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中国人10个中有8个是文盲……75载耕耘,教育事业结出硕果!

教育   2024-09-29 12:22   重庆  

供稿:团四川省委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步履铿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引领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大国阔步迈向教育强国。


“这,是我的新家”

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学生在打篮球 新华社记者张龙 摄

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
曾几何时
得到优质的教育
照亮学生成才的梦想
是这里最深切的期盼
2019年
在上海市援助下
专为解决农牧区孩子“上好学”的
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正式开学
绿意葱茏的校园环境
设施完善的学生宿舍
数字化的智能教室
……
这里,是果洛藏族自治州孩子们
在西宁的家
也是他们实现梦想的地方

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学生尼东拉毛在上课(图片来源:新华社)

招生以来
已有1400多名果洛籍学子
从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牧区
来到西宁就学
开启人生的新阶段

2024年6月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考察
第一站走进果洛西宁民族中学
看望这里的老师和同学们
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对同学们说:
“从牧区来到这里
生活习惯会有一些改变
但你们的人生会有更多的机会”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人口中80%为文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有0.26%。文化水平过低,成为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阻碍。

经过75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且有质量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有各级各类学校49.83万所,有2.91亿学历教育在校生,专任教师1891.8万人。


焊接,是兴趣
也是走出大山的“金钥匙”
伴随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学生成长成才的通道变得更加广阔
来自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的小伙
尔基就是亲历者之一
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
尔基一度想放弃学业
得益于当地政府为藏区
未升学初中毕业生
提供三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的政策
他2016年顺利考取了成都市技师学院
并选择了他喜欢的焊接专业
开启了新的学习生涯
年仅24岁的尔基
为核电站贯通“大动脉”
他的名字编码被印在
国家重点工程“华龙一号”的管道上
成长为一名核级电工

四川藏族小伙尔基正在进行焊接工作

2022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等五方面重点工作,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国坚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协调发展,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让不同禀赋、不同发展兴趣的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多样化成才。

走过75年峥嵘岁月,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为国家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教育强国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教育扶贫让沙漠小学变了模样
“再选一次
我还会选择扎根新疆” 
塔瓦库勒乡巴克墩村小学的
青年支教老师说道

新疆和田县塔瓦库勒乡巴克墩村小学
是一所地处沙漠腹地的乡村小学
共有400余名学生
2017年以来
已有超过近200名西部计划志愿者
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接力支教
他们以全新教学理念和管理思路
开启学校工作新模式
让这里从落后村小变成了“明星小学”
是教育扶贫
让这所沙漠小学变了模样

2018年在川服务研支团志愿者参与“一村一幼”工程
2022年在川服务江苏师范大学研支团志愿者在广安市前锋区陪伴留守儿童快乐过暑假
西南民族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与红原县中学学生
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学生在体验翻越障碍板。新华社记者陈欣波 摄

走过75年峥嵘岁月,从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全覆盖并日益健全,到“特岗计划”为中西部乡村学校补充优质师资;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10多年不低于4%,到全国2895个县级行政单位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随着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显著增强。


有学上—好上学—上好学
从四面漏风的土坯房
到窗明几净的教学楼
从晴天扬尘雨天烂泥的土坝子
到标准化塑胶运动场……
在凉山大地上
最先建起的楼房就是学校
最先美起来的地方也必定是校园

 从青壮年扫盲
到全覆盖控辍保学
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到迈向教育均衡……
凉山教育一场硬仗接着一场硬仗打
终于构建起从学前教育
到高等教育的完整体系
实现了“有学上—好上学—上好学”
美好蝶变

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后,四川省雷波县黄琅镇初级中学换新颜 李仁寿 摄

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普通高中优质资源、推进多样化发展;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基础教育新格局正在构建,满足人民“上好学”需求。 


“羲和号”—开启逐日新篇章
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北斗组网……
一项项大国工程
都与高校提供的关键技术密不可分
今年6月
南京大学“羲和号”团队
精确绘制出国际首个
太阳大气自转的三维图像
“此次团队采集到的观测数据
对太阳大气层自转规律
有了较为精确的认识”
南京大学博士生饶世豪介绍说

“羲和号”2021年发射升空
至今仍在轨稳定运行
相关观测数据由南京大学
太阳科学数据中心向全球开放共享

“羲和号”卫星发射前照片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途,需要无数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75年来,锚定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我国不断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教育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使命任务更加充分彰显。

高校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在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高校牵头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分别占总数的75.5%、75.6%、56.5%。


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学生在进行技术实验 新华社记者王松 摄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0人中有8人是文盲,到2023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4年;从198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14.7万人,到2022年突破千万人;从1949年各类职业学校在校生仅30万人,到如今中高职学校每年培养1000万名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中国教育“朋友圈”也在不断扩大。经过75年的努力,更全方位、更多层次、更宽领域、更加主动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新格局正加快形成,教育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75载耕耘,教育结出硕果。站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新起点,教育正在不断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声明

来源:天府新青年综合整理自新华社、新华热点、四川教育发布、南京大学、先锋凉山、微言教育等;转自:共青团中央。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征稿专栏
  1. 2024年“绿书签·重庆正好行动”主题作品征集活动进行中

  2. “我与今日教育”征文活动正式开启 | 20周年特别策划

  3. 2024年“今日教育杯”创意非遗——妞妞仔仔IP非遗形象设计征集活动正式开启

  4. 征稿:“协同育人·入学适应”儿童故事

  5. 欢迎初中生投稿!《读写舫·乘着音乐的翅膀》专题作文征稿

  6. 征稿|“五谷丰·金秋硕”重庆市第一届书、画、影作品展示活动


更多今日教育传媒好文,请点击下方关注


今日教育传媒
主流教育媒体,深度影响教育生活——紧扣时代脉搏,直击新锐话题,回归本源问题,指向实践智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