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为啥您没有起诉迪斯尼?在我看来,狮子王就是盗版的森林大帝呀。”采访手塚真先生的时候,我特别想问这个问题。
在今天可能会认为有点异想天开,但在当时1994 年《狮子王》上映的时候,日本漫画界义愤填膺,很多人都认为《狮子王》有很多地方抄袭《森林大帝》,比如,森林大帝主角英文名原本叫Simba,后来手塚选择了kimba。但《狮子王》的主角名就是Simba。两个作品里都有长舌鹦鹉和狒狒长老的脚色,大坏蛋都是面带疤痕的雄狮,都有鬣狗同党。还有很多画面和片段神似。
日本文化界,以大阪大学教授、漫画家里中满智子为首,积累了 488名文化界(其中漫画家 88 人)的签名意见书,寄给了迪斯尼日本方代理,声讨迪斯尼抄袭手塚治虫的作品。迪斯尼方《狮子王》的制作者辩解,自己创作的时候并不知道《森林大帝》,并且主要制作团队的 8 名成员中也只有 3 人知道《森林大帝》,并不了解。
这样的辩解当然不能让日本方满意,因为《森林大帝》不是一般的作品,漫画是世界殿堂级的伟大作品,动画更是享誉海外,拿过威尼斯电影节的银狮子奖,作为电影人怎么可能不知道?
最后,解决这一争论的,还是手塚真先生。他决定不诉讼迪斯尼。
“从文化创作来说,故事内容、拍摄手法、叙事风格互相模仿是非常常见的事情,我不认为迪斯尼是刻意抄袭了森林大帝,我也是一个导演,从以前的作品中受到启发,产生新的灵感本来就是文化作品创作的过程之一。从个人角度来说,父亲是迪斯尼忠实的粉丝,父亲曾经说过,迪斯尼的《小鹿班比》是他最爱的电影之一,看过将近百遍,还画过《小鹿班比》的漫画作品。他的很多想法也是借鉴了迪斯尼的作品。如果他知道迪斯尼也会借鉴他的作品,他一定会高兴的手舞足蹈吧。”
手塚真先生深明大义,就此和迪斯尼的纠纷画上句号。但心里还是有一丝遗憾:多希望看看号称西半球最强法务部的迪斯尼吃瘪的样子呀。
1950年手塚治虫再次上京,继续拿着他的漫画去各个出版社拜访。偶然的机会,遇到了学童社的编辑长加藤谦一。加藤谦一原本是讲谈社《少年俱乐部》的编辑长,战后也被“公职追放”而辞职,1947年创立了学童社和杂志《漫画少年》,妻子任社长,自己任编辑长。
加藤谦一看了手塚治虫带来的漫画稿《密林大帝》后大加赞赏,认为手塚治虫会在漫画上大有作为,欢迎在自己的漫画杂志《漫画少年》上投稿。这才有了1950年开始连载的《森林大帝》。据说,手冢和加藤谦一聊天的时候,加藤夫人端上来了火腿煎蛋(ハムエッグ)招待,于是《森林大帝》的恶人役名字就叫ハムエッグ,而帮助雷欧的好人,就叫“ケンイチ”(谦一)。
《森林大帝》其实才算手塚治虫作为漫画家真正意义上的处女作+成名作,因为这此之前,手塚治虫的漫画都是 4格或8格连载,要不就是新宝岛那样出版社要求的一次单行本。而手塚治虫一直想画的是大河剧那样的长篇漫画故事,《漫画少年》给了手塚治虫这个空间,《森林大帝》就此开始连载。刚开始是4页配额,因为大受欢迎第二回开始增加到10页,连载中最多给到16页,从连载之初开始就是《少年俱乐部》的看板之作。此后又有了单行本、动画、剧场版、舞台版,以及被迪斯尼“借鉴”的《狮子王》。
至今,职业棒球队西武雄狮队的吉祥物就是《森林大帝》的雷欧。还有一个母狮莱纳。也是手塚治虫的设计。
另外,多说一句,小人书版的《森林大帝》,也是手塚治虫1981年授权给中国的正式版本(和小人书《铁臂阿童木》不一样,《铁臂阿童木》的小人书版第一版是盗版)。
随着《森林大帝》的成功,手塚治虫去东京的次数也多了起来,和东京的漫画家们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东京出版社光文社的杂志《少年》看中了这位年轻的漫画家。希望手塚治虫能在《少年》上连载一篇符合《少年》杂志气息的漫画作品。
手塚治虫答应之后,《少年》杂志迟迟没收到稿件,编辑跑到大阪去问,发现手塚治虫穿着白大褂在医院实习呢。编辑催稿,说晚上9点之前你要给我稿子呀,要不然就来不及了。手塚治虫说没问题,你等等,我到时一定交稿。
催促之下,手塚治虫画了《阿童木大使》,阿童木的发型是手塚治虫洗澡的时候头发翘起来的灵感。
《森林大帝》和《阿童木大使》同时连载,此外手塚治虫还有其他出版社的绘画邀请,还要在医院实习。忙得不可开交,赶着晚上交稿的时候,手塚治虫请护士帮忙,以请喝咖啡为利,让晚上值班的护士帮忙整理他画稿,在值班室里锁上门偷偷画。结果被巡查的教授发现了。
