打破了僵局,在和唐朝建立了友好关系的同时引进其文化,成为促使西藏文化发展的开端。在西藏历史上,他的名字是不朽的。在亚洲历史上,他的名字也不会磨灭。吐蕃编年记中,对他的功绩多伴有夸张的赞叹之词,与其他诸王相比,不仅其文字数量远远胜出,而且又包含着深刻的意义(DTH. tx. P. 118, tr. P. 161)。在佛教史类文献中,他的事迹被整理成佛教史式的篇章,为了在西藏弘扬佛法,他以法王(Chos rgyal)的形象出现。他成为西藏的守护神观世音的化身,文成公主被描绘成绿度母(Sgrol mo ljaṅ gu),墀尊公主为白度母(Sgrol mo dkar po)。佐藤长先生在京都的居所“罗纱庵”(箭头所指建筑。日语“罗纱”、“拉萨”发音相同)译者摄
译者简介:金伟,日本文学博士,诗人,学者。1962年出生于大连。曾在西藏工作多年。现居云南。
主要著作:《今昔物语集研究》《行基》《燃烧时间的烟斗》(诗集)
主要译注:《日本古代歌谣集》《今昔物语集》《万叶集》《古今和歌集》《北原白秋童谣》《野口雨情童谣》《乱发》(与谢野晶子) 《古代西藏史研究》(佐藤长) 《中世西藏史研究》(佐藤长) 《文人画之复兴》(大村西崖) 《中国绘画史研究》(岛田修二郎) 《中国绘画史研究》(下店静市) 等。
主编:贝加
美编:馒头
编辑:憨头、馒头、祁爷、诺布旺典、岛吉嵯木
执行主编:小爱
视频采集:小爱
投稿地址/Email:
17354517957@163.com
声明:本号为公益项目,只发原创,无稿费,拒广告,欢迎转发(注明作者及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