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认为,在“天下太平”之时,很少有人会想到内部审计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价值,更鲜有人会认为内审在组织的发展中贡献了难以替代的功劳。然而,一旦组织出现问题,大家却会纷纷想到内审,要么指责内审为何没有提前发现并预防问题,要么要求内审去推动解决问题。其实,不必要大惊小怪,往大了说,这是人类历史亘古未变的规律,可谓“最大的教训,就是从来不会吸取教训”。具体来讲,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企业文化有关,更与人性本源有着密切的关系。无须怨天尤人、更不必妄自菲薄,内审小伙伴要做的、能做的,唯有透过现象看清问题本质,然后,用行动去影响、去改变。在一些组织中,内部审计部门往往被边缘化,被视为一种“事后”“擦屁股”的职能。一般而言,当业务运行平稳,利润持续增长时,不会有多少人充分关注内审部门工作的价值,大家更关注的是业绩、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等显性指标。在组织面临过大业绩压力或因市场、盈利、现金流导致的生存压力之时,同样也不会有多少人关注到内审,如果关注到,更多的是要求内审减员增效。然而,一旦组织出现某些问题,如财务舞弊、管理漏洞、合规风险等,内审部门容易被人想起,也许会被视为救命稻草,也许会成为众矢之的,某些人甚至会很自然的转嫁主要责任、偷换概念,发出质疑:为什么内审部门没有提前发现并预防这些问题?这种边缘化、背锅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内部审计职能的误解。一部分人认为,内审部门只是“找茬”的,只会给组织带来麻烦和不便。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内审部门,似乎应该能解决一切问题。然而,这类认知,可谓与事实相去甚远。企业文化是影响内审部门地位的重要因素,而企业文化说到底就是实际控制人、大BOSS的文化。在一些组织中,存在着“重业绩、轻管理”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导致大家更关注短期的业绩指标,而忽视了长期的风险管理和组织发展。内审部门在这种文化下,往往被视为“不产生直接效益”的部门,从而被边缘化。
要改变这种现象,一方面,需要从企业文化入手,组织应该倡导一种平衡的文化氛围,既关注业绩,也重视管理。另一方面,内审部门要主动作为,通过实打实的发现问题、预判风险、推动解决问题、挽回真金白银的损失,让大BOSS或兄弟部门看到内审的价值。只有这样,内审部门才能避免边缘化,从而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人性本源也是导致内审边缘化的重要原因。人们往往有一种“短视”的心理倾向,即更关注眼前的问题和利益,而忽视长远的风险和隐患。这种心理导致大家在平静的日子里很少会想到内审的价值。同时,人们还有一种“归因谬误”的心理。当组织出现问题时,大家往往更容易将责任归咎于某个部门或个人,而不是从系统、流程等更深层次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内审部门因此容易成为“替罪羊”。作为内审部门,要有意识的引导改变这种认知局面,做好持续宣贯,尤其通过典型审计案例让更多人充分理解和认识内审职能和价值,从人性本源出发,引导组织成员在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和行稳致远的理念。内部审计的核心价值在于推动风险防控和促进组织增值。通过对组织内部各项业务流程、财务活动、管理决策的审查和评估,内审部门可以帮助组织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这种“事前”的预警和防控,对于组织的长期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内部审计还可以促进组织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内审,组织可以不断完善其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水平、增强合规意识。这些,都是组织价值增长和持续发展的基石。举措概述:推动组织明确内部审计在组织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核心地位,将其视为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实施要点:通过高层会议、战略规划文件等形式,正式确立内部审计的战略角色,并明确其对企业价值创造的贡献路径。举措概述:企业高层领导定期参与审计项目的启动、中期汇报及成果汇报会议,展现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实施要点:高层领导可担任审计项目的重要利益相关者,提出具体期望和要求,同时倾听审计发现和建议,促进问题整改。举措概述:根据企业规模、业务复杂度及风险状况,合理配置内部审计人员,确保审计资源充足且专业。实施要点:制定审计人员招聘、培训、晋升计划,吸引并留住高素质审计人才;同时,考虑引入外部专家资源,弥补内部技能缺口。举措概述:引入先进的审计软件、数据分析工具及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提升审计效率和效果。实施要点:评估现有技术资源,制定技术升级计划;加强审计人员对新技术的学习与应用,提升数字化审计能力。举措概述:建立确保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组织架构和报告机制,防止管理层或其他部门的不当干预。实施要点:明确内部审计直接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确保其独立性;制定审计回避制度,避免利益冲突。