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高考生家长几乎都知道考研很“卷”,几乎每个家长都知道原来还有“保研”这回事儿,几乎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也能顺利“保研”而不用辛辛苦苦去“卷”考研。
尽管“卷保研”未必一定会比“卷考研”要轻松,但在家长心目中,好像“保研”似乎看起来更高级、似乎将来也更有发展前途。
既然家长和考生们都喜欢“高保研”的班,都追捧可以“高保研”的班,那么,高校有什么理由不迎合广大家长、考生的需求来“发明”更多“高保研”的班呢?
现在很多的大学招生办,越来越没有教育上的职业操守,在极尽夸张、诱惑之能事方面却越来越像大型商业公司的营销部。
商业大公司每年肯定都会给营销部门下达一定的工作“任务”,比如今年本公司要提高多少个百分点的市占率,比如本年度要增加多大幅度的销售额。而有的大学呢,则是校长给招生办下达一个“今年录取位次务必达到全国前多少多少名”的指标,至于线上线下搞多少次宣讲活动,至于你是请合作机构老板吃饭还是给自媒体“打钱”,学校不管,反正你得把指标达成。
无论公司还是高校,指标达成,奖金、晋升都好说,指标完不成呢?除了批评、挖苦、嘲讽,被降职使用也不是不可以。有的招办主任为了升官发财甚至给校长立下“2024年我校位次要进不了前X名我就辞职去当普通老师”的军令状。
于是,我们就看到网络上各种为某些学校招生方式“叫好”的视频,比如“某某大学今年招生计划太好了录取位次一定会大涨”,这和某些网红饮品店花钱雇“托儿”排队时不断说“这奶茶太好喝了我恨不得每天来一杯”有啥区别呢?
于是,我们就看到各种利用一切机会为某些学校“美颜”的标题党文章,比如在转发某些重大贡献的参与高校时,不重点提第一、前三前五,却在标题处“刻意”突出某校“也有贡献”。一个公司发展离不开每个员工包括前台接待的辛苦,但每个人贡献确实不同。如果不是某些院校花了钱,谁会这么露骨点名道姓“吹捧”保持它的曝光度呢?
除了花钱保持网络上的曝光度和美誉度,很多学校手里还有一个提升录取分数的“杀手锏”:
开设更多“高保研”的班,然后在每个班正常计划外再“多招”高分考生。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
第一,高校“多招”,可以大幅度往上拉抬该校在某些省份的录取分数;
不管“高保研”的班名字叫什么,反正只要招办老师吹嘘“这个班保研率高”,就肯定会有大批考生来抢、来报。报的人多了,高校再“坐地起价”。原来省排2500可能进,现在说至少1800才会考虑……
到底有多少考生想报,到底有多少位次2500--2000的在咨询,到底是不是真的有1800的会报,家长们谁也不知道,具体情况全凭招办老师一张嘴,反正最后录取决定权在高校那里,所以,无论怎么吹都不会有事。再加上花钱买的自媒体和合作机构在旁边不断给高校“帮腔”,这样就“吓退”了本该可以上某些学校的分数没有那么高的考生,这样就诱惑了大量高分但对该校没多大兴趣的考生来报,这时候招办老师再添一把火:“位次1500有多少要多少都可以进‘XX班’”,一定可以大幅增加该校在某些省市的录取位次。
在这里,2500、1800、1500位次,只是做一个举例,不是特指哪个学校在某省招生录取。
高校多招了高分考生,有什么好处呢?
第二,高校“多招”,可以增大挑中“合适学生”的几率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早就已经有无数的研究证明,相比于“申请-考核”制入学的博士生,相比于普通招考入学的博士生,相比于硕博连读的博士生,“本科-直博”生的科研兴趣、综合科研能力表现是最差的,其次是“本-硕-博”。
因为各个大学肯定知道目前这种“唯高分数而录取”的招生模式在挑选“合适”的博士生学生方面不太理想,所以才“广撒网”“多捞人”。
如果某班本来计划招30人,这30人都是按照“分高者胜出”的唯一标准挑来的,里面肯定有相当大比例的“不合格”的学生。如果“不合格”的只有一个两个还好,一旦有五个、六个甚至八个、十个、十多个“不合格”的学生,那么,这个班就等于是失败了。
如果这个计划招30人的班,我打一开始就招40、50甚至80人呢?
就算除去大量“不合格”的,剩下的也还有大量学生可以供学校“优中选优”。
那么,高校怎么“除去不合格的学生”呢?
“考”呗!反正只要考试就能给学生排名;
“卡”呗!反正只要不想要全部的,就能找出许多办法来“卡掉”一些学生;
让他们“卷”呗!实际的“名额”在那摆着呢,想要当然得“卷”,卷了不一定会有,但你不卷肯定是不会有的。
通过“考”“卡”“卷”和院系综合“考评”,高校一定可以“筛”出来它们最想要的那些学生。其实这就是当初招生计划内的那些学生。
无论招生老师在报考时说得多正经,说得多真诚,但等你娃进了学校,你会发现那一个个用来“筛选合适学生”的通知、规则、意见才是能决定你娃在大学命运的真东西,而不是招办老师诱惑你报考时那一张张巧舌如簧的嘴。
学校就不怕那些“被除去”的学生不高兴吗?
当然不怕。
如果他们以后还想靠这个“名校”的文凭来求职或创业,如果他们还想在以后的事业发展中得到师哥师姐以及诸多校友的“提携”,那么,除非出现某些特别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的大事情,比如性骚扰,除非出现某些特别严重不公平而引起内部全员“公愤”的大事情,比如“学术妲己”或“学术纣王”等,否则,作为“名校”在校生,作为“名校”毕业生,对于这种招生和就读时不太一致的做法,都是敢怒不敢言的。毕竟,“明文规定”在那摆着呢,学校可以有充足理由、充分资料来证明你出局是因为“你不够优秀”的原因。
所以,如果孩子本身不适合“本-硕-博”,就绝对不要去报那些高分“本-硕-博”区当高能力“卷王”们的“牺牲品”。
有的家长会问了:“招生计划不是部里审核过的吗?高校还能随便增加或减少吗?”
虽然JY部确实每年都发通知说要严肃招生纪律,各校不得随意更改招生计划,但是,在招生这件事儿上,各个高校尤其是某些985大学就好像从来没把部里文件通知太当回事儿过。
反正经费是按人头、按项目走,我就给你这么多钱,招生计划上虽然是3568,虽然你在A省计划招36人,其中20人是给高保研的“XX班”,但这36人你都招了高分考生进“XX班”,谁也管不了。就算有人想管,它来一句“你这是耽误我这个班的学生将来为国家做贡献啊”,你还敢管吗?
那么该校在该省计划招收的那16个非“高保研XX班”名额怎么解决呢?
经济好的A省不招,可以到经济不好的B省、C省、D省去招嘛!反正那些省的家长又不会想这么多,反正只要他们孩子能上我们学校都开心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