手塚治虫原以为教授会狠狠的批评他一顿。没想到教授看了手塚治虫的漫画,建议手塚,比起医生,你还是去当漫画家吧。因为当一个医生,只能拯救眼前病人而已。而刚刚经历过战争的日本,有千千万万失去家园的孤儿。对于他们来说,你的漫画就是他们的精神粮食。你从事漫画能拯救的病人成千上万,不要让这些战后的孩子沉溺于暴力和战后阴影之中,精神方面的治疗远比医疗治疗还要重要。
教授的这番话,无疑于醍醐灌顶,在当时对心理治疗还远远不足,尤其是战后的孩子们的心理创伤,引发的暴力、霸凌、自杀等问题层出不穷,医院也无法给予太多帮助。因为世代隔阂,孩子也很难对大人敞开心扉。但是孩子们也渴望大人们能给他们建议,这种情况下漫画就是给孩子们的最佳心理指导。画让孩子们喜欢的漫画故事,告诉他们真善美和假丑恶,让孩子们能更好的心理成长,这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手塚治虫的第一目标。
而此时,《阿童木大使》的连载也不是一帆风顺,手塚治虫一开始画《阿童木大使》并没有太多的规划,就连主角阿童木都是到第四回才登场,当时《少年》是月刊,也就是说足足等了4个月阿童木才第一次和读者见面。这还是期间不断的看读者来信,有很多读者提供了自己想象的阿童木形象,手塚治虫在其中选择,修正,才有了机器人阿童木这个角色。但就是这样,《阿童木大使》的读者评价也不高,故事的连贯性不强。同时,《森林大帝》的连载也遇到了瓶颈,一直画单行本的手塚治虫缺乏连载经验,不知道之后该怎么画。
在日本战前,外国动画电影是很少能看到的。二战结束以后,电影解禁,迪斯尼的动画电影也在日本上映。手塚治虫最大爱好,就是看迪斯尼的电影寻找灵感。据说,光《白雪公主》手塚治虫就看了50回,最多的就是《小鹿班比》,至少看了80回,几乎是从首映一直看到下市,几乎花光了手塚治虫学生时代的所有财产。经常是带着一日三餐的三个便当,在电影院看上一天。看完回家躺在床上就回想哪个画面特别美,如何用画笔表现镜头感等等。
随着观看的时间长了,在电影院里,手塚治虫也开始观察观众们的反应。什么时候会开心,什么时候会惊讶,什么时候会悲伤。这也给了手塚治虫很大启发,最终决定,与其让《森林大帝》雷欧成为森林之王而结束,不如画到让雷欧死亡,表现出更新换代的自然规律,这才是自然界的永续性。而《森林大帝》的最终结局也确实如此。
越过《森林大帝》的创作瓶颈,手塚治虫的连载也开始越来越顺手,开始在其他杂志上连载《新世界露露》、西部剧《仙人掌君》、《冒险狂时代》、《人鱼比比》等。每天来宝冢市家里等手塚漫画原稿的编辑越来越多。手塚觉得应该结束《阿童木大使》的连载了,和《少年》杂志的编辑谈结束,担当编辑却不同意,认为还有潜力可挖。建议手塚把主人公确定下来,就定为在机器人阿童木。并且要让阿童木有血有肉有感情,不要像《阿童木大使》那样冷冰冰的性格,这样才能打动读者们的心。喜欢《阿童木大使》基本都是孩子们。
1952年4月,《阿童木大使》改名为《铁臂阿童木》,正式以机器人阿童木为主角,开始连载。
阿童木的人气度已经无需多言,它即是手塚治虫的象征,也是日本的象征。无数日本少年因为在儿童时代看了《铁臂阿童木》而立志从事机器人开发,带来了80年代之后日本机器人行业的大发展,就这一点,足以证明阿童木的影响力。
日本漫画销量历史第九位,卷数销量历史第三位。由于《铁臂阿童木》的人气过大,导致牵涉的利益关系过多,越来越脱离手塚治虫的控制。一度让手塚治虫非常苦恼,认为《铁臂阿童木》早该结束了,但就是结束不掉。自己也是完全为了金钱利益才让《铁臂阿童木》一直延续下去,这是自己最差的一部作品。人气大到作者也控制不了,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成是多大成功。
《森林大帝》和《铁臂阿童木》的成功,让手塚治虫成为当时第一流的漫画家。1952年同时在8家杂志上有连载,各个杂志社为了争夺手塚治虫明争暗斗,有的杂志编辑为了不让其他杂志找到手塚治虫,用假名在东京的旅馆给手塚治虫开了房间,守在门口等原稿。而其他杂志社为了找到手塚治虫冒充警察一家家旅馆找。最后几家杂志社达成协议,由于月刊杂志基本都是20日左右截稿,那截稿前几家杂志社抽签划拳决定先后顺序,赢者拥有手塚治虫的优先使用权。其他人根据顺序排队等候。
这样下去铁人也受不了,而且手塚治虫还要参加医师资格考试,还要找时间复习,运气不好排队靠后的杂志,经常有拖稿落稿的事情发生。杂志社给手塚治虫发催稿电报,收件人一般写手塚迟虫。手塚会以手塚速虫的名义回信,意思就是别催了,我会很快交稿的。然后杂志社再以手塚骗虫的收件人名义继续催。。。。。
1952年的第12次日本医师国家资格考试,手塚治虫合格。合格之后,手塚治虫决定上京。这次,他将常驻东京,在东京开拓出一番天地。
未完待续