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当中有人经历过B737机队的刹车“钢改碳”。“碳刹车”相对比较轻,在机队改装的最初阶段,老师傅们把传统手法用在了新部件上,导致一些崭新的刹车还没有开始服役就夭折了。
是的,碳刹车的优点是更轻、更耐磨,但是与钢刹车相比也有一些劣势。例如比较脆,经不起非使用场景下的撞击。老师傅已经验证过了,Duang,嘤嘤嘤……
驾驶舱里的老司机原本也有机会验证碳刹车的另一个缺点——氧化恐惧症。但是标准操作程序预先阻止了许多非战斗减损。结果,很多人就不理解为啥在A320刚刚落地的几分钟内不要着急使用刹车风扇。
呃?是不是有点儿跳跃了?
请先翻到英文版本的FCTM,在PR-NP-SOP-160的段落里,你确认了以下结论:第一、是的我们的刹车害怕氧化,氧化会导致性能降级甚至断裂;第二、在某些使用场景中,刹车可以反复地升到很高的温度(乃至于400℃以上),而这是刹车氧化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性能允许的情况下,推荐的做法是使用自动刹车LO档;而不是“点刹”频率更高的MED或MAX档,更不是使用脚蹬去超控掉自动刹车。
复习时间。在A320上,只要刹车系统是正常的,那么当你使用脚蹬来减速,无论使用了怎样的洪荒之力,轮胎都不会像我们在自行车上能实现的那样被极限抱死。计算机会把你的蛮力解析成比自动刹车MAX档更高频的“点刹”,让你实现想要竭力停住飞机的意图但又不至于踩爆轮胎。
往期推荐
A320刹车模式降级论
总之,LO档带来最少的 repetive high temperature(反复升到高温)。碳刹车的梦想是持续低温运行,它不喜欢持续高温运行,但是最害怕的还是温度的反反复复,因为那意味着快速氧化。
此处如果不说“人话”,那么你将看到这样的语言:频繁的高温冲击会导致材料微观结构的变化和热应力的增加,从而促进氧化过程的发生和发展。
再往后翻到PR-NP-SOP-270,这里提到了一个令不少翻译工作者抓狂的名词(transient hot spots),它实际上说的是:如果在刹车温度还很高的时候就使用了刹车风扇,那么保持高温的时间就很短暂。总之,从高温区快速冷却下来是非常不好的。
最好的冷却方式,是首先自然冷却下来,然后…… 大多数情况下,等飞机来到滑行的最后阶段,刹车的温度已经降低到了一二百度。在这个相对的低温区,快速冷却就不是什么烦恼了,反而有利于刹车及时恢复到最佳性能。
只不过,你要在机务大哥还没有走过去放置轮挡的时候,也就是在将要进入机位的时候,就提前一些些打开风扇。要不然,等碳粉末儿喷了大哥一脸,转头免不了要对你口吐芬芳。
往期推荐
终极制动:刹车手柄和脚蹬的组合使用
机轮刹车:基于使用场景和指令来源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