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结合陪读家长的经验,来谈谈开学后,初到加拿大的孩子如何在学校里交到朋友。很多学校在新学期开始时会举办迎新活动(orientation),这些活动是认识新同学的好机会。不要害羞,尽量参与这些活动,主动介绍自己,了解新的环境。在课堂上,与同桌或附近的同学主动打招呼,建立起初步的联系。可以一起讨论课堂内容、做小组作业,这些都是增进了解的好机会。
如果在某门课上遇到困难,可以向同学请教,大多数同学都愿意帮助你,这也是打开话题的好方法。课后,也可以邀请同学一起学习或做作业,这不仅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也能在合作中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在学校的饭桌上交朋友是一个自然、轻松的社交方式,尤其对于刚到加拿大的留学生来说,这是一个融入新环境的好机会。当新人看到一些同学坐在一起吃饭,可以大方地问一句:“Can I sit here(我可以坐这里吗)?” 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会欢迎你加入。选择与看起来友好、开放的人一起坐,这样更容易开始对话。可以评论食物、学校、天气或当天的课程内容,这些都是比较安全的对话话题。结交学校当地加拿大朋友,最好的方法是提早到学校报到,参加学校举办的新生培训,同学之间都是陌生人,同一条起步线上。
同西人同学交朋友的途径之一是上课,尤其是上体育课。运动是团队合作,运用身体语言,交谈的语句也不会太复杂抽象。
另一个好的场合是午饭时间,你可以尝试挑那些一个人吃饭的单个同学,他/她也有可能发愁没人聊天,看到你来,会愿意和你交友。
如果你在某些方面有特长,比如音乐、体育或艺术,不妨在相关活动或比赛中展示自己,这会吸引对这些活动感兴趣的同学与你建立联系。主动分享你的兴趣爱好,也许有的同学会发现他们与你有共同的兴趣,这样自然会拉近距离。此外,学校通常有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和社团(clubs),如体育队、音乐团、戏剧社、学生会等。参与这些活动不仅能让你接触到有共同兴趣的同学,还能让你在轻松的氛围中与他人互动。
因为一做义工老师认识我,而且我希望借助义工的机会,近距离观察到别的孩子会怎么样,所以我非常热心的做义工。
作为一个新移民的家长,很多事情我都不大了解、不明白,但我们可以通过做义工的途径,来明白加拿大这里的教育制度是怎么样运作的。
第二个也很鼓励家长们参与义工,参与义工你就知道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情等等活动,慢慢你投入感就会更多,你的孩子也会觉得从妈妈的投入里面得到一些启发。
如果是寄宿学生,那么室友或者邻舍的同学,都比较容易成为朋友。如果是走读,那么可以找一个可以共同上下学的伙伴,发展友情。开学第一天,希望你的孩子尽量认识一个同学,尤其是附近住的同学,因为这样可以一起上学、一起放学、或者一起去玩。因为新移民是最怕孤独的,当初小儿子来这上学的时候,我们当时不住在这边,跟几个老乡住在一起,我们几家人约好一起去上课一起去上学。我们不是怕别人欺负我们,但是孩子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总是希望有一些同学好朋友,找不到华人同一个皮肤同一种语言,那就找一个附近的也好一点。我们大人都希望华人都聚集在一下,某种程度上也是找到一种安全感,所以我会跟孩子说希望开学的第一天认识一个好同学,最好是附近住的,约好一起上学下课,有了第一个同学你就可以慢慢有第二个同学。朱凡老师说,他非常赞同她的说法,因为记得当年朱凡老师的老大和老二在这边读寄宿学校的时候,虽然她们是住校的,但是她们也找到了一个好的同学,由一个好的同学开始发展认识到一批同学。
最后,还有个关键的问题:交中国朋友还是交外国朋友?很多科学研究表明,人在小的时候,对族裔的概念不深;但随着人逐步长大,归属感、认同感等因素的影响,会让人趋同与和自己同族裔的人玩。Tiimothy(提莫太)和Thomas(托马斯)都是来自中国同一个家乡的,Timothy入读私校,Thomas就读公校。我听他们俩个聊到新学校的印象。
Timothy(提莫太)投诉学校11、12年级大部分是中国来的留学生,很快这些中国同学按原居地、普通话和粤语“扎堆”了。Timothy想假装是不懂中文的韩国学生,但他的姓名用了拼音,出卖了他的身份。
没法子,他只能在学校不讲中文,一下课奔回寄宿家庭。寄宿家庭是意大利人但讲一口流利的英语。Timothy父母要他不要交中国的朋友,但他又担心长期下去会被孤立。Thomas(托马斯)却羡慕Timothy学校有“同声同气”的同胞。他形容自己做了一个星期的“独行侠”:独自一个人上学放学,中午吃饭,他也是一个人生在角落。他来到上10年,但那些班上的同学从小就一起,各自形成自己圈子。教会公立学校留学生不多,他也不想往中国人里扎堆,但又没法跟西人同学套上热呼。于是他只能扮“酷”,整天头戴着大耳机,掩饰自己的孤独。他想同父母讲要转学校。我没有加入他们的谈话,只是轻轻地问了一句:兄弟,你还记得为什么你要出国?学英语,练就一口流利英语,完成学业,周游世界,结识不同的朋友。两人答道。对,如果在中国同学圈子里打混,能早日完成这个出国目标吗?我望着Thomas。学校中国人多与少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但不妨碍我们找些志同道合的中国同学。志趣相同、少而精的中国更能互相支持,互相竞赛。我是这样对Timothy说的。其实,交朋友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新到学校,可能会遇到一些人没有回应,但不要因此气馁。保持积极的态度,总会找到愿意与之交朋友的人。希望通过上述这些方法,可以帮孩子逐步建立起在加拿大的朋友圈,并在新的环境中找到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