举措概述: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推动审计发现和建议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落实,树立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实施要点:建立审计发现问题跟踪整改机制,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将审计整改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强化问责。举措概述:制定并持续优化内部审计标准作业程序(SOP),确保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实施要点:结合行业最佳实践和企业实际情况,编制审计手册、模板和指南;定期回顾和修订审计流程,适应业务变化。举措概述:建立多层次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审计项目从计划到报告的全过程质量。实施要点:实施项目主审、部门经理及审计委员会的三级复核制度;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自评与外部评估,持续改进。举措概述:将内部审计范围从传统的财务审计扩展到战略审计、绩效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等多个领域。实施要点: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风险管理需求,动态调整审计重点领域;加强跨部门合作,实现审计全覆盖。举措概述: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深入挖掘审计数据背后的风险和问题根源。实施要点:建立审计数据仓库,整合各类业务系统数据;开发智能审计模型,自动识别异常交易和潜在风险。举措概述:构建内部审计与业务部门、管理层之间的有效沟通渠道,促进信息共享和相互理解。实施要点:定期召开审计沟通会议,分享审计发现和建议;利用企业内网、邮件等渠道,发布审计动态和成果。举措概述:鼓励内部审计与其他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问题解决和风险防控。实施要点:成立跨部门风险管理小组,邀请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开展联合审计项目,共同制定审计方案和整改措施。举措概述: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高全体员工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理解,营造良好的审计氛围。实施要点:组织内部审计知识讲座、研讨会等活动;编制审计知识手册,供员工学习参考。举措概述:积极宣传内部审计的成功案例和积极贡献,改变员工对审计的负面印象。实施要点:利用企业内刊、网站等渠道,发布审计成果和典型案例;邀请优秀员工分享审计工作经验和心得。举措概述:鼓励内部审计团队在审计方法、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创新,提升审计效率和效果。实施要点:设立创新奖励机制,表彰在审计创新方面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团队;定期组织创新研讨会,分享交流创新成果。举措概述:密切关注国内外审计行业发展趋势及法律法规变化,及时调整审计策略和重点。实施要点:定期参加审计行业会议、培训等活动;建立法规库,及时更新和解读相关法律法规。举措概述:构建系统的内部审计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入职培训、在职培训、职业发展规划等。实施要点:制定培训计划和课程大纲,确保培训内容全面且实用;建立导师制度,促进新员工快速成长。举措概述: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实施要点:将审计质量、数量、创新成果等作为评价指标;根据评价结果给予物质奖励、职位晋升等激励措施。举措概述:积极参与审计行业协会、论坛等活动,加强与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施要点:分享审计经验和成果;学习借鉴其他企业的先进做法;共同推动审计行业健康发展。举措概述:建立与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等外部机构的合作关系,拓宽审计视野和资源渠道。实施要点:开展联合审计项目;邀请外部专家进行培训和指导;共享审计信息和资源。内部审计作为组织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和作用不容忽视。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内审部门往往面临着边缘化和被忽视的困境。要改变这种现象,需要内审部门主动作为、用结果与实效说话,推动组织从高层认知、资源配置、独立性保障、审计质量、业务范围、沟通协作、审计文化、创新发展、人才培养及外部交流等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施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体系。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改变内审没地位、边缘化的困局,共同推动内审事业的发展,为组织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期待小伙伴们所在的内审部门都能够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组织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作者:廉风
转自公众号:内审网(ID:neishenwang)
文章来源网络,除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如果您认为我们有问题,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修改或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